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几年打拼,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的雄心壮志正在成为现实。据最新信息,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排第20位,进入了全国中游。尤其是在既有冰雪加持又有民俗烘托的内蒙古,春节的文旅市场也在向打造更“新”的消费业态发力。
今年春节不一般。
从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到成功申遗,这个春节在被赋予传统佳节意义的同时,仿佛还有了一种获得了国际友人普遍认同的舒坦感:
——原来过年,是各省市红火各省市的;现在过年,是同一个世界,过同一个春节,普天同庆。
就一个字:爽!
这个春节,对内蒙古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经过几年打拼,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的雄心壮志正在成为现实。据最新信息,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排第20位,进入了全国中游。尤其是在既有冰雪加持又有民俗烘托的内蒙古,春节的文旅市场也在向打造更“新”的消费业态发力。
2025年春节内蒙古以“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开展各类文旅活动417项。春节假期前7天,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733万人次,其中接待一日游游客1677万人次,接待过夜游游客1056万人次。这个春节为2025年的文旅市场迎来了“开门红”。但是,内蒙古春节旅游还是存在“亿”点点小小的遗憾。
这就是,内蒙古旅游只是埋起头来加油干,却忘了鼓起腮帮子吹喇叭。自家的酒酿得再香,也需要酒旗招展,引人入巷。
比如,我们的文旅还没学会借力打力。
去年此刻,十四冬在呼伦贝尔举行。而冰雪旅游火得一塌糊涂的却是附近的“尔滨”。此时此刻,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人家的冰雪旅游照样如火如荼。而我们的冰雪旅游却依旧是“最佳第六人”。去年,明明我们是浓眉大眼的“主角”,却被候场队员全面超越。今年,我们是“配角”了,人家“主角”当得越发稳健。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现实告诉内蒙古,只有学会借力打力,我们的冰雪旅游或者是旅游产业才会乘势而起。而这个“势”就是需要借的“力”。
比如,我们的文旅还没学会蹭流量。
春节期间,游客凭借《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票根,可以在全国十座城市的景区享受优惠,好像没听说过内蒙古的景区参与其中;而另外一部现象级影片,《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拍摄地,就在咱内蒙古的正蓝旗,该影片在社交平台创建“江湖挑战令”,话题播放量超2.1亿次。为啥正蓝旗未见挑战身影,为啥可以引爆流量的正蓝旗的信息,只有“每天客流较去年增加的15%”?
不管你做没做好准备,富贵来了,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请上车”。至于“富贵”上不上车,或者“富贵”是“头顶一块布”还是全国随便住”,这压根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反正“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不管树上有没有枣,我们都要捅两竿子的。
然而,其最后造成的后果和形成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自家地产的旅游“草原白”,本身就“货真价实”,就因为在“如此包装”上存在“瑕疵”,导致“宫廷玉液酒”形成不了“一百八一瓶”的优势。现在看上去旅游形势一片大好,但那只是全国的热度在烘托,大盘的带动在发力。内蒙古的文旅要想自己抬起头,还还得自己把自家的东西当个“宝”。
自家的“宝”不用供着,但是至少要多露脸。
借形势,找话题;蹭流量,挖热度。全民参与宣传内蒙古,推介内蒙古的热潮。
在这个旅游热情比室外温度高几十倍的旅游节点,锡林郭勒盟的奶食,锡林郭勒盟的羊肉,锡林郭勒盟的民俗,内蒙古的奶食,内蒙古的羊肉,内蒙古的民俗出场率和曝光度怎会不高,这片地方的文旅何愁不旺?
哎呀呀,四舍五入算下来,年也过了,热度也降了,内蒙古貌似亏了一个亿哦!
来源:内蒙古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