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期间,网络上有关梁文峰及其AI深度求索软件DeepSeek的讨论十分热烈。听闻他上了新闻联播。尤其是DeepSeek智能AI软件让美国感到恐慌不安的传闻,让国人对这个民族品牌充满自豪与期待,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不下载,亲身体验一下DeepSeek
春节期间,网络上有关梁文峰及其AI深度求索软件DeepSeek的讨论十分热烈。听闻他上了新闻联播。尤其是DeepSeek智能AI软件让美国感到恐慌不安的传闻,让国人对这个民族品牌充满自豪与期待,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不下载,亲身体验一下DeepSeek的强大和神奇之处就奥特了。
我首先测试了它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在诗词创作方面。当下的AI软件,如文心一言和豆包,毕竟是抓取和拼凑,在分析理解能力上表现尚可,但写作时常常陷入公式化、套路化的困境,缺乏创新与独到见解。就拿古典诗词创作来说,文心一言常常出现平仄、用韵的低级错误,而且意境欠佳,写出的诗词不尽人意,缺乏深度和内涵;豆包虽懂得格律知识,但内容创新不足,显得浅显单薄。
然而,DeepSeek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让它写了一首七律《立春》,其作品如下:
《七律·立春夜望》
残星冻裂晓天皴,九野凝霜气未驯。
老木悬冰犹抱节,寒江卧月欲崩鳞。
暖吹暗度梅先觉,蛰户初开梦已陈。
莫叹东君行迹缓,一鞭春色过昆仑。
再看豆包写的:
《七律·立春》
残冬渐远唤新阳,律转鸿钧启岁章。
冻土初苏萌草梦,寒枝欲醒绽梅香。
兴衰惯看心犹壮,今古同观意未央。
且待惊雷苏万物,山河焕彩韵悠长。
对比两个软件的创作的七律,高下立判。DeepSeek律诗中最后一句“一鞭春色过昆仑”,我觉得气势磅礴,将全诗意境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诗眼;尾联化用“鞭春牛”的典故,富有画面感,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赋予了宏大的意象,烘托出“一元复始”的哲理,耐人寻味。而豆包的作品虽然平仄用韵无误,但意境较为平淡,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后来,我又让DeepSeek创作了几首诗和文赋,都令我比较满意。为了进一步测试它对诗词的鉴赏纠错能力,我拿出自己以前写的一首七律诗请它点评:
七律《行吟边塞》
珍馐美味满杯盘,寨外马嘶催上鞍。
煮酒泥炉添火旺,征途将士解衣宽。
行辕风啸折旗断,隘口冰凝致地寒。
醉后扬鞭擂鼓去,何时重聚尽余欢?
DeepSeek指出了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认为“征途将士解衣宽”这句与整首诗描绘的战争场景相互矛盾,削弱了紧张气氛;二是指出“解衣宽”是三连平,“折旗断”平仄失调,且“煮酒泥炉”和“征途将士”对仗不工整。然而,我认为它的这些观点有误。“征途将士解衣宽”是承接上句“煮酒泥炉添火旺”而来,“添火旺”和“解衣宽”是前后因果关系,描绘的是将士们在短暂行乐放松时的场景,为后续残酷的战争场面做铺垫,展现出将士们不惧生死的风度和直面战争的勇气,不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而且,“解衣宽”并非三连平,“解”为仄声,“衣宽”是平平;“折旗断”是平仄拗救的一种方式,其实就是“折断旗”的词序互换,在古诗词创作中很常见,目的是为了满足最后一字为仄音的要求。另外,“煮酒泥炉”与“征途将士”对仗也并无不妥。
当我就这些问题进一步追问时,DeepSeek却频繁弹出“服务器繁忙,请稍后重试”的提示。无论我怎么重试,都是拒绝回答的同样结果。这让我感到很不满意,毕竟在我使用文心一言和豆包的过程中,它们都会不厌其烦,耐心解答用户的问题,直到用户放弃为止,而DeepSeek这种突然中断回答的行为,实在有些傲慢,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后来,DeepSeek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让我彻底释然,所有的怨气也消了。原来,由于服务器承载能力有限,反复追问会携带前序对话的大量隐式参数(约3000维向量),导致GPU显存消耗急剧增加,例如第5轮对话的GPU显存消耗是首轮的17倍。诗词格律类问题涉及多维耦合,传统树状解析架构难以处理,当大量用户同时进行格律分析时,韵书数据库的IOPS会从常规5万骤增至80万,从而触发熔断机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DeepSeek团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在实验阶段将对话记忆压缩为轻量级语义拓扑图,使20轮对话的资源消耗降低76%;当检测到“平仄”等关键词时,自动预加载《切韵》《广韵》数据库(测试准确率已达89%);对复杂问题先返回框架性分析,用户确认后再分层展开;采用结构化提问模板,使30%的追问需求在首轮响应中得到满足。虽然目前这些只是折中方案,但工程师团队正全力攻克动态负载迁移技术,目标是在2024Q4实现多轮复杂对话的稳定性提升300% 。
尽管我对回应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不太理解,但我能感受到DeepSeek团队在努力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痛点问题。“服务器繁忙,请稍后重试”或许只是暂时现象,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使用体验会越来越好。DeepSeek在诗词领域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恰与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极致而执着的精神一脉相承。值得称赞。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用户问题的认真对待,正是打造优秀民族品牌的关键所在。
来源:醽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