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偶然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长期不吃晚饭,成功改善了心血管问题后,想着少一餐也没啥,还能减肥,于是自己也跟风尝试了一段时间。
来自阳江的陈伯今年刚退休,但因为多年来高脂血症,加上去年查出了动脉斑块,现在几乎是药不离手。
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些定时炸弹,他也没有放弃过寻找能更好的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方法。
直到偶然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长期不吃晚饭,成功改善了心血管问题后,想着少一餐也没啥,还能减肥,于是自己也跟风尝试了一段时间。
一开始,陈伯确实感觉身体轻盈了很多,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当时他还满心欢喜。
但好景不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的胃部就经常隐隐作痛,还经常消化不良,给他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后来复诊一检查,血脂水平不降反升,血管硬化症状也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除此之外,他还确诊了营养不良、胃炎等多种消化问题,让本就受打击的他更闹心。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不吃晚饭竟然能闯这么大祸?
其实合理的限时饮食,确实可以起到控制热量的效果,甚至说法称“过午不食”更健康,为了探究什么时段禁食效果好,北京协和医院团队还做了相关研究,根据这篇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的报告显示,研究员将志愿者分为不吃晚饭(早上6-15点进食)、不吃早饭(11点-20点进食)和随时进食组。
经过5周的观察,发现不吃晚饭组和不吃早饭组都达到了控制热量的效果,而且不吃晚饭胰岛素抵抗降幅更高,相比于随时进食组,健康收益更大。
因此总结建议进食时间宜早不宜晚,尤其是早上6:00-15:00内进食,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肥胖等相关风险。
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不吃晚饭对身体更有利?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研究只是探讨了健康人群的禁食效果,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比如老年人本身就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和能量获取不足的情况,再不吃晚饭就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加上饮食摄入不充分,很容易影响钙质吸收,也会增加骨骼健康风险。
另外有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人也可能因为不吃晚饭,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的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进食时间应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安排,不要因为别人不吃晚饭就盲目跟风。
医学杂志JAND公布了一项关于不吃晚饭带来危害的研究,据数据显示,不吃晚饭的人总体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11%和12%,如今受工作学习等因素影响,很多人经常没时间吃晚饭,虽然日常也没什么影响,但小心身体或会出现以下情况:
1、营养不良
不吃晚饭除了降低夜间能量供应,随着食物摄取量的减少,人们无法从有限的食物中获取到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也会导致营养不良等情况。
2、免疫力下降
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学会此前也调查过不吃晚饭的危害,发现经常不吃晚饭随着营养获取来源减少,也会出现各种免疫问题。
3、胃胆生病
夜间长时间的空腹状态,大量的胃酸无用武之地,从而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增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风险,另外不吃晚饭,胆汁无法排出,并沉积在胆囊中,也会增加胆囊结石风险。
4、加速衰老
随着夜间能量和糖分供应减少,除了血糖数值下降,还会影响大脑认知、思维、记忆、想象力的发挥,对白天正常工作学习都会产生影响,长此以往,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就会不断从大肠中调取养分,导致抵抗力下降,加速衰老。
规律的饮食,晚餐不可少,但是晚餐要吃的健康,也有不少讲究,以下几点希望你注意:
1、按时吃
三餐进食一定要规律,吃的时间选择最好在下午6-8点,不会吃太早导致晚上消化完会饿的睡不着,也不会吃太晚导致消化不完成影响睡眠。
平时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进食,让肠胃可以自主安排胃酸分泌,帮助消化更好的完成。
2、把握好量
按照全天饮食热量规划建议,晚餐的热量摄入不宜超过35%,一般吃到7分饱即可,这时候不会太饿也不会太饱,刺激食欲或者影响消化速率。
3、清淡饮食
晚餐选择的食物最好清淡易消化,不然吃的太丰盛,脂肪或者膳食纤维摄入过量,又没有充足的运动量帮助消化,很容易给肠胃正常消化负担,出现饱胀感,影响睡眠质量。
总的来说,晚餐不仅要吃还要掌握正确饮食方式,这样才能维持躯体所需的正常能量和营养供应。
参考资料:
[1]《一个不吃晚饭的人,是怎样养成「易胖体质」的?》.生命时报.2024-12-23.
[2]《长期不吃晚饭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这6种后果,吓人一跳!》 .科普中国.2023-03-01.
[3]《长期不吃晚饭真的会瘦吗?可能只会减掉肌肉、剩下泡泡肉!》.健康时报.2023-09-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