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小红书“赛博移民”,开启“文化出海”新篇章

360影视 2025-02-06 12:42 1

摘要:近日,Tik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在美遇法律困境,随之1月13日起,大批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铸就了一场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群体狂欢。

近日,Tik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在美遇法律困境,随之1月13日起,大批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铸就了一场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群体狂欢。

数据显示,从 1 月8 日至1 月14 日,小红书在美国的移动应用下载量较前7天增长超过20倍,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0倍。

短时间内,在美国网友的带动下,小红书迅速红遍全球,在80多个国家的免费应用下载排行中高居第一。

这股赛博移民风潮也被网友戏称为“早C(Chinese)晚A(American)”。

中美网友“线上大联欢”

最开始,美国网友通过玩“猫猫税Cat Tax”的梗,以饲养宠物的可爱照片作为平台入场券,避开易导致价值观冲突的话题,借“萌物”成功构建起与中国用户情感交流的桥梁。

随后,中美网友从最初“交猫税”破冰阶段,迅速进入了“拉家常”模式,开启跨越太平洋的中美“大对账”,开始分享各自的生活、工作、薪资、房租、医疗、教育等话题。

“赛博移民”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知乎等各大网络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讨论量突破10万,知乎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亿。

在小红书迎来“泼天流量”的同时,相关概念股也持续发酵成为市场焦点。

截至1月17日收盘,壹网壹创、天下秀、汇洲智能、遥望科技等公司周度涨幅均超30%,同时,多家上市公司也在互动平台上积极回应了与小红书的业务关联。

反应最为敏锐的 Meme 币自然也没有缺席,根据 GMGN 数据,以小红书经典角色 momo 为原型的同名 Meme 币市值一度突破1000万美元,让人直呼“泼天的富贵不止给了小红书,也给了币圈人”。

中美网友在小红书的“线上联欢”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民间对话。不少网友都对此次事件持开放、乐观、积极的态度。

大量网友认为,中美两国民众渴望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这次中美“对账”让世界人民“开眼”看中国,打破了信息差与中美两国人民彼此之间的刻板印象,中国网友的友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交氛围,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在真诚的对话和分享中向世界不断展示。

美国德州的中年大叔晒自己刚钓到的鱼,山东德州的网友不服输,掏出自己的存货说我钓到的也不差。

迪士尼爱好者拿出多年珍藏,交流上海迪士尼和美国迪士尼都有什么值得买的小玩偶。

现在小红书的生机勃勃,就像是千禧年互联网刚出现时候的状态。

有网友评论“看到今天两国人民交流的场景,才想起来,这可能就是当初发明互联网时人们对它最开始期望的样子。”

跨服交流:昙花一现还是高开稳走?

不过,对于小红书是否能够成为“赛博移民”的新家园,也有“唱衰者”早早打上大大的问号。

TikTok以短视频为主,强调视觉冲击、快速传播和泛娱乐化,构建了一种高度娱乐化、碎片化的媒介生态;小红书则注重图文结合、生活分享和知识传递,形成了以生活美学、实用经验分享为核心的媒介生态。

截然不同的两种平台调性,对应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舆论生态。

饶是“泼天流量”为小红书提供了转型的绝佳契机,但是否能在这一波流量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特色与魅力,并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不同社交媒体风格兼收并蓄,仍然需要时间考验。

一个现实的例子,从2024年12月开始,就有网友陆续发现,自己的小红书视频界面改版了。此前在右下角的点赞、收藏、评论按钮被移动到了右侧竖排。

许多网友在视频下留言称“新版真的太丑了”“跟别的短视频APP同质化严重” “很不方便, 容易误触”。

2025年1月2日,小红书视频官方账号“视频薯”进行了回应,并配图“听劝”。称视频播放界面改版,初衷是想让看视频时的体验变得更好。因此调整了互动按钮位置。但是新版界面发布后,收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因此也在进一步优化。现在,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调回旧版界面。

小小的调整便引起网友强烈情绪,更遑论小红书想要抵御“民间文化交流风暴”所需付出的努力。

一见喜,二见恶,三见实。

但市场甚至没有留给小红书和完整舆论周期交锋对弈的机会。

1月19日早上九点半左右,TikTok又发布声明,说正在恢复对美国用户的服务。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和TikTok调性迥然不同的小红书是否还能继续受到海外用户追捧,答案显而易见。

谷歌搜索“Xiaohongshu”的热度曲线从高峰一路滑落,潮水般涌来的美国用户又如潮水般回流。

流量骤减,概念股暴跌,甚至连小红书的股东都传出抛售股权的消息。

留给小红书的高光时刻竟如此短暂。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出海”本非自愿,身不由己成为舆论交锋中心场域的小红书,很难说在看到TikTok公告的一瞬间,是怅然“流量”的来去匆匆,还是因不再盘踞敏感舆论巅峰而长舒一口气。

从“被动”到“主动”,文化出海的新打法

蝴蝶振翅,涟漪四起。

“流量”褪去,未尝不是好事。至少在当下,我们有了更从容的时间来复盘这次突如其来的“文化跨服”,也能以全新视角推演社交媒体平台如何更加积极地应对“文化出海”。

首先,最基础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要打破“语言墙”。被动抬上App下载榜首的小红书显然没有做好国际化布局的准备,迄今为止小红书尚无完善的翻译功能,不同国家用户之间存在现实的交流障碍。与TikTok的完全在地化运营不同,小红书“早C晚A”的使用模式也进一步加剧了沟通成本。

因为最开始的新鲜,外国人愿意用翻译软件来玩,而中国人则愿意用生疏的英语表达自己,但是这股带有门槛的热情还能持续多久?

其次,中外网友谈天说地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

在短暂的一周时间中,我们有了确凿的答案。数据显示,在海外用户的浏览偏好当中,美食内容占比高达百分之四十,城市生活场景占百分之三十,传统文化内容占百分之二十。

上海City Walk时的浪漫天际线,成都街头巷弄的火锅文化,老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烟火,都是外国网友深度“钻研”的热门话题。

如果说李子柒在外媒上的爆火,让国内网友堪堪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那么这次“赛博移民”,则让更多网友对东方美学的巨大魅力有了实感,也为社交媒体平台“出海”提供了内容布局上的抓手。

再者,“文化出海”乘风破浪之外,也要警惕“倒灌”。美国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关于政治、宗教、战争等敏感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内容审核与管理的难度。

外籍人士是否适用与国人相同的审核规则?

不少App“出海”折戟沉沙,有不少都是由于未能把握“度”的微妙平衡。

社交媒体想要行稳致远,必须给出一个更加具像化、更加审慎严密的,关于自由发言边界线的想象。如何避免负面文化冲击,如何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将是决定小红书在海外能否顺利运营的重要因素。

最后,也是决定社交平台“出海”的关键砝码——能否盈利?

在成立的十年光阴中,小红书曾进行过多次商业化尝试,但都收效甚微。每当小红书在商业化上迈出关键一步时,其天生的社区属性就会与商业化在某些方面产生“水土不服”,直至2023年,小红书才实现首次盈利。而本次“种草”文化的输出效应则为小红书商业化盈利带来了新视角。

数据显示,在通过小红书种草中国商品的外国用户中,有60%实际完成了购买。从茶具到汉服;从美妆到电子产品,“中国制造”正在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

把蛋糕做大,远比局限在国内存量市场竞争更具吸引力。

开放交流本是互联网的初心,网络空间的特点就是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无障碍流动,降低交易成本,达成共享精神和合作精神。潮水退去,小红书一如不少网友所预测的“昙花一现”,但谁都不能否认,昙花的短暂并不会阻碍它盛开时的绚烂。

即便小红书这种气氛不长久,也不妨碍这段时间网友确实从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快乐,期待中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全球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

而这场移民对于平台而言,也是格外生动的一课,只有深刻理解媒介生态的变化,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扛好文化传播责任,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接住“泼天流量”。

来源:深度文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