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1876年,一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邦斯德鲁受晚清海时期的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之邀,不远万里从英国来到中国出任福州和宁波的海关关长。爱德华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关于宁波的照片,如今这些照片保存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有560多幅。
前言:1876年,一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邦斯德鲁受晚清海时期的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之邀,不远万里从英国来到中国出任福州和宁波的海关关长。爱德华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关于宁波的照片,如今这些照片保存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有560多幅。
江南水乡 宁波
本期为大家展示的23张照片便是爱德华·邦斯德鲁在宁波海关任职时拍摄,拍摄时间大约在1877年前后,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细细品味吧。(注:原始黑白照片均进行了修复上色)
▲宁波古塔
照片中并没有说明这座塔的名字,不过熟悉宁波古建筑的应该能看出来,这是天封塔。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武则天时期,具体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此得名“天封塔”。天封塔不仅是宁波的重要地标,还承担着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功能。
▲金峨寺
金峨寺创建于唐朝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也有说法认为金峨寺创建于公元776年,但这一时间点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悠久的历史地位。
金峨寺自创建以来,历经多次兴废。在民国时期,曾有美国人白克妮小姐来金峨寺修性养身度假闲居,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也曾在金峨寺留居达8年之久。这些历史事件进一步丰富了金峨寺的文化内涵。
▲游客去金峨寺的路上正在休息
通往金峨寺的林间小道上,一位游客正在休息的情景。茂密的树林中,阳光斑驳地洒在路面,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远处的游客身影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金峨寺远景
这是1877年金峨寺远景的照片。图中,几棵高大的树木挺立于前景,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深绿色的树叶与明亮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
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丘,颜色淡雅,呈现出蓝灰色调,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远处的金峨寺若隐若现,掩映在山峦之间。
▲金峨寺附近的瀑布
照片中,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高处蜿蜒流下,周围绿树成荫,岩石环绕,形成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小溪的颜色呈现出白色,与周围的绿色植被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艺术感。上方隐约可见的桥梁,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金峨寺 大雄宝殿
金峨寺的大雄宝殿创建于唐朝大历元年(766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高大的佛像,神像巍峨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它不仅是佛教信徒们礼拜、修行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外国游客在宁波附近的寺庙合影
一群穿着传统服装的本地人与外国游客整齐站立,表情严肃,共同合影。
▲宁波的海关工作人员
照片中的海关工作人员身着传统深色长袍,头戴装饰有羽毛的帽子,正式而庄重。照片中的他们姿态各异,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但都面朝相机进行合影。
当时时正值清朝末年,海关工作人员不仅是国家的门面,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推手。
▲爱德华·邦斯德鲁及其朋友合照
这是摄影师爱德华·邦斯德鲁在宁波任职时与外交人员在一起的合影,也是他自己为数不多的含有自己的照片,尤为珍贵。
▲美国传教士在宁波的家
照片中的住宅坐落在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展现出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当时,众多美国传教士来到宁波,他们不仅传播基督教信仰,还积极参与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对宁波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张照片见证了传教士们在宁波的历史足迹。
▲天童寺
宁波天童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天童寺是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
天童寺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宋代、明代、清代皇帝都曾赐封,包括“禅院五山十刹”、“禅宗五山”、“四大丛林”等称号。天童寺在明崇祯年间,清代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也都基本保持了明朝的格局。
▲天童寺 松林大道
这是天童寺的松林大道,小径两侧高大的树木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为行人提供了一片宁静的天地。
穿着浅色衣服的人正步行其中,背对着镜头,仿佛在享受这份宁静与孤独。整体色调柔和而温暖,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静谧与美好。
▲宁波城城墙
照片展现了宁波城墙的宏伟景象。城墙高大而坚固,砖石结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城墙之上,箭楼巍峨,展现出其作为军事防御工事的雄伟气势。
城墙周围的古木参天,与城墙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宁波这座古城的独特风貌。
▲富商家族
照片中是宁波富商家族的合照,家族成员穿着华丽传统服饰,站在装饰考究的房间内。他们表情严肃正式,彰显出家族的尊贵与威严。
当时,宁波的富商家族在商业、文化等领域拥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财富与影响力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一位富家小姐和她的丫鬟
照片中小姐身着华丽服饰,气质高贵;丫鬟则整洁得体,尽显忠诚。这张合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女性生活,透过两位女性的形象,我们得以窥见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风貌与女性生活的点滴。
▲街头理发
一名男子在街头接受理发师服务,理发师手持剪刀,正专注地修理男子的辫子,而男子则显得放松且配合。当时清朝时期社会习俗的影响下,男子普遍都会留辫子。
▲女子照片
拍摄宁波当地女子的照片,发型有点奇怪,可能是当地流行的习俗。
▲宁波郊外的坟墓
郊外的墓地里有很多坟墓,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天气看起来有些雾蒙蒙的,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安静和庄重。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仍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
▲沿江洋房
这是宁波沿江的一排洋房,它们以白色为主色调,黑色屋顶和装饰性阳台栏杆显得尤为醒目。在阴天的映衬下,河流、小船与拱形桥梁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这些洋房彰显了当时宁波的开放与繁荣。
▲新教教堂
这座新教教堂建于1843年,基督教美国浸礼会传教医师玛高温到达宁波后建立。
西方传教士在宁波所建教堂的基本功能、建筑风格等均模仿西方教堂,但同时也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某些做法与装饰相互融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新教教堂的传教士学童
一群穿着棕色传统服装的学童与成年人整齐坐于台阶上,头戴小帽,神情专注。背景中,尖顶与拱形门的建筑映衬出庄严氛围。
一个黑衣男子站在门口,似乎是传教士,目光深邃,注视着这群孩子。
▲一个日本游客坐着人力车
照片中,日本游客身着传统服饰,坐在由一名中国车夫拉动的人力车上。
▲正在训练的清军新式士兵
画面中,士兵们穿着统一的深色制服,排列成整齐的队形,显示出较高的训练水平。背景中隐约可见的城堡和树木,为照片增添了历史感。
此时,正值晚清时期,这张照片直观呈现了清军军事改革的实际成果,即新式军队的建立与训练情况。
写在最后:那时的宁波,山水相依,人文荟萃,美如画卷,令人心旷神怡。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仅定格了晚清时期宁波的绝美瞬间,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
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美的追求,继续前行,在探索与发现中不断成长。
来源:历史解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