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有文化内涵、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有文化内涵、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其一,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精髓,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孝道、诚信、节俭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同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在国际交往中的文化自信和传播能力,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其二,提升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和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导向,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高度一致。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高度契合,通过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在理解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厚德载物”等理念观点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能够丰富高校德育的文化底蕴,助力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间的关系,将个人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三,促进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理念,强调社会公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基础,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进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伦理和哲学思想,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和“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等,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仁义道德与物质利益间的关系、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实现道德和知识的统一,并通过反思和提升,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其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但仅仅依靠思政课远远不够,必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在教材内容上,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智慧等,使学生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教学方法上,可通过经典诵读、文化体验、案例分析等增强教学吸引力;考核评价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纳入评价体系,以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其他专业课程也应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文学、历史、哲学课程可深入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理工科课程可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等,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涵育学生爱国情怀。
其二,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应协同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应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在传统节日组织民俗体验、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以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涵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文化自信。例如,荆楚理工学院开设的创新人才“陆九渊计划”班、“象山文化微课堂”等,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其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关键。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机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同时,高校要积极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培训活动、科研活动、学术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知识储备;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教学现场观摩等活动,以传播优秀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参加“国学经典研读班”,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赛,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健全育人体系,即充分发挥高校、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的育人合力,不断探索融合的方式和策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
〔作者:别睿,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基金项目:202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意蕴与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4019144)、2024年湖北本科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研究”(2024497)〕
《青海日报》(2025年02月05日 第8版:理论特刊)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