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S去世?大S之死,“少儿不宜”

360影视 2025-02-06 08:28 2

摘要:前夫,前婆婆,前夫的前女友,妹夫,卤蛋,闺蜜,葛斯齐……流量拿到手软。

(1月25日大S在王伟忠女儿归宁宴上)

写下这个题目,突然有点悲凉。

大S的一生,也算活得轰轰烈烈;

她身上有种巨大的流量气质;

绝大多数人,只要沾上她,就能获得关注。

前夫,前婆婆,前夫的前女友,妹夫,卤蛋,闺蜜,葛斯齐……流量拿到手软。

甚至妹妹的前男友黄子佼,丑事事发后,为了转移火力,也把焦点对准她和小S。

以大S为中心的流量旋涡,把她捧入云端,又把她踏入泥里。

她就在云端和泥之间,飘飘忽忽,无声地发出一点点对抗。

可惜她后来所托,亦非良人。

她炫耀着和后夫在电梯里的亲昵照,迎来的只是一轮又一轮更加猛烈的嘲讽。

最后的流量,几乎成了一头走火入魔的猛兽,对她大吃大嚼。

她已无力招架。

可叹她,为什么不乘着这流量,破浪前行?

当她冲出风浪, 站在浪头,哪怕蓬头垢面,哪怕衣衫褴褛,终有人会敬她是条女汉子。

错只错在,她抓住了身边能抓住的、唯一稻草;

这根稻草,到死还得依附在她身上。

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大陆/

其实只是一座小岛/

何况这小岛上/

没有淡水/

她的精血,她的神气,全部化成滋养对方的能量/

最后的她,只剩一具躯壳/

却仍然幻想着,能有一个拯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白马王子/

(去年12月21日大Sins最后一则公开发文配图具俊晔后台亲吻她的照片)

故事的最后,我总是可惜。

可惜大S为什么不乘着自己带给自己的巨大流量;

为什么不自己站起来做事?

为什么总是要找一个男人,

通过证明自己“嫁得好”来证明自己是成功的?

我总是深深同情她身上的这种女性处境。

但后来我发现,也许她不是不想自己做,而是做不了。

她的身体早已经千疮百孔。

早年滥用各种减肥招数,后来生育、生育加胎停,还有汪小菲和吴佩慈都盖过章的癫痫,传闻中的high药,加上已经四十大几岁的年龄,她已经没力气做任何事情了

麦琳乘着巨大流量在风浪里站起来了,她直播美妆和减肥,我们都佩服她。

我们佩服“别人对他扔泥巴,他用泥巴建大厦”的精神。

可是大S,已经没力气了。

为什么题目说“少儿不宜”?

因为年轻的时候,你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事是自己做不到的;

所有事只在“想做”和“不想做”之间。

可是只有年纪上来,你才会发现,还有一种情况是“想做但做不到”。

大S就是这种情况。

当你的身体,不再受欲望的驱使,而是受身体本身驱使时,你才会彻底明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厉害的人,才能早早明白这个道理;

只有早早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能珍惜自己的身体;

只有珍惜自己身体的人,才能不被身体驱使。

1917年,一位笔名为“二十八画生”的小伙子,向陈独秀主编的杂志《新青年》投稿。

稿件的名字叫做《体育之研究》。

该文章围绕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展开论述。

当时“二十八画生”才24岁。

24岁的他就明白了这个道理,70多岁的他仍能畅游长江。

他就是毛泽东。

编辑于 2025-02-04 09:29我妈问过一个经典问题——

当年,科威特战争,我爸兴致勃勃的对着世界地图,给小学的我讲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我至今依然清晰记得,那晚我妈嫌弃老爸没去厨房帮她做饭,非常不屑的数落我们爷俩儿,成天研究这个国外的事情,顶饭吃么?有什么用啊?

可幸运,老爸虽然嘿嘿笑笑不敢还嘴,但俨然坚持了他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执拗,始终给我启发着对世界的好奇和科学知识的关注。

这个爱好在我成年后,很多次帮助了我,让人生迈入了不同的方向。

比如,在2024年12月的时候,老婆就建议我俩今年冬天,可以去北海道玩。因为她也知道最近东南亚不太太平。

处于求知习惯,在她更关心冬季日本的风景、打卡餐厅时候,我去新闻资讯网站和知乎,搜索了下日本的情况。

然后就看到了这个新闻:

日本进入流感高峰期,患者约四万人。

当时虽然看到了,但我也没有太当回事。因为日本这个地方常年就冬天流感春天过敏,国民普遍出门戴口罩。

但基于国内三年口罩之后的敏感,我还是在心里记了一下这件事,然后一边和老婆去咨询春节去北海道的团,一边持续留意日本的情况。

真正引起我警惕的,是在12月底,此时我们咨询的北海道自助游已经快要截止缴费了。因为机票、酒店都是走旅行公司会更便宜。那边催的比较急。

但每周新增21万这个数字,依然让我感觉到了非常不对。

要知道,往年的“流感爆发”,一般也就是一共几万、十几万患者。

而“一周新增21万”这个数字,意味着下一周可能会翻倍,甚至翻几倍,达到累计上百万。这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已经非常恐怖了。

更重要的是新闻提到——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36个地区指标达到“警报”级别,大型城市开始出现药品短缺,普通医药店甚至无法满足买药的民众。

这意味着医疗体系的压力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很可能后面会爆发性的失控,而且变成“居家自愈”式的无医疗介入。对于重症患者将非常危险。

于是,我建议今年取消去日本的计划,为了这个事,家人还不开心了几天,但双方父母听说也都劝我们别去了,于是,计划搁浅。

在新年这几天,因为大S的事情,再次关注了一下日本现在的确诊人数,发现已经累计到950万人。

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也就是说,这一波,只要去日本,作为游客,在景区、交通枢纽转悠,几乎100%每天都会接触到流感人群,到底是不是会患病,病情是否严重,大家就赌免疫力了。

而其中,老人、孩子、有基础病或体质较弱的人,肯定是最先倒下的。

对于大S这几年的身体情况,我曾经写过一篇回答。

台媒报道 48 岁大 S 在日本过世,家属证实「流感并发肺炎」,她有哪些作品令你印象深刻?107 赞同 · 6 评论回答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她肯定算不上“身体健壮”的人群。

这样的人在1月底2月初,日本流感爆发最严重的时候,身体本来就已经有病兆的情况狂下,依然勇闯疫区。

只能说,勇敢的可怕。

另外,感冒的时候不要泡温泉、洗热水澡。

这也算是一个医疗常识了吧,但依然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

这件事中西医有不同解释,但都认可的是,对严重感冒和发烧病人,泡澡会加重病情。

虽然不知道大S是否带病泡了温泉,但从司机等人透露的行程看,她们去箱根就是温泉之旅。

最后,曾经很多次提醒过大家,敬畏自然,

尤其是前往陌生的地方,一定不要用常识来想当然的代替科学理性的判断。

比如夏天的台风季去海岛旅行,冬天的流感爆发季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去有战争和地区不平稳的国家冒险,一个人去旅游,没有经验去无信号无人区穿越之类的...都是舍身处险的行为。

不要把自媒体上忽悠人的那些标榜“孤独”、“大胆”、“挑战自我”之类的无脑游记,当作学习的榜样。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这个世界有了互联网,已经让知识尽可能唾手可得。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不愿意花五分钟为了自己几千公里的旅行做足够的准备和预习,怪不得别人。

很多事情在悲剧发生后往前看,都是早有征兆。

所以,当我们感觉有些事情不对时候,千万别赌,相信你的直觉,立刻放弃止损是最好的。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来源:直看云起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