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大讲堂高致病性禽流感禽医老葛

360影视 2025-02-05 17:45 3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家禽及观赏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速度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号为一类动物疫病。注意: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病。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禽流感可从

家禽养殖大讲堂

高致病性禽流感

本节课内容大纲

1.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什么病?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有什么特点?

3.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有什么特点?

4.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临床上有哪些症状?

5.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有哪些剖检病变?

6.如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诊断?

7.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1.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什么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家禽及观赏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速度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号为一类动物疫病。注意: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病。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禽流感可从鸡传染给人。但要做好安全卫生防护,防止感染。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有什么特点?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有多种亚型,高致病力毒株目前发生的主要是H5、H7型。

3.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有什么特点?

不同日龄、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产蛋鸡群多发、高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多变季节发生较多而且传播迅速;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和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蛋盘、运输工具等间接接触感染。

4.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临床上有哪些症状?

1.禽群发病后可突然死亡,病禽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排出黄白绿色稀便,病死禽腹部皮肤呈紫红色,本病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这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以及继发其他传染疾病(如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感染等)的感染程度。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列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后的禽群如有发生可表现出非典型的发病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2.冠黑紫,边缘出现干性坏死。

3.有的病禽颜面和肉髯水肿。

4.脚部鳞片出血,不刮鳞片也可看到出血,有时跗关节肿胀出血。

5.有的病禽出现有扭头、曲颈、转圈等神经症状。

6.有的病禽病初呼吸困难,怪叫、头颈伸向前上方,张口呼吸。

7.产蛋率下降直至绝产,软蛋、沙皮蛋、血斑蛋增多。

5.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有哪些剖检病变?

1.皮下有时有淡黄绿色胶胨样渗出物。

2.胸部肌肉紫红色或似煮过的肉样。

3.腺胃乳头上覆盖有分泌物,乳头及乳头基底部出血,腺胃与肌胃连接处出血,肌胃角质层易剥离,严重时肌胃皱褶处出血。

4.胰腺呈紫红色,胰腺周边出血,胰腺有时有透明、半透明或深红色的坏死灶,此为特征性的病变。

5、肠道出血、溃疡、肠腔内充满脓性分泌物,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

6、卵泡充血、出血、由金黄变为鲜艳的红色,严重者变为紫红色或黑紫红色,有时卵泡变形。

7.常并发大肠杆菌形成卵黄性腹膜炎,严重者腹腔内有多量灰白或黄色的稀汤。

8、输卵管和子宫充血、出血、水肿、体积增大,输卵管和子宫内有多量黏稠白色分泌物,或透明的分泌物,或类似“豆腐脑”状物。

9.并发坏死性肠炎,肠管黑灰色,肠系膜黑色,肠黏膜上有一层致密黑色的假膜。

10.肝肿大出血,有黄色条纹,易碎似豆腐渣样。

11.肾肿大,严重者呈花斑状。

12.心冠脂肪出血,有时心外膜出血。

13.喉头气管黏膜出血,气管环出血,血痰较多。

14.鸣管出血。

15.肺出血呈黑红色。

16.腹部脂肪、胃周围的脂肪和胸骨的内侧有出血点。

17.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弥漫性出血。

总之,禽流感病毒对全身各个系统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直至死亡。临床上有人又将该病分为神经型、喉炎型、腹膜炎型、肿型,但这4种类型不是单一出现、绝然分开的,而是混合出现的。

6.如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诊断?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确认为临床怀疑疫情,在2h内将情况逐级上报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疑似诊断;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7.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3km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必须坚决执行。

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减少病毒扩散的任何生物安全措施都能降低禽流感传播的危险。

2.防止野鸟进人禽场,禽场禁养其他禽类和动物。

3.做好饲养管理和消毒,限制一切外来车辆、人员 入场。消毒池要及时更换消毒液。

4.按照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点赞搜藏在听下一集呗 这对我们很重要。

来源:禽医老葛教养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