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纯智,贾康:电商平台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新征程

360影视 2025-02-06 12:01 2

摘要:平台经济对传统行业与企业,既有颠覆,也有创新。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了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从而改善了企业运营效率。商品流通不畅主要体现在偏远地区的农村,“藏于深闺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这恰恰是电商发力的关键,对当地是从0到1的过程。

平台经济对传统行业与企业,既有颠覆,也有创新。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了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从而改善了企业运营效率。商品流通不畅主要体现在偏远地区的农村,“藏于深闺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这恰恰是电商发力的关键,对当地是从0到1的过程。

中国是农业大国,近8亿农村户籍人口,“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农业附加值低导致农民收入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尤其在“穷乡僻壤”的偏远山区受信息与物流所限,土产山货难以出村,农资、农机等难以入村,农副产品只能在线下以当地为主销售,因流通不畅导致的农副产品受潮、发霉、腐烂、生虫等毁损时有发生,千百年来一直重复这种低水平模式。以“淘宝”开始的联结供需的数字化创新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偏远农村、闭塞山乡别开生面。数字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数字科技创新、商业信息传播、农副产品销售,提升农产品买卖流通的便捷性,有效促进了缩减城乡二元差距,提高农业生产绩效。

农村,包括偏远农村,原本并不缺少能用于交换的商品和服务,而是缺少社会关注和可实现的信息流与物流条件。自农业(广义包括农林牧渔)产业数字化之后,农村区域的产能信息与全局大市场连通,当地的土地、劳力、资本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整合融合,促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力、货畅其流,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升。我们知道振兴农村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助农就是想办法让农民富裕起来,农副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能够更快捷、更保鲜地卖到更远的地方,农民就会真正地得到实惠。电商兴起之后,农副产品“上云”销售逐渐流行,而生鲜农副产品非常适合点对点的网络销售,尤其是近些年兴起的直播销售。销售者可以全过程把控农副产品质量,通过数字可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溯源查询等方式,让消费者放心购物。点对点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既保证了农副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又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让购销两端都尽可能得到实惠。

云销售借助电商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已经成为我国生鲜农副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不仅注重培育打造品牌,将土特产、山货做成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地域名片,还带动包装、物流、直播、全链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更好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成为促进农村振兴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得力创新机制。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而是集商业订单合同签订、种植采摘、直播广告展示、网络销售的农业商人,这是数字赋能农业和农副产品数字化营销的结果。

【战略合作招募】“NSE50季度论坛”和“NES50公开课”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品牌活动,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大趋势,邀请宏观经济专家、产业和投资领域高管及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研讨交流,提供宏观趋势、产经动态和金融投资的分析解读。现诚邀战略合作伙伴参与组织举办,共同打造“政、企、学、研”交流合作平台。

成立以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通过构建跨界合作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和研究员来自于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著名高校、一流智库、国际投行、国内金融机构等),举办了100多场学术论坛及研讨会,出版了《新供给:迈向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战略研究:从“十三五”到2049》等几十部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系列专著和编著,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公益性学术论坛、前沿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多次为国家重大决策建言献策,获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同时,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智库、政府机构、市场和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跨界合作、具有高学术品味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型高端智库。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