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我在京东MALL向不少闲逛的路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看啊,不看电视还能看啥?”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的回答;“偶尔吧,有感兴趣的电视剧或者电视剧上线时会看”,这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前两年每晚都看,现在看得比较少了,都是刷这个
“你还有看电视吗?”
前两天,我在京东MALL向不少闲逛的路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看啊,不看电视还能看啥?”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的回答;“偶尔吧,有感兴趣的电视剧或者电视剧上线时会看”,这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前两年每晚都看,现在看得比较少了,都是刷这个抖音”,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
电视,在我看来是一个很特殊的家电,承载着许多人对于「家」的回忆,小时候躲着家里人偷看电视、吃饭时盯着电视看被长辈训斥、过年时一起看春晚被小品逗得哈哈大笑……所以,有人说有电视才有家,正是因为电视曾经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时最老少皆宜的娱乐方式。
图源:veer
虽然不少报道都说,年轻人不看电视是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线下采访的情况来看,情况似乎在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家电的线上销售网络逐渐完善,线下的家电市场不可避免地进入萎缩状态,如国美、苏宁等大型连锁家电超市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躲在超市一角的家电展区。
以天河城为例,作为广州营收数据最好的购物中心之一,家电展区面积也一直在萎缩,让步于服饰、饮食等核心营收业务。特别是电视品类,因为价格高且换机频率低,也算是线下商超不太欢迎的品类,以至于我在天河城的数码产品层走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电视的展区。
如果不是特地寻找,可以说很难注意到在角落里的展区,所以当我走过的时候,居然成为那里的唯一一个客人。光看天河城的状态,估计不少人都要给电视的线下市场判死刑了,原本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京东MALL的走访过程却改变了我的想法。事先说明,这并非一篇与京东MALL有关的广告文章,聚焦的重点也是线下的电视市场。
好了,说回正题,京东MALL作为京东的线下购物综合体,已经入驻了不少一、二线城市,包括部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三线城市也有入驻,位于广州沙园的京东MALL从规模上来说也是全国有数的,其整个二层均为电视展区,拥有索尼、三星、海信、TCL、雷鸟、创维、LG等多个品牌的产品。
因为到达京东MALL的时间还算早,所以二层的人并不算多,很快就有员工盯上了在到处闲逛的小雷,并询问是否想要选购电视。很快,在与京东MALL员工的闲聊中我就了解到电视展区的一些情况,比如周末逛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年轻人,而在工作日的时间里,中年人是这一层的主要客源。
对此我倒也不意外,毕竟工作日还能闲逛的年轻人大多是学生,他们鲜少会在电视展区停留,而是多集中在一层的PC和手机区域,显然不会是电视这类大型家电的购买群体。不过,周末来这里选购电视的年轻人并不少,这确实让我有点意外。
据店员描述,年轻人一般目标比较明确,会直奔TCL之类的“牌子展区”,有些还会直接问某个型号有没有货,想看看实物,这样的购物方式与中年人显然有很大区别。当被问及会不会觉得这些年轻人“不好忽悠”时,店员倒是笑出了声,“我们这里不忽悠人的,虽然也有业务压力,不过只要整体的营业额达标,大家都能拿更多奖金,所以只要你愿意买,哪个牌子都无所谓的。”
虽然知道是话术,不过也确实让人感觉更舒适,随着时间过了饭点,我也注意到二层的人流量开始变多,其中不少看起来都是吃饱饭出来遛弯的中年人,偶尔有人被电视上的演示片吸引停下脚步后,很快就会有店员迎上去招待。
为了不影响店员的工作,道谢后小雷就走到一边,开始观察整个二层的情况,因为是工作日的原因,年轻人的数量依然很少,中年人仍然是主流,其中不乏带着一家子出来逛街的,他们也是店员重点招待的对象。
整体来看,TCL和海信是最受欢迎的两个品牌,店里一直都有人在驻足询问和体验电视,而LG、创维等品牌的人流量则较少很多。此外,三星和索尼的人气也还可以,不过体验的人群以三十到四十岁的青年群体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后。
粗略数了下,整个楼层大约有二十来个人在体验电视,虽然和一层的热闹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但是已经比我之后去的天河城要好上很多倍。毕竟买电视决策时“画质”很重要,因此很多人还是需要去线下“眼见为实”,看看对应产品的画质再下单。
年轻人买电视更看重什么?多数人的回答可能都是一样的:性价比,但是从一位数码编辑的角度来看,京东MALL的电视标价依然是比网上价格要偏高一些。
或许是看到我一直在盯着价格牌,店员很快就表示那是官方售价,现在有国补和京东平台活动,实际价格会低很多,“你现在看的这台标价是9991,实际上各种补贴优惠算下来,只要六千多就可以买走”。
经过询问,优惠方式与线上平台一样,都是先计算平台优惠再计算国补,也就是9991-1800的平台优惠后,再用8191*80%,最终得出6558.4的价格(仅供参考)。店员表示,自从国补政策开始后,来这里看电视买电视的人就多了不少,而且买的电视也更贵了。
她举了个例子,“以前年轻人大多是看三四千的电视,但是那样的话国补就只有几百块,很多人觉得不划算,然后想着反正电视都是好几年才换,干脆就趁着有优惠买个贵点的吧”。据介绍,现在店内热销的主要是五六千的机型,优惠后价格能降到四千左右,虽然花销会多出不少,但是画质、外观设计等都好很多。
至于原本预算就更充足的中青年群体,预算很多都到了7000元以上,万元左右的电视也比以前热销非常多,因为10000元刚好可以拿满国补的2000元优惠,整体优惠力度是最大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万元差不多就是主流电视与高端电视的分界线,万元及以上的电视在画质、尺寸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消费者其实不难做出选择。
有意思的是,在旁观一对中年夫妇咨询电视配置的时候,听到他们询问店员这台电视能否安装抖音,他们喜欢在抖音上刷剧,在朋友家看到他们用电视来看,效果比手机好多了,所以也想换台能刷抖音的电视。
抖音刷剧,不用猜都能知道大概率是微短剧,这也是目前最受中青年群体欢迎的影音娱乐之一,就连小雷的八十岁奶奶都喜欢上了刷微短剧,不得不说吸引力实在是过于恐怖了。
不过,就刷抖音这个需求来说,目前大多数电视都是可以轻松支持的,抖音也推出了专门的TV版,主流品牌基本覆盖了。如果说电视厂商可以把电视刷抖音的体验进一步优化,估计能够吸引到不少类似的受众买单。
而在京东MALL转了好几圈,以至于店员都开始关注我时,终于遇到了一对看起来和我同龄的年轻人。当他们从TCL的门店出来后,也是很轻松和他们攀谈起来,或许是我的提问目的性有些强,以至于他们直接问我是不是记者或者做自媒体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也是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是一对新婚的夫妇,买了房子正准备装修,因为平时一直都用惯京东,看到沙园有京东MALL后就从番禺驱车来到了这里,打算把新家的家电全部凑齐。对于电视,他们的要求却也不低,预算在10000-12000之间,最好是85英寸的,目前比较看重TCL的Q10K,所以来店里看看有没有体验,顺便对比一些其他牌子的产品。
至于买电视后的主要用途,倒是与我此前的猜测八九不离十,主要是刷电视剧,以及男方希望可以拿来玩PS5,因为很喜欢《黑神话:悟空》,以至于也关注了一下海信的E8N Pro,这次来京东MALL也是打算一起体验了。
刷剧、游戏,基本就是现代年轻人在电视上最常干的事情,他们表示自己很少会去看电视台的节目,只有实在无聊时才会刷一下,几分钟没刷到感兴趣的就宁愿玩手机或者玩电脑去,要不出门逛一下也挺好的。
老实说,电视台的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延后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年轻人喜好,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平台的兴起,很多电视剧也已经从“电视台首播、网络平台复播”变成“同步上映”,甚至有一些会先上线网络平台,表现好的话才会转到电视台播放。
在拜别这对“财力雄厚”的夫妇后,转头就遇到一个孤身一人前来看电视的小年轻,经过询问得知他才来广州几年,现在自己租房住,因为喜欢看电影,觉得电脑的小屏幕不给力,所以想看看有没有便宜的电视卖。
当被问及看好哪些品牌时,他给出了雷鸟、小米的名字,老实说这个回答并不让我意外,从产品定位来说,这两个面向年轻人的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强,在网络社区中也是被经常提及的“入门优选”。其中,小米应该就不用我多介绍了,而雷鸟则是TCL旗下面向年轻人的品牌,不少产品都是TCL的换皮版,抛掉品牌包袱后,活动力度往往也比TCL更大。
虽然电视的主要功能没有变化,但是从用户角度来说,其本职工作也有了很多变化,比如刷抖音甚至都成为部分人的主流需求,这时候的电视在他们看来就是兼具了“手机”功能的大显示器。而在年轻人看来,电视更多的是一个提供交流的契机,好友一起打游戏、小两口一起刷剧看综艺,这些都是电脑和手机无法给予的体验。
所以,年轻人真的不喜欢看电视了吗?确实不喜欢,但是他们对电视的需求仍然存在,而且随着网络电视剧和主机游戏的群体扩大,电视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年轻人方向”。
而在整个走访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大家都想买怎样的电视之外,另一个情况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小米和华为的电视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你有关注过去几年里各个季度的电视出货量,你会发现除了TCL、海信之类的老牌电视厂商外,华为和小米也成为榜单上的常客,而且很多时候都赶超一众老牌子位列前五。
华为和小米为何可以在电视领域取得成功?除了本身的产品竞争力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体验门店远超其他品牌,包括TCL和海信。在京东MALL里,除了二层的电视展区外,一层的小米、华为展区也有单独的电视展区,其中华为的电视展区位于正门入口旁边,整个展区被布置得非常豪华,并展示了华为的110英寸电视。
逛过小米和华为门店的朋友都知道,这两个品牌的门店,只要店铺面积允许,基本会摆上各自品牌的电视产品,而且很多时候都在显眼位置,即使没有购买电视的打算,有时候也会被演示片吸引,并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事实上,随着各大商超逐渐清场家电展区,小米和华为的门店几乎成为大型购物中心里家电产品最全的地方,对于一些不喜欢线上购物,又不打算四处跑找体验门店的人而言,离家最近的小米和华为门店或许就是购置电视的最佳去处。
依靠遍布全城的线下门店,华为和小米实质上已经是线下实力最强的电视厂商,这也是他们可以从老牌厂商的围剿中脱颖而出,成为稳坐前五交椅的新势力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在我刚进入京东MALL参观时,很快就看到华为的门店有两位坐在电视沙发上聊天的顾客。在简单的闲聊后,我了解到他们并非打算买电视,而是相约来看华为手机了,刚刚各自买了一台Mate 70 Pro,正在顾客服务台那里转移数据。
他们也谈到了对面前那台110英寸大电视的看法,“效果确实很好”“很大,看着很爽,就是房子放不下哈哈哈”,考虑到近七万的售价和110英寸的大小,确实不适合多数人,那么如果买电视会考虑华为的其他电视吗?
面对这个问题,两位大哥都给出了一样的答案:“看情况吧,如果显示效果差不多,那肯定是选华为,因为我们都是华为手机,听说可以直接互动”,作为一个跨领域的消费电子品牌,华为的优势就在于此,凭借鸿蒙生态的互动,你拥有的华为电子产品越多,体验就会越好。
小米手机与电视也有类似的系统,这也是小米与华为的恐怖之处,基于手机等核心业务的基本盘,他们可以构建一个围绕用户的智能生态,让用户自愿购入更多的生态产品。最开始只是一台手机,然后就是耳机、空气净化器,乃至于电视、空调等,相信不少米粉和花粉就是这么入坑的。
在尝试过智能生态的便利后,很少有人会愿意回到那个干什么都要亲自走过去开关的时代,特别是在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机直接语音操控或者遥控的产品,也会更受用户的喜欢。
实际上老牌电视厂商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点,不管是海信还是TCL,都在系统UI、智能化、交互体验等方面作优化,推出全新的操作系统,并且结合AI技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依赖自有电视面板产线和组装工厂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老牌厂商也可以推出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来抢夺市场。毕竟电视的核心还是“画质”,也是用户最看重的卖点,智能化虽然也重要,但是现阶段而言各家的体验并没有质的区别,所以也很难单凭智能来完全“俘获”买家的心。
在我看来,现如今的电视市场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新一代的电视正在快速取代老电视,由Mini-LED加上AI技术打造的电视,已经足以带给用户与传统电视截然不同的体验,而想要体验这一切的成本其实并不高,一台三四千的电视就已经足以入门。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电视市场确实非常内卷,其中既有老牌电视厂商们争夺市场的原因,也有华为、小米这样的新势力搅局的原因,当两条“巨型鲇鱼”闯进市场后,浪花也在变得更加汹涌。
随着2025年的到来,国补政策的继续,Mini-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AI技术的普及化、小米自建家电工厂的落地,一系列的变化也将让这个市场迎来更多的变数。在我看来,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来源: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