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接诊过一个不明原因肺部出血的病人,她时常出现咯血的症状。下级医院的诊断是支气管扩张,治疗多年却收效甚微。
我接诊过一个不明原因肺部出血的病人,她时常出现咯血的症状。下级医院的诊断是支气管扩张,治疗多年却收效甚微。
患者叫刘菲,她给我印象很深,因为聊得比较投缘,出院时我们互加了微信。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那天临近下班时,我忽然收到一条消息。
是刘菲,她说:“镜子医生,晚上有空吗,想找你吃顿饭,就在你们医院附近,有个好消息想跟你分享一下。”
我瞬间精神起来,兴奋地猜测,是她有孩子了,想跟我报喜,还是台里给她升了职......
努力按捺着好奇心没直接问出口,回复她:下班要晚一点,可以吗?
对面发来一个笑得很开心的表情包,随即道:“半夜都行,时间你定,我等你。”
1.
认识刘菲大约是在半年前。最初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她是自己走着进来的。
抢救间的病人,十个有九个要用床或者轮椅推进来,如果遇上还能活动自如的病人,那收他的医生起码能过半天太平日子了。
轮班名单上的箭头正好指在我的名字上,我沐浴着师兄师姐羡慕的目光,笑嘻嘻地走到前台接病人。
我从人群里伸头出来,听见她正跟老大描述病情,她身旁的男人手里拎着一只大塑料袋,里面是一堆卷了边儿的病历资料。
这个女人三十岁左右,除了面色不太好之外,并没有太明显的病征。我随手从袋子里抽出一张报告。病人姓名一栏写着“刘菲”,题头是个没太听过的医院名字,诊断一栏写着“支气管扩张”。
见了这个词我瞬间兴奋,立刻到那只资料袋里扒拉着找片子,看能不能找到传说中支扩典型的“双轨征”和“卷发状阴影”,可对光仔仔细细认了半天,也没找到像书上一样典型的影像。
我悻悻放下片子,心里记着回去要好好翻翻影像课本。
刘菲长相很普通,气质却很独特,声音也十分好听,声线温润饱满,吐字清晰语意流畅,描述病史时的腔调给我一种她在播音的错觉。
“我这个支扩很久了,时不时就会咯血,每次也不多,就是难受得厉害。之前看过很多次,药也吃过很多,可总是管不了太久。这次咯得严重了些,两三天了也没见好,才来北京看看。”
她手一伸,身边的男人很默契地把袋子里的病历抽出来递给她。她理了理顺序递到老大手里,接着说:“我身体一直不好,这几年一直没怀上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病把底子掏空了。”
她身旁的男人眼神动了动,没有插话,手下动作也没停,继续收拾着袋子。老大一目十行地看过了下级医院的报告,对“掏空底子”的说法不置可否,只问她:“咳痰吗?”
“不咳,平时也不太咳,只是咯血的时候会咳嗽……”
她还没说完,突然捂住嘴,弯下身子猛烈地咳嗽起来。我看见几滴血液从她指缝中滴下来,落在我的书上。
突发情况,老大也顾不上慢慢询问病史,赶紧让教员带她进去处理,把家属留在外面做简单的问诊。
那男人把一沓病历从袋子里的病历抽出来递给老大,熟稔地开始介绍患者的情况。
“她时不时会咯血,喏,就像刚刚那样,每次也不多,但反应很大,我们家那边几家医院都看过了,药也吃过很多,可总是管不了太久。"
这段话流利得像打过草稿一样,看起来他对病人的情况也算是颇为了解,但不知怎的,我看着他说话的神情和语气,却似乎并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我盯着书上的血滴,有些奇怪。
我还没有轮转过呼吸科,见的呼吸科病人比较少,对支扩的印象还停留在内科学课本上。“双轨征”和“卷发状阴影”是支扩的典型影像表现,咳痰甚至咳脓臭痰也是支扩的常见体征,为什么在刘菲身上,这几样典型表现却一个都没见着?
看我发呆,老大脸上不露端倪,一边让家属去办住院手续,一边示意我去B去看看患者的情况。
走到刘菲床前的时候,她的体征已经稳定下来,涨红的脸色勉强恢复了平静。
见我来了,她也不说话,只一双眼睛骨碌碌转着打量我,我手到哪儿她就转到哪儿,我被她盯得发毛,低头看了看她还空荡荡的床底,才想起来必需品还没交代家属去买。
我给她盖好被子:“等会家属把前面的手续都办妥了,我再过来问你的情况。你有什么啥东西要家属给你带进来吗?”
“我老公。”她忽然笑了,脸上带着一种奇异的神情,似是自豪,可眼神里微微闪动着的,并不像单纯的幸福感。
我一愣,随即笑道:“这样啊,那你想让你老公给你买点儿啥进来?”
刘菲回过神,翻了翻手边的手提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麻烦您告诉我老公,帮我买两包卫生巾带来。姨、姨妈巾……”
我点点头,又叮嘱了她一些注意事项,便转身奔着谈话区去了。
2.
刘菲的丈夫很年轻,看起来很斯文。
或许是因为刘菲的病情不算危重,他并不像一般抢救间病人的家属一样慌乱,我出去的时候,他正捏着几张住院单,施施然地站在谈话区外等待签字。
患者当面咯了血,他淡定得似乎有些过头。他太安稳了,有一瞬间,我有种他不是在抢救间门口给妻子签字,而是站在吧台外等电影开场的错觉。
我喊了刘菲的名字,他便走到窗口前,很自觉地把手里的单据递过来。
我摇摇头:“这个是交给前台的,我是想告诉你要给病人准备些什么物品,顺带签一下这几张同意书。”
他应了一声,仔细地记好了要买哪些物品,却并没有仔细看内容,就顺手把几张同意书都签完了。
习惯了家属对同意书内容的十万个为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反倒有些不适应:“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他也愣了一下,似是一时间想不到有什么好问的,思索半晌才问出一句:“她得住多久?”
来源:生活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