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为节省车费搭货车回家过年被冻感冒,未料我却因祸得福

360影视 2025-02-05 22:27 3

摘要:我和我爱人都是插队知青,当年我俩虽然不在一个知青点插队落户,可一次偶遇在回家探亲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一场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痛苦和磨难,就是因为那次坎坷的路途经历,月老最终把我俩拴在了一起。

(!侵权必究)

我和我爱人都是插队知青,当年我俩虽然不在一个知青点插队落户,可一次偶遇在回家探亲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一场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痛苦和磨难,就是因为那次坎坷的路途经历,月老最终把我俩拴在了一起。

有关我和我爱人的感情生活经历,还要从我们到邢台地区的巨鹿县下乡插队当知青说起。

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是1969年的春天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知青专列离开天津的,那年我十六周岁。我们同行的基本都是初中学生,大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有的同学还不满十六周岁。

图片来源网络

列车到达邢台地区后,根据事先做好的安排,我们一大帮同学又乘坐汽车来了到巨鹿县的闫疃公社,最终我们十二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了宋家庄七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住在了队部的两间土坯房子里,我们睡的是地铺。刘队长安排了一名大嫂临时帮我们做饭,灶台就在院子里,上面搭了一个草棚。

我们所在的生产小队紧邻老漳河河畔,离公社驻地只有四里多路(两公里多一点),离县城也不算远,交通比较方便。我们生产小队的耕地也比较平坦,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少,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可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温饱问题基本有保障。

安顿好了吃住的地方,刘队长领着我们知青熟悉了村子里的情况,还带领我们到公社供销社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生产劳动工具,我们在家歇了两天,就开始跟着社员们一起出工劳动了。

当时正是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刘队长就让女知青跟着老社员到麦田给麦苗松土保墒,社员们说是搂麦子。我们男知青就跟着社员们往地里运送土杂肥,为春耕春播生产做准备。刘队长和乡亲们对我们天津来的知青特别关爱,给我们安排轻松的农活,还手把手教我们干农活,我是第一个跟着刘队长学会使唤牲口耕地耙地的知青,同学们都很羡慕我。

经过了三年的劳动锻炼,我们天津知青学会了干各种农活,身体也都强壮了,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乡亲们都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孩子,谁家做点什么好吃的,都送给我们知青吃,我们知青回天津探亲过春节,也会带回天津的糕点特产,分给乡亲们品尝。

图片来源网络

一晃就到了1974年秋天,因为我平时表现好劳动积极,还是知青点的点长和队里的记工员,我被乡亲们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到县里参加了文化课考试。因为已离开学校多年,再加上之前推荐上大学不用考试,我们平时都不怎么看书学习,结果我没能通过文化课考试,错失了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为此后悔了好久。

有了那次教训,农闲时间我就看书学习,把学过的初中课程从头到尾都复习了一遍,还煞有介事地借来了高中课本,立志自学高中课程。殊不知我们这些所谓的初中毕业生在校根本就没好好学习,初中课程都没学好,想自学高中课程谈何容易。

更令人沮丧的是,之后的两年,我们宋家庄再也没有得到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我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当时知青招工回城已成大趋势,大家都在等待着招工进城的机会,我们知青点剩下的几个人也没人认真看书学习了。

1977年冬季,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如冬日里的一声春雷,又惊醒了我们这些拥有大学梦想的“知识青年“,我们知青点还没招工进城的几名同学又捧起了课本,夜以继日地复习功课,全力备战高考。我们的父母也写信来鼓励我们,鼓励我们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高考过后,我发现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不言而喻,肯定是大家都没考好,包括我在内。当时队里也没啥要紧的农活,我们三名男生就跟刘队长请了假,准备提前几天回天津过春节。刘队长很体谅我们,就答应我们提前回天津。

当时我们回天津的交通方式有两种,一是乘坐长途汽车(中途要倒车),二是乘坐火车,坐火车要去邢台。别管乘坐汽车还是火车,都要先在公社汽车站坐汽车。

图片来源网络

1978年元旦过后,那天我和张国庆、李和平简单吃过早饭,穿上棉大衣,背上行李就直奔公社汽车站。刚来到公社供销社饭店招待所附近,只见一辆带拖挂的解放牌货车就停在公路边,车上拉的是煤炭,车跟前站着一个背行李的女生,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

我走过去一看,只见驾驶楼的车门上写着一行字:天津市第二运输公司。我一看是天津的车,心里窃喜,要是能搭乘这辆车回天津,岂不是既方便又省钱呀。那名女生看出了我们的意图,就笑着对我说:“你们是天津知青吧?我也是天津知青,在黄家屯插队落户,准备回天津过春节。这辆拉煤车就是回天津的,司机师傅去饭店吃饭了,我想搭乘这辆拉煤车回天津,不知人家同意不同意。”

确定是回天津的车,我赶忙把两名同学叫过来,我们仨合计了一下,决定搭乘这辆拉煤车回天津。我先爬上主车厢,把行李一件一件接上来,也把那名女生的行李接了上来。等他们都爬上车,我就跳下去,跑到不远处的供销社买了两盒好烟,在饭店门口等候司机师傅。

大约七八分钟的时间,两位司机师傅从饭店出来了,我忙迎上去,先递烟再说好话,利用我能说会道的优势,总算取得了两位司机师傅的同情,一位司机师傅笑着说:“你们知青也不容易,咱们还是同乡,搭个便车也没嘛。只是这大冷天,车跑起来风大,怕你们受不了。”

那两位司机师傅很善良也很热情,把车上的帆布折叠好,一半搭在前面的厢栏上给我们挡风,一半铺在煤炭上让我们坐,我们发自内心地感激两位好心人。

汽车行驶在平坦的砂石路面上,呼呼的寒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们三名男生紧挨在一起相互取暖,还是感觉冻得透心凉。那名女生起初和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后来实在冻得不行了,她才靠在我身边,我把大衣脱下来,一半披在她身上。

经过交谈,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她叫马秀枝,也是1969年春天到阎疃公社插队落户的。因为一直在小学当民办教师,迟迟没能招工进城。她也刚参加完高考,高考之前学校安排了代课老师,再加上考后心里没底,也没心思在学校教书,所以也提前回天津过年。

拉煤车过了衡水,司机停车方便,我们三名男生和马秀枝也下车方便,司机看我们满脸煤灰,都冻得够呛,就说驾驶楼里还能挤一个人,看谁到驾驶楼里来坐。我们三名男生都说让马秀枝去驾驶楼里坐,马秀枝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啥也不去。我就把棉大衣脱给马秀枝,我和司机挤在了驾驶楼里。

到了沧州,路边正好有一家饭店,司机师傅停车吃饭,我们三名男生也一起到饭店吃饭。马秀枝说她挎包里有干粮,说啥也不肯和我们一起吃饭。司机师傅吃饭的时候,我如外买了两个馒头,端了一碗热水送给马秀枝,马秀枝很感动,还要给我买馒头的钱。

图片来源网络

那顿饭我们三名男生没让司机师傅花钱,两位司机师傅很高兴,到了天津,还绕远把我们送到了离家不远的地方。我们千恩万谢,和司机师傅道别。原本计划以后找机会感谢好心的司机师傅,可当时忘了问两位好心人的姓名,后来也没能感谢这两位好心人。

和马秀枝分别的时候,马秀枝很感动地对我说:“王宝刚,谢谢你!要不是你的棉大衣,我非得冻感冒了不可。”马秀枝说完,拿出笔在嘴上哈哈热气,给我写下了她家的住址,我也给她写下了我家地址。

回到家的当天晚上,我就发起了高烧,头疼得厉害,过了五六天,才算好利索了。不用说,我这是在回天津的路途中着了风寒,冻感冒了。

春节过后,马秀枝突然来到我家,给我送来了一盒点心,她说过两天就回闫疃,问我什么时间回去。当时我们三名男生说好的过了正月十五以后再回去,我就没能和马秀枝一起回闫疃。

等我们回到闫疃后,马秀枝已经收到了天津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们知青点的考生全部落榜了。后来才知道,我们公社一共有两名知青考上了学,马秀枝考的是大专,另一名知青考的是中专。

马秀枝回天津读书时,她把她的复习资料和课本都送给了我,并一再叮嘱我要好好复习,争取1978年夏季的高考榜上有名。她还说,要是有缘,还会相见。马秀枝回到天津后,一连给我写了三封信,都是鼓励我好好复习全力备战高考,她还说希望我俩天津再见。

在马秀枝的鼓励督促下,我不分昼夜拼命复习功课,顺利参加了1978年夏季的高考。那年秋天,我接到了天津纺织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说句良心话,要是没有马秀枝的鼓励和鞭策,我肯定考不上天津纺织工学院,因为我的基础知识太差了。

回到天津,还没等我去找马秀枝,马秀枝就来找我了,她是怎么知道我回天津的,我一直都没弄明白。去学校报到时,是马秀枝陪我一起去的,她还送给了我一支钢笔和一个塑封日记本。

就这样,我和马秀枝确定了恋爱关系,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俩就领取了结婚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很快乐,马秀枝性格很开朗,我俩很少闹矛盾。

图片来源网络

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和马秀枝还回到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现在的交通方便又快捷,不像我们插队落户时那样交通不便了,巨鹿现在早已通了火车,出行真的是太便捷了。

我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就跟大家讲述完了,把曾经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讲出来,也算是对往事的一个回忆和追思吧。知青岁月虽然已渐行渐远,可曾经的那段时光将会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永远!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王宝刚老师真情讲述)

来源:草根茶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