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个七零后,当我开始了解这个世界时,当时也刚刚实行改革开放,而农村变化却很小,依然比较穷,那时候家里的电器最好的也就是收音机了,而当时收音机主要用处就是听天气预报,对于音乐,我们的上一辈人还没来印象,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哪里搭台唱戏免费去看一下,小时候我们这边
我是一个七零后,当我开始了解这个世界时,当时也刚刚实行改革开放,而农村变化却很小,依然比较穷,那时候家里的电器最好的也就是收音机了,而当时收音机主要用处就是听天气预报,对于音乐,我们的上一辈人还没来印象,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哪里搭台唱戏免费去看一下,小时候我们这边的地方戏叫庐剧,为什么叫庐剧,应该与我们这里曾经隶属于庐州有关吧,那时候,庐剧有个经典戏目叫《河神》,到底是什么内容,我不记得了,反正当时大人聊天都说这些内容,那时候我应该刚上小学,对于一些半历史,半神话故事的都是一无所知。
我记得听得第一首歌叫《牡丹之歌》,当时一部电影的主题歌,姜大为唱的,他同时唱的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声音都比较高,介于流行和美声之间吧。我小学快毕业时,那时候是一九八五年左右吧,家里通电了,其实八十年代是农村第一次大发展时期,通电后的农村,许多家庭开始购买电视机,当时电视机主要是黑白的,四百元左右,而那时一年的收入也只有这么多。
有了电视机,大家就喜欢看电视,而电视剧主题歌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我记得我还在上小学时,一部电视剧叫凯旋在子夜,其中的主题歌叫《月亮之歌》,反正当时很喜欢,当我躺在妈妈的怀里,我常对着月亮静静的望,当我站在祖国边疆的时候,常对着月亮静静的望,那时候不认识唱歌的人,只是感觉很好听,也铭记了一辈子。在小学四年级时,一首《血染的风彩》在学生中流行,那时候知道了唱《血染的风彩》的人叫徐良,一个参加过对越反击自卫战的人。而那时港台电影电视也传入大陆,当时台湾一部电影叫《搭错车》,里面的主题歌《酒干倘卖无》影响比电影大多了,而另一部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同名主题歌成了学校晚会的主打歌,还有电视剧,如《星星知我心》同名主题歌也很出名。
而当时香港影视对我们的影响更深一点,如电视剧《上海滩》其同名歌曲一直传唱到现在,即使是电视剧翻拍,主题歌仍然未改
。而《霍元曱》的影响则更大,电视剧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和当时另一首香港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在当时的影响力应该排第一第二在当时,香港第一个进入春晚的是费翔,这个帅气阳光的混血男儿以一首《故乡的云》传唱整个大陆,而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则造成刚刚改开后第一次追星。而大陆电影电视也在那时发展起来,张艺谋拍的《红高梁》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后开始在国内大红,电影主题歌《九儿》也风靡各个晚会。电视剧《渴望》主题歌我们在小学时也会哼几句,或许毛阿敏的唱歌在此才体现出来,而《渴望》插曲《好人一生平安》则是由当时歌坛一姐李娜演唱。而当时男歌手刘欢唱的《便衣警察》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也是经典。而当时《西游记》《红楼梦》这些电视剧播出后,其主题歌或插曲都成为经典。
上小学时我记得还有一首歌也很流行,歌名叫《妈妈的吻》谁唱的不知道了,反正那时候能流行的歌到现在也还能哼几句。
九十年代,我们当时并没有完全融入世界,而台湾和香港则像中国的两个窗户,那时候流行音乐大陆,香港,台湾在我们的记忆中都差不多,但香港的更流行,九十年初,香港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就开始占据了我们流行音乐的主流,不过台湾的文化底蕴深一点,像罗大佑,姜育恒,还有唱《一剪梅》的费玉清,他们的歌曲更有深度,像罗大佑《童年》,我们很早就会唱几句,只是不知道谁写的,谁唱的。后来香港四大天王开始横行乐坛,台湾的歌手则有些没落。在九十年代末,中国人听歌则由录音机转入VCD,一首歌流行,则大街上到处会回荡着这首歌。
如梁雁翎在春晚唱了《像雾像雨又像风》后,正月里,我在苏埠时各个音像店或一些超市都是这首歌。而当时又要想出名,参加春晚是一条捷径。1999年春晚,李琼一首《山路十八弯》让她和这首歌都被人熟悉。
进入新千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彩电,VCD在中国很快普及,中国的音乐也融入了世界元素,像周杰伦的歌,可能六七十年代的人都听不懂,但八九十年代的人喜欢,那时候,韩国音乐,新加坡的艺人都在中国很火,而国内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人也开始广受欢迎,如刀郎的歌,受到了很多人喜欢。
而进入2010年左右,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二代经济体,各种致富方式影响到每个人生活,很多人通过各种选秀改天逆命,也成为当时音乐主流,如凤凰传奇,那时候各种网络歌曲扑天盖地,有些人昙花一现,而有些人则永保艺术之春。像庞龙当时凭《两只蝴蝶》火得一塌糊涂。那也是内地音乐最辉煌的时光。
如今,我们改革开放已经快到五十年了,中国经济已经极大发展,中国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多改变,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走过的这些年,我们的音乐之路,这深深的与每个时代相呼应,如今我们会突然回忆起以前的音乐,我们又开始拥抱民族音乐,像2023年和2024年刀郎大火也是中国人对民族音乐的回归吧,我们总是经过引进,学习,模仿,融合,创新,回归。经济如此,思想如此,音乐也是如此。
来源:王再峰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