摘要:朋友们,我是认真科普的李医生,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控糖!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控糖离自己挺远,或者觉得这事儿很简单,实际上,这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现在糖尿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了。今天就带大家用数据揭开饮食管
朋友们,我是认真科普的李医生,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控糖!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控糖离自己挺远,或者觉得这事儿很简单,实际上,这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现在糖尿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了。今天就带大家用数据揭开饮食管理对血糖的影响奥秘,让咱们一起科学控糖,守护健康!
先给大家看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年的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5.37亿人,而咱们中国的患者数量更是高达1.4亿,排在世界第一位!这意味着每10个人里面,可能就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而且,《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83%的中国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餐后血糖超标的情况,这和咱们的饮食结构可是密切相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科学的饮食管理能让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2%,这效果就相当于好几种降糖药物一起吃!所以,饮食管理对于控糖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首先,咱们来说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很多人都知道要控制碳水,但具体怎么控制却不太清楚。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该占总热量的45%-60%,每一餐大概控制在45-60克,差不多就是半碗米饭的量。不过,这里面有几个要点一定要注意。一是碳水化合物的类型选择很关键,精制碳水化合物,像白面包、白馒头这类,它们的升糖速度是复合碳水的2-3倍;二是膳食纤维对控糖有很大帮助,每多摄入10克膳食纤维,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能降低1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咱们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三是可以用全谷物替代一部分精制谷物,研究发现,用全谷物替代30%的精制谷物,能让餐后血糖峰值降低28%。所以,大家以后可以多吃点糙米、全麦面包这类全谷物食品。
再来说说升糖指数(GI)。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简单来说,升糖指数就是衡量食物让血糖上升速度的一个指标。悉尼大学的GI数据库显示,白米饭的升糖指数是83,糙米是68,燕麦是55;煮土豆的升糖指数是78,但如果把它放凉了,里面的抗性淀粉增加,升糖指数就能降到54。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坚持6个月吃低GI饮食,也就是平均GI值小于55的食物,能让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血糖波动也能减少36%。所以,大家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不妨多关注一下升糖指数。
除了碳水化合物和升糖指数,营养结构的比例也很重要。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建议,蛋白质要占总热量的15%-20%,而且优质蛋白要占一半以上。研究发现,用植物蛋白替代一部分红肉,每增加5%的植物蛋白摄入,就能降低18%的糖尿病风险。脂肪的摄入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像橄榄油、坚果里含有的那种,要占比超过12%。而反式脂肪酸可要少吃,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热量摄入,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上升39%。
还有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窍门,那就是进餐顺序也能影响血糖。日本糖尿病学会研究发现,如果咱们先吃500克蔬菜,再吃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峰值能降低73%,胰岛素分泌也能减少48%。而且,每口食物咀嚼30次的人,比只咀嚼10次的人,血糖曲线下面积能减少25%。所以,从现在开始,改变一下进餐顺序,多嚼几下食物,说不定就能帮你更好地控制血糖。
另外,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不一样,所以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很重要。连续血糖监测数据显示,同样是吃香蕉,不同人的血糖反应差异能达到300%,香蕉的升糖指数在35-80之间波动。还有,从时间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早餐摄入全天40%热量的人,比晚餐吃得多的人,全天血糖波动能降低27%,胰岛素敏感性也能提高20%。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有科学依据的控糖策略。DASH饮食,坚持8周就能降低空腹血糖11.2mg/dL;地中海饮食,能让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30%,视网膜病变减少50%;限时进食,每天把进食时间控制在8-10小时,糖化血红蛋白能降低1.2%。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控糖策略。
最后,饮食和运动相结合,控糖效果会更好。餐后30分钟去快走,保持70%的最大心率,能让血糖上升幅度降低46%;抗阻训练之后,肌肉葡萄糖摄取量能增加40%,而且这个效果能持续48小时。所以,大家在合理饮食的同时,也别忘了适当运动。
最新的《柳叶刀》研究指出,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6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都能逆转病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3×3”法则:每天3餐,每两餐间隔4-5小时,每餐都要包含蔬菜、蛋白质和优质碳水这3类食物。而且,要定期进行营养评估,每3个月检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谱,用数据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控糖方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科学控糖,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我们健康的基石!
好啦,今天关于科学控糖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有用,别忘了点赞、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感谢您在阖家团圆的新年时刻阅读李医生的原创文章,能静静的阅读一段文字,在这个短视频泛滥的年代也是特别值得点赞的!再次感谢,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我却想要用大白话把深奥的医学道理讲给每个人,让更多人获得健康常识,让更多人德到有用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您的每一次转发分享都是对我最好的支持,传播健康,收获快乐!,善莫大焉
李医生简介: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医生,
百万阅读量创作达人,
国医文化类,健康类原创作者,
河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
衡水市第一届基层名中医,
中医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委,治未病,针 灸,微创专业委员,
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舌诊,脉诊,手诊,辩证,运用中药,针灸等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肠胃疾病,各种痛症,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医中药调养,传承传统中医文化,发扬祖国国粹医药!
来源:初见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