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广东各界妇女代表将带着全省妇女的热切期盼,出席巾帼盛会,共商妇女事业发展大计。南粤女声开设“广东妇女十四大代表风采”专栏,讲述她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奋进故事,展现她们积极投身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巾帼风采。
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广东各界妇女代表将带着全省妇女的热切期盼,出席巾帼盛会,共商妇女事业发展大计。南粤女声开设“广东妇女十四大代表风采”专栏,讲述她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奋进故事,展现她们积极投身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巾帼风采。
今天,跟粤姐姐一起走进广东妇女十四大代表彭琴的故事~
彭琴,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表观遗传可视化及功能,开发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新技术和新工具。对探索生命科学真谛的信念与坚持,贯穿着彭琴多年来的求学与科研之路。无论是远赴大洋彼岸、执着追寻的八年,还是坚定归国之路、锐意进取的当下,她始终怀揣儿时对未知的好奇,沉浸于显微镜中五彩斑斓的荧光世界。
毅然选择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
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深圳湾实验室彭琴课题组,积极投身生命科学事业,破解基因密码,揭开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回望一路走来的历程,彭琴与生物科学的缘起,起源于18年前的重庆。当时,彭琴进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就读,恰逢那一届是本硕博八年连读学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我求学与工作中自始至终遵循的准则。”彭琴说。
抱着这样的心态,彭琴毅然选择了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决定要读到博士才罢休。她身上这种坚毅的品质,不仅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也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从大三开始,彭琴幸运地加入了公认学术高要求的王远亮教授课题组,并在学习中牢记王教授的12字教诲——“自觉、自省、自悟、自立、自胜、自强”。经过刻苦钻研,彭琴在本科期间揭示了力学生长因子对骨修复的作用机制,正式开启了生命科学探索之路。
在特区解码基因的秘密
求学期间,彭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远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王英晓教授的指引下深入开展博士课题研究,通过整合前沿成像技术来深入考察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不断阐释生理病理奥秘,解密生命科学的问题让她深深着迷。
2020年10月,回国后的彭琴毅然加入充满创新活力的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深耕原始创新,突出创新策源,2017年跟随导师来深圳洽谈科研合作,就被深圳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理念深深吸引。“深圳湾实验室是全新的学术科研平台,是世界一流生物医药研究的新高地,这个大家庭会让我们在创新-转化-临床应用之间无缝链接。”彭琴说。因此,她在这里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那个高考时憧憬着,要“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为临床诊疗和人民健康作一些贡献”的小女孩,如今学成归国,真正投入到自己梦想的伟大事业中。
在彭琴看来,科学家最重要的责任是“科技兴国,造福于民”,通过探寻基因环境改变对于基因表达乃至细胞功能的影响,为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靶点,是她不断努力的方向。RNA m6A甲基化修饰的异常调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彭琴课题组近期开发了一种全新监测活细胞RNA m6A甲基化水平的可视化系统,并揭示了其参与应激颗粒调控的新机制,该工作为理解m6A修饰在细胞应激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将为相关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策略。该工作近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践行“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如今,彭琴课题组内现有成员约20人,其中女性占小组人员约80%,大家互相帮助、积极进取,课题组像一个温暖友爱的大家庭。在深圳市及光明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直以来,彭琴带领着团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开展女性科研工作者巾帼创岗活动,并以“剑胆琴心、向阳而生”的巾帼口号不断自律及自驱。
“女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事业,坚守自己的创造力。”生活里,这是彭琴对身边需要鼓励的女性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工作中,为打破性别壁垒,帮助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发展,她的团队建立导师系统,资深组员带领资历浅的组员,手把手传授科研经验,帮助年轻科技工作者成长,定期举办针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爱好者的技术培训等。
不仅如此,为鼓励更多女性从事科研工作,彭琴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社会科普活动,走进学校,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子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生命科学的种子;深入社区,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特别是鼓励女性对科技的兴趣。此外,团队主动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注册成为深圳湾实验室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即将奔赴会议的彭琴表示:“祝愿所有妇女都能自信自立自强,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