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蛇年春节,蟳埔女孩黄花米和摩洛哥女婿巍然(Imrane Belabbes)在泉州过了一个中国年。黄花米是首个跨国外嫁的蟳埔女孩,这一段跨国婚姻,见证如今的蟳埔渔村,传统与时尚、历史和现实、国内与国际融汇交织,更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上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生动注脚
■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张沼婢 赵伟 林劲峰 叶兴龙 游怡冰 文/图
蛇年春节,蟳埔女孩黄花米和摩洛哥女婿巍然(Imrane Belabbes)在泉州过了一个中国年。黄花米是首个跨国外嫁的蟳埔女孩,这一段跨国婚姻,见证如今的蟳埔渔村,传统与时尚、历史和现实、国内与国际融汇交织,更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上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生动注脚。
巍然和花米一起欣赏妈妈的簪花杰作
爱无国界
跨越文化差异的坚定选择
夕阳的余晖将古老的蚝壳厝映得温润如玉,花米的妈妈一缕缕盘起女儿的乌发——这是蟳埔女除夕的传统仪式,也是摩洛哥女婿巍然最痴迷的时刻。他娴熟地用中国瓷器泡着中国茶,不忘用镜头记录下妻子发髻间素馨花的颤动。
花米是黄培镁的小名,巍然是花米为Imrane Belabbes取的中文名,她希望他是山一样巍峨的依靠。2017年“五一”,飞往卡萨布兰卡的航班上,一袭头巾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中国姑娘,让邻座的摩洛哥人充满好奇。他递上自己的蔬菜沙拉,也陪着她在陌生的城市一起等待过海关。
一个月后,返回迪拜的巍然通过微信联系上了花米。彼时,已经创业多年的花米想拓展中东市场,正到处找人学习阿拉伯语,巍然的出现宛如“瞌睡时递来的枕头”。微信对话框仿佛抹去了两人之间八千公里的距离,直到花米按下暂停键:“我们互删吧。”
“我还是不把你删了吧,不然哪天你要找我找不到了怎么办?”正是巍然的这句话让她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要的,因为她看见了他坚硬的外表下藏着的柔软的心。
如今,在泉州的家中,巍然正往铜壶里添加薄荷叶和方糖——花米早已习惯了他煮的摩洛哥茶。
“她很热心、随性,知道怎么让暴脾气的我平静下来。”所以当花米说,自己一定要留在中国做中国品牌时,巍然的回答同样坚定,“没事,我来”。他辞去了在迪拜的工作,跟着花米来到泉州。如今,他们的客厅像是微型的丝绸之路:阿拉伯风情的地毯铺在闽南红砖上,锡制的铜壶边立着德化瓷茶具,迪拜椰枣和永春老醋在餐桌上共享晨昏。
蟳埔和阿拉伯,两种古老的文化,就像两位年轻人在初遇的航班上换着听的摩洛哥旋律和闽南语歌曲一样,在交流中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文化交融
餐桌上的融合与日常的爱意
2018年国庆期间,一袭红衣的花米和身着阿拉伯长袍的巍然在泉州举办了一场传统婚礼。几天后,这对夫妻又换上摩洛哥刺绣长袍出现在酒店宴会厅。让花米没有想到的是,蟳埔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竟交融得如此自然和谐。
花米和巍然在蟳埔吃春节团圆饭
饭桌上那声清脆的“啪”,至今仍是家族聚会时的经典“笑话”。巍然第一次到蟳埔家里吃饭,不会用筷子的他,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可以用手。一辈子几乎不曾离开过泉州的花米妈妈,愣了两秒后,“啪”的一声也放下筷子,陪着女婿一起用手抓起饭就往嘴里送。
又是一年春节聚餐时。零点的烟花在海面炸开,一瞬间,巍然仿佛看见了家乡的古尔邦节——每当那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亲友也会返回摩洛哥,大家聚在一起庆祝节日,享受假期。
“很显然,我喜欢蟳埔文化。”成为中国女婿后,巍然学会了用中国茶招待朋友。花米出差时,只要他在泉州,就会跑回老厝陪爷爷,揽着老人的肩膀,叫一声“阿公”,泡上一壶茶,坐上一下午。他喜欢烟火气满满的蟳埔,这里,年轻人和老人生活在一起,邻居们碰到他,总会用蹩脚的闽南式英语说“哈喽”,热情地招呼着他吃各种好吃的。
充满人情味的蟳埔文化也深深打动着花米的公公婆婆,他们也时常往蟳埔跑。看着来来往往将“花园”戴在头上的村民和游客,两位老人觉得新奇又有趣。村里的巡香、家里的喜事,富有特色的民俗与习俗,都是他们分享在社交软件上的题材,引得世界各地的网友们连连赞叹和追问。
“摩洛哥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都知道了中国有个蟳埔。”花米轻抚五个多月的孕肚,笑着说,“明年下半年我打算簪个花,去和阿拉伯的土豪们碰撞一下!”
渔村新章
见证共建“一带一路”新传奇
作为蟳埔第一个跨国外嫁的女孩,花米和巍然的婚姻,不仅打破了蟳埔女不外嫁的传统,更见证了蟳埔的国际化进程。花米的妈妈那一辈,蟳埔女的婚嫁半径,最远不过隔壁村,簪花围也曾只是蟳埔女头上固守的传统。但当刚大学毕业的花米用48座城市的足迹描绘“流浪”地图,当她的航班划过40多个国家的领空,蟳埔阿姨头顶的簪花围,也绽放在越来越多外籍友人的发间。花米的妈妈择婿半径终于与时俱进——从最远不过蟳埔隔壁的东海街道,到一眼相中了“洋女婿”。
婚后,花米和巍然为生意仍满世界飞。如今,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夫妻俩的生物科技品牌已在国际市场高端酒店站稳脚跟,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几年前,他们还觉得中国品牌不配进入高端市场。”花米的记忆回到曼谷那个闷热的午后,她原本想代理泰国品牌,但对方见是中国人便面露不屑。那个瞬间,蟳埔女儿骨血里的倔强轰然苏醒,“我要让世界看见真正的中国创造”。
巍然擅长市场经营,花米则对文化和研发更感兴趣,两人在事业上打起“男主外女主内”的配合。阿联酋、英国、新加坡……他们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书写着中国创造的故事。
夕阳的余晖将桌上郑和宝船雕塑的影子拉得很长,花米笑着说,600多年前,摩洛哥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刺桐城,见证了这座“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的繁荣盛景,“那位前辈绝对想不到,600多年后会有蟳埔女儿带着中国品牌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窗外浪花翻涌,春节的团圆桌上,花米的妈妈簪着花,用蹩脚的英语招呼着“洋女婿”吃饭,这怎么不是新时代蟳埔最生动的注脚?蟳埔女孩和摩洛哥女婿,将继续用爱与坚持书写属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传奇。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