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以为是地想,只要自己足够勤奋,就能致富。结果,忙了20多年,我没有发财不说,反而随着一纸解聘通知,50岁的我,失业了。
自以为是地想,只要自己足够勤奋,就能致富。结果,忙了20多年,我没有发财不说,反而随着一纸解聘通知,50岁的我,失业了。
失业后,我才发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财富的分配,似乎并不完全与努力程度成正比。
实际上,赚钱就一个字:借。从古至今,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借”的高手。
01 借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成功需要他人的助力。你仔细想想,刘邦为啥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就是因为他懂得借力。
萧何帮他管理后方,张良给他出谋划策,韩信为他带兵打仗。刘邦把这些厉害的人,聚集在自己身边,借用他们的力量,成就了一番霸业。
在创业的道路上,单打独斗往往难以成功。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时,通过集结技术精英,弥补了自己的技术短板,从而构建了商业帝国。
《天道》中的丁元英,他在金融界拥有卓越的才能,但是当他决定进军音响行业时,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成事。
于是,他精心组建了团队,将叶晓明、刘冰、肖亚文、冯世杰等人聚集在一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负责整体布局和谋划,而其他人则各自发挥所长,负责执行。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成功击败对手,实现目标。
借力的关键,在于识别那些能够强化你优势,或弥补你劣势的人与资源,联合起来,发挥团队的优势,才能又快又准地实现更大的突破。
02 借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了,学会向他们学习,借用他们的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是为了借诸葛亮的智慧来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帮刘备分析天下局势,制定战略方针,让刘备从一个小小的军阀,逐渐发展壮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而借助他人的智慧,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问一个落魄青年:“假如有一座金矿,只允许开采三天,你会怎么开采?”
青年回答说:“我会加班加点,尽快在三天内挖出最多的黄金。”
罗伯特・清崎却说:如果是他,他会把金矿告诉更多人,依靠他们的力量,自己只需收取 10% 的抽成,这样所得的佣金,远超自己一个人挖金的收益。
这就是借智的力量。
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参加各种论坛、讲座,向行业专家请教,聘请高级顾问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些都是在借智。
借智要求我们保持谦逊,不断吸收新知,将别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
03 借势: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
“善战者求之于势。” 真正厉害的高手,懂得创造有利的态势,或借助外部的势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诸葛亮,就是一位借势的高手。
在火烧博望坡时,他巧妙地利用地势,设下埋伏,一举击败曹军;在赤壁之战中,他夜观天象,借东风火烧曹军战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司马懿兵临城下时,他镇定自若,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高坐在城门上抚琴而笑,用空城计吓退了敌军。
诸葛亮的成功,离不开他对 “势” 的精准把握和运用。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道理是没错的。
当年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一大批企业借助这个趋势迅速发展起来。那些早期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很多都发了财。
就像马化腾,他抓住了社交网络的趋势,推出了QQ和微信,成为了社交领域的巨头。
那些在房地产热潮中发财的人,做直播赚得盆满钵满的人,还有当下抓住人工智能改变命运的人,他们都是借了市场的上涨趋势。
借势就是要敏锐地洞察时代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然后迅速行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仅凭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只有学会借力、借智、借势,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就像荀子说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想要赚钱,一定要学会去“借”,顺势而为,方能乘风破浪,抵达财富的彼岸。
来源:紫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