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与警示:27岁明星大年初二去世,最初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360影视 2025-02-05 20:21 3

摘要:知情人表示:他最初以为自己得了普通感冒,没想到病情迅速恶化。他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在场……

医学的本质,却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最优解。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医本正经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27岁青年男演员梁祐诚于1月30日大年初二,因中枢神经感染于医院不幸离世。

据媒体报道,知情人表示:他最初以为自己得了普通感冒,没想到病情迅速恶化。他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在场……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包括脑、脊髓和脑膜,对身体机能起着关键调控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按病原学分为细菌性、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感染等,临床上最常见的为前4种,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作为临床重要的急危重症,中枢神经系统一旦感染,往往十分凶险,若不及时进行诊断及治疗,病情进展快速,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后遗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包括发烧、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模糊或精神状态改变等,此外也可导致癫痫、昏迷、视力/听力受损、肢体麻木/无力、尿便失禁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在婴幼儿中风险更高。

然而,明确导致感染的“罪魁祸首”,却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如何鉴别和诊断,目前仍是临床医生的难点。

中年女子“感冒”诊所输液,辗转4家医院终“捡回命”

金丝楠木常被刀斧惦记,反而歪脖子树活得长。 看得到的是金玉满堂,红灯帐底卧鸳鸯,看不到的是人后凄凉,黄土陇头送白骨。电影《唐山大地震》有句经典台词是:“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这种悲剧,其实天天都有发生,只是因为他们是明星,才被报道出来了。

笔者所在科室,年前就曾接诊过一位40多岁因“流感”病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

这位中年女子因“感冒”症状前往诊所输液治疗几天,因突发癫痫被送入笔者所在医院。

入院后,医生进行了血常规、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于是,拟“癫痫查因”急送上级市立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上级医院行MRI后也未发现明显异常,进一步行腰穿检查脑脊液,终于发现患者为病毒性脑炎。

女子于上级市立医院治疗一周后效果不明显,转诊转入省立医院,治疗一周左右后再次转诊转入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因发现转诊治疗还算及时,不幸中的万幸,患者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最终脱离生命危险。目前,这名女子仍在康复中,遗憾的是留有一定后遗症,记忆力丧失很多。

悼念与警示:警惕隐藏的健康风险,流感真的会致命

笔者仔细梳理了一下,演员梁祐诚是在大年初二,1月30日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去世的。

这个时间点,与明星大S发病去世时间点差不多。

据媒体报道,大S离世前的行程大致如下:

1月29日:大S一家前往日本旅行,当天晚上抵达神奈川县箱根町,大S出现咳嗽和哮喘症状,但仍与家人一起泡了温泉。

1月30日:大S因身体不舒服,没有出门。

1月31日:大S身体依旧不适,未出门。晚上病情加剧,叫了救护车被送往医院,后半夜又被送回酒店。

2月1日:白天,大S跟随家人从箱根前往东京都内,中途去了一家小医院,因医院没有救治能力,后转去另一家大医院,确诊为甲流,开了药后返回。深夜,大S病情急转直下,再次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2月2日:大S在医院经一夜抢救无效,于早上7时左右不幸病逝。


流感,真的不是普通感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每年全球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其中重症病例约300万-500万例,导致29万-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比如大S,她不缺钱,几天前还公开露面,却在日本这个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国家突然去世了。

这是因为,流感虽然不是多么可怕,但流感导致的并发症,如肺炎、喉炎、心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脑膜炎、脑炎、脓毒性休克等,却是每个都能要命。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提供的数据,2024 年全球预期寿命将达到73.3岁,但这个数据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活到70岁以上。

简单复盘一下大S的行程,从1月29日咳嗽泡温泉,到2月2日抢救无效离世,短短五天时间里,“扛一扛”的心态、奔波劳累的旅途、辗转就医的波折,几乎集合了所有可能加剧流感恶化的风险因素。

由此可见,这个病不仅对患者风险极高,对医生也是一个“高风险”。患者往往以为是一个“感冒”,最终却连命都没了。

很简单的道理,医生掌握的信息越全面,做出的判断越准确,但临床实际上,医生往往会遇到的,却是下面这6种情况:

1.没病+没做检查=会不会看病,怎么可能没病?

2.有病+没做检查=不做检查就说有病,你才有病!

3.没病+做了检查=就是骗钱的!

4.有病+做了检查+确诊了=求求你一定要救好我!

5.有病+检查+确诊+治愈=花一堆钱,尽做无关的检查,过度检查治疗!

6.有病+检查+确诊+未治愈=医德败坏谋财害命,赔!

当下,很多人对疾病缺少了敬畏感,觉得现代医疗技术一定能治好任何疾病,治不好就怪医生,这成了一种无知的必然,时常令人感到可悲又可笑。

其实,医生是一群有使命感和对生命有天然敬畏感的人。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当然,并不是说不允许质疑,毕竟治疗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但应该是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无端的质疑。彼此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就不可能站在同一个角度去面对疾病。

无奈的是,对于这类“感冒”症状的患者,医生一旦收住入院,一旦做了相关检查,有问题还好,没查出“要命”的问题,很多患者就会指责医生过度检查。

而医学的本质,却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最优解。

经过这些惨痛的案例,笔者不禁感慨:

当你嘲笑医生“开检查单太积极”时,是否想过这些数据,可能是阻止病情恶化的最后防线?

当你用“过度医疗”的标签,否定医生的专业判断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用偏见绑架科学?

当你勇敢地否定医生时,是否真的确定,下一次被流感或是其他什么疾病推到生死关头的,一定不是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最后,两个提醒送给所有患者与医生:

第一,流感比新冠还要早暴发,2009年就曾大爆发过一次了,每年因为流感离世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接种疫苗,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流感疫苗的保护周期只有一年,建议每年九月份到十月份期间接种。但是打疫苗需要关注疫苗的生产日期,国家每年二月底左右,会公布预测的流行病株。所以如果疫苗生产的时间在当年二月份附近,那可能是去年的疫苗。

第二,在真诚悼念梁祐诚、大S这些名人的同时,也真心希望类似的案例能为更多人敲响正视流感的警钟。

协和医学杂志《【知识视频】抓住藏在脑子里的“真凶”,协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责编|阿泰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国家开会,2025年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怀!一位医生的欢喜与担忧……

胸闷、心悸!患者病情反复加重,手术无可奈何,最后却被常用药治好了丨医起推理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