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旅热度高

360影视 2025-02-06 06:54 3

摘要: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多地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不断增加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非遗国潮、春节年俗在新应用场景中火起来,也为消费的蓬勃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多地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不断增加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非遗国潮、春节年俗在新应用场景中火起来,也为消费的蓬勃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增添浓郁年味

春节期间,在山东临清市东宛园景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场精彩的龙灯表演引得游人驻足观看。只见两条色彩艳丽的巨龙在舞龙人的带领下,追寻着烟火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如入海破浪,蜿蜒腾挪……临清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其中临清龙灯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农历正月十五,景区每天推出各种精彩演艺400余场,主题花灯200余组。激情舞龙、狮子踩青、渔跷会、变脸、鼓乐幻城、娇影拂月等多种非遗民俗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领略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古城魅力。”东宛园景区负责人许志伟介绍。

春节不停工,假期建设忙。在中铁建工集团津潍高铁东营南站项目施工现场,吊机、挖掘机等设备正开足马力,切割声、捶打声和机械轰鸣声交织混响。在休息间隙,项目部邀请东营地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河口杨氏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梅,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捏、搓、揉、掀等手法塑成蛇年吉祥物和福袋。“非遗进工地,让大家在他乡感受到独特的年味。”项目常务经理杨光说。

春节期间,位于聊城市东阿县的非遗贺新春活动火热开启。鼓乐齐鸣,开城仪式、尉迟恭封井、水韵华章、绣球招亲等节目轮番上演。东阿阿胶城内的贡胶馆里游人如织,这里保留有传统的贡胶炼制技艺,游客可以看到动态蜡像展示下的贡胶炼制工序。

2月5日,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书会展播中心,鼓曲声声、琴琶悠扬,西河大鼓演员冯春荣正带着弟子紧张排练。“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在农历正月十二开幕,天南地北的艺人都会负鼓携琴前来弹唱献艺,以曲会友,每年都会有上千部由传统到现代的曲目上演,赶会听书的群众达数十万人次。作为本地艺人,必须得拿出自己的绝活儿。”冯春荣说。

春节期间,在临沂市费县手绣非遗工坊,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正组织工坊成员赶制香荷包、虎头枕等13000余件手绣制品。“今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将突破90万元。”卞成飞介绍,费县手绣非遗传承中心正在打造费县手绣直播间,届时将通过直播间推出“蛇元素”手绣作品,向更多人传递和介绍丰富多样的费县手绣作品。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山东策划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800余项,其中非遗特色活动258项。山东省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优惠政策170余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开展民俗特色活动440多场。(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催生消费场景

春节前后,甘肃省各市州陆续开展以“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我的家乡年”等为主题的270余场次线上线下非遗传承实践与传播展示活动。

兰州市城关区以非遗为引擎,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的热潮。从农历正月初二到农历正月十五,社火、秦腔、非遗市集、古风游园等百余项活动轮番登场。据统计,春节期间,兰州市城关区文旅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14万人次,带动消费超千万元。

在兰州市博物馆的“大明风华·古风集市”中,投壶、踢毽子、非遗手作体验等互动项目吸引近1800名游客参与,不少年轻人身着汉服打卡拍照,沉浸式感受明风雅韵。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兰州刻葫芦、泥塑等技艺,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摩,还能亲手制作“福气门神”版画,带走一份独特的“非遗年礼”。

非遗热不仅带来人气,更催生消费新场景。兰州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街区引入23家非遗商品展销点,剪纸、彩绘脸谱、鲁班锁等文创产品供不应求。IFCC中天健环球中心的“年货促销活动”将非遗与美食结合,推出甘肃特色年菜礼盒、创意菜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火热。

2024年,一碗麻辣烫让甘肃天水火爆出圈,天水麻辣烫制作技艺被列入《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持续丰富冬春旅游市场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天水市推出2025年“舌尖上的热辣天水”旅游线路产品,分为麻辣天水味蕾游、美味天水田园游、热辣天水县区游、寻味天水周边游四大板块,共57条精品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欣赏独具特色的天水美景,持续打响“千山万水 就爱天水”文旅品牌。

甘肃庆阳以非遗民俗为媒,用浓郁年味为文化旅游市场发展助力,戏曲表演、社火演出等136场各类文化活动让庆阳蛇年春节喜庆热闹。据统计,春节假期,庆阳市旅游人数达178.4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6%和17.2%。

过春节剪窗花贴窗花是庆阳民间传统习俗,2008年,庆阳剪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恰逢农历乙巳蛇年,马路作为庆阳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创作了一系列蛇元素剪纸作品,受到消费者喜爱。“蛇年我做了一些剪纸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产品,比如,运用声光电表现的小夜灯、转运盘和个人定制的肖像、婚庆用品等。”马路表示,将继续围绕国潮、地域文化等热门主题,创作出更多兼具收藏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感受文化魅力

今年春节,湖南文旅大打“非遗牌”,各地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活动480余场次,庆祝春节申遗成功的同时,通过“赶个年味集”“古城过大年”“我的家乡年”“年俗活动”等方式,打开非遗的N种创新玩法。

土家摆手舞、唱花灯、土家打溜子等富有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土家族织锦、武陵源生等民俗集市热闹非凡……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各具特色的非遗贺新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中外游客在游览奇峰的同时,乐享喜庆祥和的“非遗中国年”。

除夕夜,500余名中外游客和当地群众欢聚张家界千古情景区,品土家长龙宴,过土家赶年,赏非遗大戏。跟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节拍,土家族男女跳起欢快的摆手舞,中外游客也纷纷加入其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太震撼了!这里的美食和表演都让我印象深刻。”来自美国的游客安东尼兴奋地说。

1月29日至2月2日,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峪门票站广场,以“来世遗武陵源,过非遗中国年”为主题的非遗展演精彩纷呈。舞龙、桑植民歌、阳戏、九子鞭等多项非遗项目逐一亮相,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也热闹非凡,土家族织锦、烙铁画、银饰等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1月28日至2月4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量超20万人次。

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湖南岳阳市在春节期间将国潮非遗、文艺展演、新潮庙会、民俗文化等200余项新春文化活动作为吸引客流的重头戏。截至2月2日,该市纳入假日监测的26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6.3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千万元。

在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南科院子举办的“我们就过非遗中国年”活动现场,磨豆腐、打糍粑、炸油粑粑、写春联等民俗活动轮番上阵,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皮影戏、剪纸、年画、大漆等逐一展示,更有3轮可供500人同吃的百米长龙宴招待游客,展示最地道的“非遗中国年”;在湘西凤凰古城非遗奇幻城、凤凰样子文化村,花灯、扎染、漆扇、纸鸢……丰富多彩的春节传统习俗让游客在喜庆氛围中感受浓郁年味和湘西独特文化魅力;在衡阳南岳景区,打铁花、灯光秀、杂技、水上舞蹈等非遗、民俗节目引客如潮……非遗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春节的仪式感,更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的新活力。2月4日,湖南省文旅厅发布春节假期文旅市场数据显示,湖南省累计接待游客5395.51万人次,同比增长46.37%;游客总花费759.22亿元,同比增长16.51%。(经济日报记者 谢 瑶)

点燃市场热情

春节期间,福建非遗主题活动与年味的融合别具一格。福建各地推出216场非遗主题活动,聚焦“赶个年味集”“古城过大年”“点亮中国灯”“年画进万家”“非遗馆里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等多个板块,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打造了一个接地气、聚人气、迎福气的别样新年。

农历正月初三晚上,“打铁花+风火轮+火壶”表演在福建莆田绶溪公园卵石沙滩举行,现场人山人海。匠人们将高温铁水奋力击向天空,铁水瞬间绽放,绚烂夺目;旋转的“风火轮”将铁水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轨迹,宛如游龙。现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骏表示,从农历正月初三到农历二月初二,莆田有万斤红桔搭桔塔、千人千担挑万盘、天下第一超大红团等各类非遗活动,年味十足、特色鲜明,游客朋友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寻年俗、赏年景、享年趣。

春节期间,许多福州市民发现,街头巷尾的外地车牌多了起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榕城,欣赏闽都风光,感受非遗风俗,品尝美味闽菜,为福州文旅再添一把火。

记者从福州市文旅局获悉,1月17日至2月17日,福州市推出2025年新春文化旅游月活动,焰火光影秀、元宵灯会、年味市集等320场年味活动将在新春文化旅游月期间相继举办。

大年初一上午10点刚过,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就热闹起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舞姿灵动的文艺快闪、精彩纷呈的闽剧表演接连登场,为市民游客奉上了“年味大餐”。来自江苏的游客王远说:“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福建的年俗活动丰富多彩,年味很浓,一直想来体验。这次春节假期,我们全家自驾来到福州,逛了三坊七巷、烟台山,品尝了很多的美食,接下来还要去看我最期待的‘游神’活动。”

春节期间,福建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人潮涌动、花灯璀璨,一场场精彩的非遗展演依次亮相,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只见几只青狮威风起舞,时而昂首跳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闪挪移,引发围观群众阵阵喝彩。这是当地的传统杂技“泉州刣狮”,每逢大型传统节庆活动总少不了“刣狮”助阵。“这是来到泉州才能看到的特色民俗表演,表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安排表演者现场与大家互动,送给观众满满的新春祝福。”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秀家介绍,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泉州以非遗为主轴,推出“新年来泉州·泉年游好运”“非遗中国年·就在泉州过”等特色活动。(经济日报记者 刘春沐阳)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