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单位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在招聘的时候,那默契真的很微妙。高学历的不要,名校毕业的不要,大美女不要,家境特别窘迫的也不要。听说之前还有硕博生被排挤走了。同学还感慨,在社会上,服从、合作、妥协、共商,永远是主流。在职场里,除了业务能力,懂得相互理解、尊重、配
最近,刷微信公众号,看到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文章说说,个别单位自从“马翔宇事件”出来后,就患上了“马翔宇后遗症”。
他们单位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在招聘的时候,那默契真的很微妙。高学历的不要,名校毕业的不要,大美女不要,家境特别窘迫的也不要。听说之前还有硕博生被排挤走了。同学还感慨,在社会上,服从、合作、妥协、共商,永远是主流。在职场里,除了业务能力,懂得相互理解、尊重、配合,能准确领会领导意思,把细节做好,才更容易升职加薪。要是太有个性、思维太独立,就算再有才华,领导也看不上,还容易被当成“麻烦精”。你瞧,这职场PUA,从还没入职就开始了。
说起马翔宇,那可是个厉害人物,昆山市高考第一名,清华毕业,妥妥的理想青年。可谁能想到,在苏州工作时,他居然被一个中专生领导压制到精神抑郁。从实名举报领导,到被迫辞职,再到跑去直播带货,这剧情简直像一部黑色幽默的社会大剧,让大家狠狠认清了现实。在权力面前,真相有时候对弱势群体来说,就像催命符。体制内回不去,体制外又不好混,不按领导的规则来,真的很难生存。在不少企业里,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就像“主子和奴才”,哪有什么平等可言。这种畸形的权力结构,让职场暴力越来越多,你要么闭嘴忍着,要么卷铺盖走人,太残酷了!
再仔细想想,在任何组织里,资源都是有限的,做事风格往往向下兼容。高学历、名校毕业的人,常常被当成“威胁”,因为他们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组织宁愿要一个听话的“小绵羊”,也不想养一只可能抢风头的“狼”。突然就想起《潜伏》里的余则成,人家那才叫混得开。在这个充满算计的职场江湖,“马翔宇后遗症”可不是个例,它反映的是整个职场生态的问题。这种现象不只是招聘偏好的问题,还暴露了组织运行的底层逻辑。名校毕业生被当成有“原罪”,高学历者陷入“另类困境”,大美女遭遇“职场诅咒”,家境贫寒的被“污名化”,这些情况早就有了。大家习惯给人贴标签,虽然这样不用费脑子思考,但却让偏见越来越多,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社会公平也受到了损害。职场就像一座围城,把很多优秀人才都挡在了外面。
面对这些,我们能怎么办呢?其实,人与人的思维差别很大。就像扁鹊见蔡桓公,最后说的那几句话,真的发人深省。关于这件事,我还有几句心里话想和大家唠唠。
平衡棱角与圆融,打好职场太极:马翔宇坚持原则、棱角分明,这本该是体制内难得的品质,可在“中庸之道”流行的环境里,却成了他不合群的原因。有句话说得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逆着环境硬来,很难走得通”。我们不用把自己的棱角磨平,但可以用智慧把它包裹起来,既要坚守底线,也不能硬碰硬,最后吃亏。
博弈讲策略,学会借力打力:当我们像鸡蛋一样,要和高墙博弈的时候,不能只靠一时的冲动,得先想想代价,更要学会找杠杆借力。马翔宇用了六年青春和体制内的前途做赌注,实名举报领导,虽然扳倒了人,但自己也没了退路。这事儿让人觉得悲壮又可惜,也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反抗职场霸凌,不能光靠一腔热血,要善于利用制度武器。职场里的小人物得明白,鸡蛋要想撼动高墙,得找准高墙的裂缝,还要学会借力打力。
适配环境,选对职场赛道:环境适配比个人优秀更重要,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马翔宇放弃年薪百万的投行工作,回到家乡当基层公务员,本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事,可没想到低估了体制环境和自己性格的适配问题。所以,职场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清醒地评估公司的文化环境。要是你在一个强调“服从”“人情”的地方,却总想着“突破”“革新”,那可能就得早点换个方向,别一直和大环境对着干。毕竟,与其做一个不合拍的“错位齿轮”,一辈子磕磕绊绊,不如去找一个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
搭建人际桥梁,融入职场生态:职场不是一个人的战场,人际关系的经营至关重要。马翔宇事件中,倘若他能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积极与同事、领导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或许事情不会发展到这般地步。融入职场生态,并非是让你随波逐流,而是学会理解他人的立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团队协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当你被团队接纳,拥有了稳固的人际支持,不仅能减少职场阻力,还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与资源 ,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马翔宇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英雄故事,它是理想和现实碰撞的职场交响曲。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从中学到的是:既要学会在规则里找机会,戴着镣铐也能跳出好看的舞蹈;也要珍惜自己心中的那团火,在关键时候勇敢地把它点亮。但一定要记住,想要照亮黑暗,首先得保护好自己手里的火把。
来源:职场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