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细颗粒物,大小不足人类头发的二十分之一。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细颗粒物,大小不足人类头发的二十分之一。
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地壳元素、金属元素等。
PM2.5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后者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机动车排放、煤炭燃烧、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等都对PM2.5有贡献。
钢铁、建材等行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态前体物经转化后可生成PM2.5。家具厂、化工厂排放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生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之一。此外,焚烧秸秆也可产生PM2.5。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PM2.5可影响人体的呼吸、心血管、免疫、生育、神经和遗传系统等,PM10可进入人的鼻腔及气管,而PM2.5除了能进入肺部,还能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症,增加动脉硬化、血脂升高的风险,导致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
1
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PM2.5能随呼吸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颗粒物的粒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PM2.5还可以成为细菌和病毒的载体,促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2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PM2.5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容易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引起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高浓度的PM2.5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液中某些白蛋白,可引起血栓。
3
对神经及免疫系统的损害
PM2.5可通过血脑屏障等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大气中的PM2.5对免疫系统具有相对抑制的作用,可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免疫反应,汽车尾气中的PM2.5可引起肺泡巨噬细胞FC受体表达减少,降低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抗体介导细胞的作用。
4
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PM2.5会对染色体和DNA等遗传物质产生毒性作用,对生殖系统遗传物质的损伤可引起胎儿畸形。
如何从我做起减少PM2.5
1.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治理空气中的PM2.5污染和目前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
2.每个人都应当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和节能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模式。
3.可每月少开一天车,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出行方式。
4.积极支持和参与当地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可燃物、积极开展湿扫抑尘、环保出行等,尽量减少个人带来的PM2.5。
5.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等活动。
6.遵守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减少公共场所内的PM2.5污染等等。
来源:平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