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3点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外卖骑手在空荡的街头飞驰,直播间里主播声嘶力竭地喊着“还剩最后100单”——这是2024年的众生相。经济寒冬下,裁员、降薪、内卷成为高频词,普通人如同困在迷雾中的航船,既看不清方向,又不敢停下划桨。
原创流畅畅谈一下
凌晨3点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外卖骑手在空荡的街头飞驰,直播间里主播声嘶力竭地喊着“还剩最后100单”——这是2024年的众生相。经济寒冬下,裁员、降薪、内卷成为高频词,普通人如同困在迷雾中的航船,既看不清方向,又不敢停下划桨。
但历史总在轮回中前进:20年前互联网初兴时,人们质疑“网上购物”能否存活;10年前移动支付崛起时,无数人坚信“现金永远不会消失”。而今天,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AI速度碾压人类时,我们终于意识到:
时代的裂缝中,永远藏着下一束光。
关于未来,《预测之书》中讲到:
乐观地看,从2025年起,未来的3~5年内,经济将结束当前的萧条期,围绕新能源和AI技术,我们将迎来一个长达25年的上升周期。随着新的周期的开启,我们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01
AI革命:从工具到思维方式的全面迭代
AI的趋势显而易见,未来将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意味着一切将会彻底重构。
这意味着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现在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你都拥有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这次机会,公平地摆在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面前。
谁能更好地利用 AI 技术,谁就能在这个智能时代抢占先机。
未来三年,你的同事可能是一串代码。
所以,现在我们就应该培养出“AI First”思维,做一件事情前,先问自己“这件事情AI能不能做”。
将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就在于谁能把AI用得更好。
未来值得关注的3大趋势预言:
1. App消亡潮:AI将整合90%APP的功能,一个AI就能完成,手机界面重回极简时代;
2. 4天工作制:AI接管重复劳动后,人类将聚焦创造力与情感价值上;
3. 百岁人生:抗衰老技术+健康监测AI,活到百岁不再是神话。
与其等待风来,不如自己成为风口。
02
人格化IP:普通人逆袭的新赛道
雷军直播卖车3小时成交10亿,董宇辉凭文化带货杀出重围——这揭示了一个真相:在信息过载时代,人们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人”。
在新媒体时代,“做有内容的人,把人本身做成内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打造独特的个人IP,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支持者。“独特的IP可以让你聚焦自己的强项”,让世界看到你的与众不同。
在众声喧哗的世界里,做一个不可替代的声音。
如何找到自己的IP基因?
1. 天赋勘探:收集5位亲友对你“天生擅长”的评价,重叠点即核心标签;
2. 内容炼金:把专业知识拆解成“生活语言”,例如理财博主用买菜比喻投资;
3. 信任累积:持续输出解决用户痛点的内容,让粉丝形成“有事就找你”的条件反射。
一位沈阳宝妈凭借“东北话教Excel”短视频,半年积累80万粉丝,转型企业培训师后收入翻5倍。
当你把自己活成解决方案,全世界都会为你付费。
03
好人经济:“让利”与“服务”
好人模式说白了,就是“让利”。钱越难赚,企业越需要让利。让其他人有钱赚,人们才能有钱花,商业生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这就是“让利”。
“为什么社区面包店能抗住连锁品牌冲击?”
因为老板记住每位顾客的喜好,提供免费咖啡续杯,甚至为减肥顾客定制低糖套餐。
关注顾客的真实需求,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提供有温度的专业服务,赢得顾客的长期信任,从“交易”回归“交情”。
这就是“服务”。
钱越难赚的时候,越要懂得分钱, 做个“好人” 。
04
未来教育:从标准化到个性化觉醒
当00后女孩靠“游戏陪练师”年入百万,少年凭借AI作曲工具签约唱片公司时,传统职业规划体系已然崩塌。
将来,孩子将充分了解自己,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甚至发明一个“只有我干才合理”的全新职业。
孩子选择未来职业的自由度会前所未有地高,家长要做的是陪伴、引导和激发他们,而不是“指挥官”、指挥他们或替他们做决定。
将来可能,表达能力>刷题能力,提问能力>背诵能力,“元宇宙建筑师”“AI伦理师”等新岗位会持续涌现。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版本答案。
在不确定的时代,做确定的自己。
尤瓦尔·赫拉利曾说:“21世纪没有稳定这回事,如果你想有稳定的身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价值观,你就会被时代抛弃。”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有人看见寒冬,有人听见冰层下的裂响。未来的机遇,藏在每个普通人今日的选择里。
当你开始用AI优化工作流,当你在细分领域持续发声,当你把生意变成善意——你就是未来本身。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注:这是一篇和AI共同完成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及图片,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对转载分享的内容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原创、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和错误,请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
来源:电力机械工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