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一整年的短剧2025年怎么发展?

360影视 2025-02-06 09:41 2

摘要:短剧行业的繁荣发展堪称2024年数字娱乐领域的“爆点”,并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力量。短剧行业自2022年初露峥嵘以来,在历经“野蛮生长”后,到2024年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其发展历程既直观反映了我国信息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

短剧行业的繁荣发展堪称2024年数字娱乐领域的“爆点”,并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力量。短剧行业自2022年初露峥嵘以来,在历经“野蛮生长”后,到2024年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其发展历程既直观反映了我国信息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也体现了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们娱乐观念、消费理念升级的新趋势。

“短剧热”掀起碎片化娱乐新趋势

网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智能终端的加速普及迭代,为短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24年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运营商网络套餐更为差异化与切片化,越发亲民实惠的上网体验为“短剧热”的出现提供了土壤;短视频内容的进一步下沉,降低了短剧创作门槛,平台提供的便捷创作工具,也让创作者能够更容易地将构思转化为视听作品。平台的海量流量和精准算法推荐,使优质短剧能更高效地触达目标观众,进一步拉高了短剧市场的热度。

从文娱需求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观众的娱乐需求越发碎片化,短剧以紧凑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在短周期内对于信息的集中呈现,满足了大众在闲暇时间对数字娱乐的需求,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短剧制作团队听花岛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竖屏其实更有利于人像审美,信息传递更高效、互动性更强。”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大量创作者与资本进入短剧领域,逐步形成多元且充满活力的短剧创作生态。

从市场规模看,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占整体网民的52.4%,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市场繁荣奠定了基础。预计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而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2024年我国内地全年总票房425亿元。短剧市场规模超越内地全年票房,凸显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与商业价值。在用户习惯方面,统计显示超七成用户养成了观看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日观看,38.15%的用户每周多次观看,短剧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从内容创作看,2024年短剧题材可谓丰富多样,涵盖职场励志、悬疑爱情、古装轻喜剧、主旋律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实习生菜菜》聚焦职场新人成长,通过细腻的情节与鲜活的人物,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发职场人士共鸣;《风月无边》融合悬疑与爱情元素,紧张刺激的剧情吸引大量观众;《孔雀圣使请动心》以古装喜剧风格,凭借幽默的情节和鲜活的角色收获高人气。

短剧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年轻观众。艾瑞咨询报告显示,40~59岁的用户占比达37.3%,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为12.1%。这表明短剧成功吸引中老年人关注,打破影视内容受众年龄限制,实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覆盖。

在国际市场,短剧同样表现出色。据Sensor Tower发布的《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已有40多款短剧APP在海外市场推出,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海外短剧应用月均用户2000万到4000万人,未来有望达2亿至3亿人,短剧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与生活的新途径,为中国文娱产品出海开辟了新通道。

高质量发展成行业共识

短剧行业经历“野蛮生长”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通过规范引导、精品扶持和生态建设等多项举措,为短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

内容精品化是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何为精品化?”听花岛有关负责人表示,短剧不能仅给观众带来“爽感”,更要能提供情感和美感体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短剧制作方越发注重剧集质量,以优质作品吸引用户并赢得市场。例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凭借对20世纪80年代群众生活面貌的真实再现和轻松爽快的剧情,迅速从2024年众多短剧中脱颖而出,成为“爆款”。

商业模式加速创新。听花岛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为600亿元左右。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认为,微短剧行业起步于IAP模式,随后发展出IAA和IAAP两种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创作者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市场需求,在三种模式中灵活选择,并结合其他手段实现最佳变现效果。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拓宽了变现渠道,整体收入规模显著扩大,利润结构更加丰富多样,为行业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并挖掘出更多商业潜力。

版权保护不断加强。一段时间以来,抄袭、盗用创意现象偶发,原创者合法权益亟待保障。2024年7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针对微短剧行业出现的模仿抄袭、盗版翻拍等版权问题提出倡议,旨在为创作者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创作环境,为从业者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展望未来,短剧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将为短剧创作与观看带来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可助力创作个性化、智能化,如智能编剧工具能根据创作者设定生成剧情框架、人物,降低创作难度,激发创意。VR、AR技术应用将提升短剧沉浸感,拓展短剧艺术表现形式。

跨行业融合将持续深化,短剧与游戏、文旅等产业合作将创造更多可能。在与游戏融合方面,短剧可推出互动剧游戏,让观众根据剧情抉择,影响剧情发展,增强观众参与感与趣味性。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能以短剧展示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影视旅游线路,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增值。比如,部分取景地因短剧热播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短剧行业需将提升内容质量放在首位,“内容为王”是文娱产品实现广泛传播的“制胜法宝”。创作者应深入挖掘现实题材,精心打磨剧本,提高作品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同时,要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原创者合法权益。在商业运营方面,需不断优化盈利模式,探索更合理的广告植入方式和付费机制,实现创作者、平台与用户的共赢。只有这样,短剧行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持续为观众提供优质内容,让全球观众了解更丰富的中国优秀文化。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