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白读了?为什么医院里面学历越高,地位越低?

360影视 2025-02-05 09:42 2

摘要: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魔幻现实:三甲医院里,名校博士毕业的主治医师,可能被大专学历的护士长训得不敢吱声。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魔幻现实:三甲医院里,名校博士毕业的主治医师,可能被大专学历的护士长训得不敢吱声。

年轻医生值夜班时,甚至会被保洁阿姨怼到怀疑人生。

明明学历、职称、收入都更高,为什么这群“天之骄子”反而成了医院食物链的底端?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医院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为什么越是学历高,反而地位越低?

医生的软肋

一位协和博士曾自嘲:“我在实验室发过《柳叶刀》,在手术室却被护士骂到不敢抬头。” 这背后藏着一套残酷的“天梯游戏规则”。

从实习医生到主任医师,医生们被困在一架永无止境的“晋升天梯”上:发论文、争课题、评职称、抢带组资格……每一步都需要科室核心组的投票支持。

什么是科室核心组,简单来说就是医院科室内部的核心决策团队,通常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资深专家及行政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把控科室重大事务。

比如说这次晋升该提名谁?年底绩效该怎么分配?科室出了医疗事故,到底是谁的责任?

这些事情都是科室核心组能够决定的,而护士长,恰恰手握关键一票。

护士的晋升通道到护士长便几乎封顶,40岁后仍要值夜班,升职称每月只多几百块。当医生们拼命往上挤时,护士早已看透:“既然爬不上去,不如躺平反杀。”

科室里的小护士虽然躺平,但是一旦你惹了他,他一句话就能在护士长那里,给你穿上一双小小的鞋。

值夜班时,护士一句“3床指甲发痒需要医生处理”,就能让年轻医生一夜跑断腿;

医嘱单上漏签一个字,护士有权拒绝执行——“不是故意为难你,只是严格遵守制度”。

更致命的是,当医生竞选职称时,护士长在评审会上轻飘飘一句“该同志沟通能力欠佳”,就足以让多年努力付诸东流。

医疗是个经验学科,护士可能比医生懂得还多

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发生过这样一幕:主任医师开出降压方案,却被资深护士当场驳回:“这病人昨天肌酐刚超标,您这药量得调。”

年轻医生们早已习以为常:“有时候医嘱怎么写,得先问护士姐姐。”

在医院里,操作权即话语权:护士长能一眼看出医嘱中的漏洞:“患者对头孢过敏,这处方谁开的?”

护士虽然没有制定手术流程的权利,她们也不愿意却是整个流程的掌控者,手术器械递送顺序、抢救药品调配节奏,全是护士说了算。

除了这些专业上的事情,在人情世故方面,多年的护士更是远超新医生。护士站作为人情网络中枢,哪个主任爱喝什么茶、哪位专家周二停诊,想知道都得去护士站套近乎。

年轻医生刚入职时,带教老师只教一件事:早餐给护士站带咖啡,夜班请护士吃宵夜。”

一位规培医生坦言:“得罪护士?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让你‘合法合规’地过不下去。”

没编制的护工为何敢骂博士医生?

但护士远非医院“底层王者”。真正的狠人,是那些外包公司的护工、送检大叔、洗衣房阿姨。

某急诊科发生过经典一幕:医生催促护工转运患者,却被反呛:“催什么催?有本事你自己抬!老子工资2800,你扣完钱还剩3万8,看谁耗得起!”

第二天,该护工果然消失,而急诊科不得不停摆两小时调人手。

这些没有编制的护工为什么这么刚?

首先就是工资低到不怕罚,月薪2000的外包工,被批评时可能直接甩手走人。

编制有编制的好处,没有编制有没有编制的自由,没有晋升压力,不惧档案污点,甚至乐得被辞退:“正好换个医院混日子。”

这还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那些来自关系户的神秘力量,三甲医院的保洁阿姨,真实身份是副院长表姑,骂完医生还能去领导家打麻将。

高学历博士的社会第一课

这所白色巨塔里,藏着最赤裸的职场真相:你的痛苦程度,往往与你的上进心成正比。

医生拼命想升职称,就被困在论文、课题、人情的牢笼里;护士若不争护士长,反而能靠资历和规则反制精英;外包工彻底放弃晋升,竟获得了“随时掀桌”的自由。

领导们宁愿得罪主任医师,也不敢惹洗衣房阿姨——前者怕影响晋升,后者怕明天没人洗手术服。

年轻医生熬夜写标书时,护工大叔在值班室翘脚刷短视频。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在鼓吹学历无用,真正有用的人才,不仅仅是能够在读书时考到满分,社会这所大学里面如何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是众多高材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高三学生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所以张雪峰一直说,社交能力是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前提条件,在医院里面跟护士搞好关系,和护工阿姨、保洁大叔和平相处,甚至让他们对你额外关照,是各位医学博士的必修课。

张雪峰2024直播笔记,汇总张老师去年一整年,对所有专业的连麦问答:

来源:上进的喜鹊d6EhN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