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网特稿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时,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以95.1亿总票房落下帷幕,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春节档总人次突破1.87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人次最高纪录。截至发稿,2025年总票房达到116.58亿。
时光网特稿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时,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以95.1亿总票房落下帷幕,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春节档总人次突破1.87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人次最高纪录。截至发稿,2025年总票房达到116.58亿。
得益于口碑佳作的爆发,以及观众热情的高涨,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狂欢。而亮眼的市场数据背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48.39亿的票房成绩领跑整个档期,成为今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紧随其后的是《唐探1900》收获了22.78亿的票房。《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下称《封神第二部》)以9.98亿的票房位居第三。
另一方面,《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下称《射雕英雄传》)未能保持预售的强劲势头。《熊出没:重启未来》(下称《熊出没11》)也被《哪吒2》吸走了一部分票房,没能复制去年的辉煌。《蛟龙行动》早早掉队,制片人于冬带领主创抗击“黑粉”,呼吁公平排片,宣称绝不撤档,但最终也未力挽狂澜。这三部影片分列本届春节档票房排行第四至六位。
纵观本届春节档,IP电影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并非所有IP都能拥有票房号召力。票房走势与电影口碑呈现正相关性,反映出电影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在一众以男性为主角的电影当中,不乏表现出彩的女性角色受到大众关注。这场票房狂欢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市场篇
排位初一奠定 《哪吒2》笑到最后
今年春节档的格局从大年初一开始奠定,大年初一的票房排位保持到了春节档的最后一刻。
2025春节档首日票房突破18亿,刷新了中国影史单日票房最高纪录。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哪吒2》《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的强势开局。
大年初一,这三部影片分列票房前三位,且各有各的票房属地。《封神第二部》在上海和西藏夺得日冠;《唐探1900》占据了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新疆、山西、江苏、天津、广东、海南的票房冠军;其他地区的票房冠军则由《哪吒2》夺得。彼时《哪吒2》票房仅领先《唐探1900》2200万左右。
随着电影口碑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口碑表现傲视群雄的《哪吒2》上映第二天开始即占领了全国所有地区的票房日冠。大年初三开始更是势如破竹,连续5天实现逆跌,最终以48.39亿的票房夺得春节档冠军。《哪吒2》总票房有望冲破87亿,加冕成为中国影史新的票房冠军。
截至发稿,排名春节档票房第二的《唐探1900》累计票房23.06亿,平台预测其最终票房为33.76亿。作为春节档常客,《唐探》系列历年表现都相当出色。《唐探1900》上映首日65.3%的上座率高于《哪吒2》58.1%的上座率,上映次日与《哪吒2》的排片表现持平,可见观众和院线对于《唐探》系列的信心和偏爱。
《唐探1900》的质量最终不负众望,口碑释出之后,排片量不降反增,上映前三天上座率稳定在40%以上,最终以22.79亿的票房成绩位列春节档第二名。这也是《唐探》系列电影第三次闯入春节档票房前二的位置。目前《唐探》系列电影总票房已经突破100亿。
除了《哪吒2》和《唐探1900》,其他四部春节档新片从大年初二开始出现排片和票房占比倒挂的现象。
口碑较前作下滑严重的是《封神第二部》和《蛟龙行动》,这两部电影如今的票房表现也令其在成本回收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封神第二部》争议点在于特效表现落后,《蛟龙行动》则在故事层面就受到诟病。这两部电影上映之后,票务平台不断调低对它们的票房预估。
截至发稿,《封神第二部》票房为10.03亿,平台对其总票房预测是11.75亿。如果落点这个成绩,那么《封神》系列前两部票房不够40亿,鉴于《封神三部曲》传闻需要达到100亿票房才能填上30亿的成本,意味着《封神第三部》要冲破60亿才能完成期待。早于2023年,《封神第一部》就曾面临过危机,《封神第二部》因此在片尾特别致谢了支持过第一部的荣誉合伙人,让这部电影有机会和大家见面。如今第二部在期待声中登场,表现未达如期,第三部注定承受更大的压力。
《蛟龙行动》较《红海行动》相比更是遭遇滑铁卢。目前该片票房只有2.94亿。平台预测总票房为3.73亿,这个数字与《红海行动》(36.52亿)的票房相距甚远。
制片人于冬表示《蛟龙行动》遭遇“黑水”冲击。他怒斥黑粉给《蛟龙行动》打一星,并呼吁公平排片。《蛟龙行动》宣称绝不撤档,但在春节档结束之际,仍未看到它有逆袭势头。
此前有消息指,该片投资高达10亿,票房要超过30亿才能回本。《蛟龙行动》失利,对投资方博纳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射雕英雄传》和《熊出没11》基本盘清晰,这也意味着,很难有新的增长极。
《射雕英雄传》受众以粉丝群体为主,得益于粉丝助力,影片在预售期间屡屡打破纪录。然而,电影不仅是粉丝打投的阵地,更是大众共享的文化商品。春节档预售尾声,《射雕英雄传》在大年初一的票房已经被《哪吒2》和《唐探1900》超越,大年初三起,排片量大幅下降,至大年初五,单日排片和票房占比均在新片中垫底,最终春节档票房成绩为5.92亿,而总票房预测值为6.55亿。
《熊出没》系列向来以合家欢受众为主。去年《熊出没:逆战时空》狂揽票房19.83亿,但今年春节档有两部动画片,《哪吒2》吸走了《熊出没11》一部分合家欢观众,以至于后者春节档票房仅5.09亿,平台预测其总票房为7.14亿。
流量失灵,内容为王。与口碑成正比的票房曲线,正反映出观众的选择日趋理性。观众不再盲目追捧大制作,而是更加注重影片的品质。这种选择对电影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着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IP篇
共指家国命运 口碑褒贬不一
今年春节档共有6部IP电影上映,占春节档新片数量的100%。IP电影成为市场宠儿无可厚非。优质IP经过市场检验,对于片方而言,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生意;对于观众而言,能够带来回忆的同时,也能引发新的期待。这种双向的“安全牌”使得IP电影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3》、《红海行动》都是中国影史票房排行前15的电影。《封神第一部》和《熊出没》系列表现可圈可点,徐克加上武侠以及金庸经典的名气,也让《射雕英雄传》有了更多的吸引力。在全年竞争最为激烈的春节档,各家端上来的“硬菜”都是IP电影,可想而知大家对于这些IP的信心无比充足。本届春节档也因此被称为“最强春节档”。这一届春节档的结局,也给我们留足了反思空间。IP电影占据主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并非每个IP都是收获票房的万能钥匙。
除了《熊出没11》,其余5部电影虽然题材和背景各异,但都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对国家或民族命运的关切。
《哪吒2》突出哪吒面对陈塘关被屠时的愤恨和抗争,通过神话故事隐喻现实;《唐探1900》部分灵感来源于新加坡籍华人、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与众人对峙的场面,以唐人街的起源展现了百年前的民族危机和家国命运;
《封神第二部》通过西岐少主姬发的成长传递了领导者对肩负家国责任的思考;《射雕英雄传》则通过郭靖的蜕变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反战主题。《蛟龙行动》聚焦中国海军,表达了军人对祖国安全的守护。这些电影的核心表达具有一定共通性,其展现的格局也极为宏大。
除了《哪吒2》以及《唐探1900》,其他电影几乎未能契合观众的期待。人物塑造平面化、情感刻画空洞化、类型电影的表达流于表面等问题为观众所吐槽。《封神第二部》中,从姬发的柔弱到殷郊的造型,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射雕英雄传》中,大到侠义精神的诠释,小至演员配音的呈现,都遭到了观众批评。《蛟龙行动》全片采用了IMAX技术制作,但观众并未因技术革新而对故事买账。
这些电影都是花了重金,用了业内最好的配置打造出来的作品,但连它们都没有办法达到观众满意的水平。这不禁让人反思,电影制作在追求大场面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故事和情感。系列电影前作既然能够成功,证明它们曾有足够的能力协调好电影各个维度的审美。电影取胜的前提从来不该是演员阵容和先进技术的华丽堆砌,而是对大众审美深刻洞察后完成纯粹的表达。
《哪吒2》以及《唐探1900》完成了两个较好的范例。但不得不提,IP电影的创新之困也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在内容创作上的危机。一方面,IP电影若没有办法保证持续的高质量产出,会导致系列电影滤镜碎掉一地,票房难以有丰收的可能。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既有IP,也可能导致电影行业原创能力萎缩。如何保持IP核心价值的同时实现创新,成为创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画像篇
下沉城市增加人次 银幕内外女性崛起
今年春节档有两组值得关注的画像数据。
首先是城市层面,拓普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一、二城市观众数量较去年春节档略有下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三、四、五线城市观众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得下沉市场者得天下”这句话的含金量仍在升高。《哪吒2》80.6%的传播下沉程度正是春节档新片中最深的。
除了“打工人”假期回流至家乡为小城市电影消费带来增长,今年春节档确实有更多观众参与到电影消费中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多部电影上映后均有大批4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表示“想看”,或正因为这部分低频用户加入春节档的购票大军,令到今年春节档总人次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人次最高纪录。
其次是性别层面。今年6部春节档新片的主力受众都是女性。女性观众占比最高的是《射雕英雄传》(76.8%),最低的是《蛟龙行动》(58.4%),其余四部电影女性观众比例都在60%左右。女性观众撑起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半边天,同时也多从女性角色身上得到了深刻的共鸣。
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些女性角色的讨论持续攀升,观众赞赏她们的独立、坚强与果敢。这种现象对电影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去年《热辣滚烫》《好东西》《出走的决心》等多部作品已经将电影行业推入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浪潮。观众始终期待看到更多有深度的女性角色,而不是简单的符号化存在。创作者需要以更开放的视角塑造女性形象,让她们真正成为故事的参与者。
结语
回望本届春节档,票房狂欢的背后,我们应该有更多冷静的思考。
IP电影、女性力量、下沉城市仍然是萦绕中国电影市场的关键词,勾勒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而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核心永不过时。今后的电影创作是否该对IP祛魅、是否该舍弃流量迷信,该聚焦哪些题材,该突出哪些角色.....之于很多创作方向,春节档这个市场缩影,已经给出了足够清晰的指引。
正如《哪吒2》的金句台词所说,“如果没有路,便踏出一条路”。《哪吒2》的票房神话之路还能走多远?2025年,中国电影的路,才刚刚起步。
作者 |keva
来源:Mtime时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