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 康复师讲康复故事:春节前夕的暖心饺子宴,为患者打造特色康复活动

360影视 2025-02-05 12:40 2

摘要:农历春节前夕,北京安定医院康复中心日间康复病房里,节日的氛围如同春日暖阳,融融泄泄地弥漫开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在这里温情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趟通往康复与希望的温暖旅程,助力精神疾病康复者的康复进程,进行综合康复。

农历春节前夕,北京安定医院康复中心日间康复病房里,节日的氛围如同春日暖阳,融融泄泄地弥漫开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在这里温情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趟通往康复与希望的温暖旅程,助力精神疾病康复者的康复进程,进行综合康复。

ANDING

在这次包饺子活动的筹备阶段,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仿若一群精心布局的幕后策划者,深思熟虑、精心擘画。康复师陈芳老师从行程的缜密规划,到物资采买的细致考量,每一处细节都被雕琢得恰到好处。为了让康复者深度融入其中,真切感受生活的鲜活与美好,特意安排了超市购物环节。

在超市里,在康复师陈芳老师和崔红老师等医务人员的悉心陪伴下,康复者们穿梭于琳琅满目的货架间,仔细甄别新鲜的蔬菜、色泽诱人的肉类,认真对比不同商品的价格,亲身实践结账的流程。这一系列体验,促使康复者大脑不断接受新的刺激,激活相关神经通路,强化大脑的认知和执行功能,就如同重新构建大脑中受损的 “桥梁”,从而逐渐恢复和提升社会功能 。

从神经可塑性理论来看,大脑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具有改变和适应的能力。精神疾病往往会影响康复者大脑的正常功能和神经网络连接,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就像是为大脑提供了丰富的 “营养” 与 “锻炼” 机会。

返回病房后,康复者们瞬间化身为干劲十足的生活能手,迅速投身到饭前准备工作中。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人专注地揉着面团,面粉在掌心翻飞,不一会儿,面团就变得光滑细腻;有人熟练地擀着饺子皮,动作利落,一张张圆形的饺子皮在案板上整齐排列;还有人在洗菜、择菜、切菜和调馅的岗位上忙碌着,有条不紊。

这个过程中,康复者们相互配合,你帮我递一下菜,我教你揉面的技巧,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场景里,康复者能够观察并学习他人的社交技巧、沟通方式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社会学习理论也为这一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通过学习和锻炼,促进精神疾病康复者完成康复。

包饺子环节无疑是这场活动的高光时刻。康复者们围坐一团,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自己的 “包饺子绝技”。有的包出的饺子饱满敦实,宛如一个个圆润的小元宝;有的则创意爆棚,将饺子捏出各种新奇造型,让人眼前一亮。那些起初不太会包的康复者,也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在医护人员耐心的示范和其他康复者热情的帮助下,一点点摸索,逐渐掌握了包饺子的诀窍。当看到自己亲手包制的饺子摆满餐盘,康复者们的脸上绽放出无比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也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种积极的反馈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够增强康复者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使其更有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进一步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

陈芳老师分享在开展综合康复活动中,能够看到很多康复者的变化和进步,他分享一位康复者难掩激动之情,感慨道:“好久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地做一件事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包饺子这种事儿,想都不敢想。但今天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不仅学会了,还包得像模像样,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对以后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崔红老师分享另一位康复者的感慨:“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的,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暂时忘却了病痛的烦恼,我觉得我又可以好起来了。”,崔红老师还说通过这次活动看到了这位康复者的不同方面的表现,可以特别主动地帮助身边的人,重的东西主动分担,不好做的事情主动去处理,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表现和发展,真的挺为他高兴的。

饺子下锅,在沸水中翻滚、沉浮,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被端上了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拿起筷子,品尝着自己的劳动结晶,感受着节日的融融暖意和家一般的温馨氛围。这一刻,病房里满是幸福的味道,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这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驱散得无影无踪。

这场包饺子活动,绝非普通的美食制作,它是康复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的生动课堂,购物、烹饪等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更是康复者社交能力拓展的广阔舞台,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沟通、协作,情绪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康复水平迈向新的台阶。这种寓教于乐的康复训练模式,让康复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身心得到滋养,病情也在不知不觉中趋于平稳。

本文版权归北京安定医院所有。(供稿:康复中心,图片提供:陈芳,审核:李先宾)

来源:小夕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