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焦细晶 Al-7Si-0.35Mg-0.15Fe 合金,深入探究 Mn、Cr 对富 Fe 相调控效果,发现二者可变质富 Fe 相,Cr 强塑化更佳,为再生铝合金利用提供关键支撑。
导读
聚焦细晶 Al-7Si-0.35Mg-0.15Fe 合金,深入探究 Mn、Cr 对富 Fe 相调控效果,发现二者可变质富 Fe 相,Cr 强塑化更佳,为再生铝合金利用提供关键支撑。
铝合金在工业熔铸、加工及回收中常混入杂质 Fe,其在铝中固溶度低,易形成针片状富 Fe 相,如 β-AlFeSi 相。这些相会割裂基体、引发应力集中,损害合金力学性能,还影响流动性与铸造性能。亚共晶 Al-Si-Mg 合金(A356)虽应用广泛,但铸造时 α-Al 相粗大,杂质问题加剧。当前除 Fe 方法如电磁分离等成本高、难推广,改善富 Fe 相形貌成为研究热点,Mn 虽常用,但 Cr 研究较少且二者缺乏对比,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旨在填补空白、探寻更优调控策略。
【研究亮点】
创新性地对比 Mn、Cr 对特定细晶合金富 Fe 相调控作用,发现二者均可替换 β-AlFeSi 相中的 Fe 实现变质,将针片状富 Fe 相分别转变为鱼骨状 α-Al (Fe,Mn) Si 相和块状 α-Al (Fe,Cr) Si 相,且明确 Cr 使富 Fe 相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强塑化效果更优,为合金性能提升提供新路径。
【文章来源】
山东大学刘相法教授团队在2024年第44卷第12期《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上发表了题为“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富Fe相的调控”的文章,作者通过加入0.5%的Al-TCB获得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分别引入Mn、Cr来调控富Fe相,对比分析两种元素对富Fe相的调控效果及内在原因。结果表明,Mn、Cr均通过替换β-AlFeSi相中的Fe来变质富Fe相,可分别将针片状富Fe相变质为鱼骨状α-Al(Fe,Mn)Si相和块状α-Al(Fe,Cr)Si相,后者在合金中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当合金中添加0.1%的Mn(质量分数,下同)时,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可达(327±9) MPa、(255±7) MPa和10.0%±0.8%,均比添加0.2%的Mn时要高;当合金中添加0.1%的Cr时,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则分别可达(335±9) MPa、(270±6) MPa和11.4%±0.7%,亦高于添加0.2%的Cr时。在相同含量时,Cr对该合金具有比Mn更好的强塑化效果。该研究工作对于细晶A356铝合金(Fe≥0.15%)的绿色可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选用工业纯原料及多种中间合金制备 Al-7Si-0.35Mg-0.15Fe 合金,经变质、细化、精炼及浇注等流程,在特定温度下添加不同含量 Mn、Cr 及 Al-TCB。利用光谱分析、拉伸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纳米压痕测试、布氏硬度计等设备,对合金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及相结构进行全方位检测分析,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图文解析】
1试验过程与方法
试验原料主要包括:工业纯铝(99.7%,质量分数,下同)、工业纯Si(99%)、工业纯铁(99.8%)、电解Mn(99.9%),A1-50Mg、A1-10Sr、A1-10Cr等中间合金,以及A1-TCB晶种合金(TCB指B掺杂型TiC以及C掺杂型TiB2两种晶种的简称)。合金的制备过程如下。(1)配制Al-7Si-0.35Mg-0.15Fe合金(2)变质及细化处理(3)精炼处理及浇注。将Mn、Cr分别加入经0.5%的Al-TCB变质及细化处理后的Al-7Si-0.35Mg-0.15Fe熔体中,见表1。
图1室温拉伸试棒尺寸示意图
2试验结果与讨论
在Al-7Si-0.35Mg-0.15Fe合金中,Mn替换β-AlFeSi相中的Fe,从而改善β-AlFeSi相的组成与形貌。当Mn加入时,合金中的针片状β-AlFeSi相转变为鱼骨状或汉字状α-Al(Fe,Mn)Si相。合金中的α-Al(Fe,Mn)Si相大小及分布不均匀,且存在偏聚现象。
图2Mn对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富Fe相形貌的影响及元素分布
与Mn类似,Cr也能替换β-AlFeSi相中的Fe以改善富Fe相形貌。加入Cr后,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的针片状β-AlFeSi相转变为细小的块状α-Al(Fe,Cr)Si相,与α-Al(Fe,Mn)Si相比,α-Al(Fe,Cr)Si相尺寸较小且其分布较为均匀。
图3Cr对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富Fe相形貌的影响及元素分布
Mn含量为0.1%时,合金硬度(HBW)为97.5±0.9;Cr含量为0.1%时,合金硬度为(HBW)103.8±0.9。随着Mn和Cr含量分别增加至0.2%,硬度(HBW)则下降为91.7±0.8和101.5±1.0,分别下降了5.95%和2.22%。
图4Mn、Cr对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布氏硬度影响
Mn含量增至0.2%时,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Mn含量为0.1%时相比分别降低了5.88%、5.81%。Cr含量增至0.2%时,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Cr含量为0.1%时相比分别降低了3.70%、3.58%。强度变化与图4中布氏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此外,合金伸长率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规律。Mn含量增至0.2%时,合金伸长率相较于Mn含量为0.1%时,降低了15.00%。Cr含量增至0.2%时,合金伸长率相较于Cr含量为0.1%时,降低了15.79%。综上,在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分别引入0.1%的Mn或Cr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分别比引入0.2%的Mn或Cr时要好。另外,在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引入Cr比引入同含量的Mn对于力学性能的提升更加有效。
图5Mn、Cr对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力学性能影响
随着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Mn或Cr含量升高,合金中富Fe相尺寸增大,且Mn、Cr在各自富Fe相中的成分占比亦增加。在合金中,Mn或Cr加入量相等的情况下,与α-Al(Fe,Mn)Si相比,α-Al(Fe,Cr)Si相的尺寸更细小。
图6加入不同含量Mn、Cr后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的相及相成分分析
采用TEM对β-AlFeSi相、α-Al(Fe,Mn)Si相及α-Al(Fe,Cr)Si相进行分析。
图7Mn、Cr对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富Fe相结构的影响
当载荷相同的情况下,位移越小相的硬度越大,Cr含量为0.1%时合金中的α-Al(Fe,Cr)Si相显微硬度最高,Mn含量为0.2%时合金中的α-Al(Fe,Mn)Si相显微硬度最低。随着α-Al(Fe, Mn)Si相中Mn含量的增加,该相的显微硬度降低。与α-Al(Fe,Mn)Si相类似,α-Al(Fe,Cr)Si相显微硬度也随着该相中Cr含量增加而降低。
图8引入Mn、Cr后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载荷-位移曲线
图9引入Mn、Cr后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中富Fe相扫描探针形貌相
断口处细小且分布均匀的富Fe相能够抑制拉伸时裂纹的扩展,提高合金的强韧性,这也进一步解释了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添加Cr较添加Mn时力学性能提升的原因。
图10分别引入Mn、Cr后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断口横截面分析
α-Al(Fe,Cr)Si相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更低,也进一步解释了Cr含量为0.1%时合金塑韧性更好。
图11分别引入Mn、Cr后细晶Al-7Si-0.35Mg-0.15Fe合金断口纵截面形貌
【主要结论】
Mn 和 Cr 均能有效改善细晶 Al-7Si-0.35Mg-0.15Fe 合金富 Fe 相形貌,分别形成鱼骨状和块状相,块状 α-Al (Fe,Cr) Si 相优势明显。在合金中,0.1% Mn 或 0.1% Cr 时合金力学性能优于 0.2% 添加量,且相同添加量下 Cr 强塑化效果更好。合金中富 Fe 相显微硬度随 Mn、Cr 含量增加而降低,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相符,进一步证实 Cr 对合金性能提升作用,为细晶 A356 铝合金绿色可再生利用奠定基础。
【本文引用格式】
中文:王旭,任晓明,侯星驰,等。细晶 Al-7Si-0.35Mg-0.15Fe 合金中富 Fe 相的调控.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4,44(12):1603 - 1609.
英文:WANG X,REN X M,HOU X C,et al. Regulation of Fe - rich phases in fine - grained Al - 7Si - 0.35Mg - 0.15Fe alloys.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2024,44(12):1603 - 1609.
欢迎下载并引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论文,共同助力期刊与铸造行业发展!
【扩展阅读】
2024年第44卷第12期《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上发布了“金属凝固细晶技术”专题,专题学术主编为山东大学刘相法教授和上海大学翟启杰教授,欢迎关注。
来源:特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