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一直都很眼馋春节,一直想把春节据为己有。此前韩国教授呼吁把春节改为 "Lunar New Year "。去年,韩国把春节宣传成为他们的节日,韩国官方花了大价钱拿下了大英博物馆的场地,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韩国春节庆典”,连博物馆官网都打出了印有“韩国农历春节
韩国一直都很眼馋春节,一直想把春节据为己有。此前韩国教授呼吁把春节改为 "Lunar New Year "。去年,韩国把春节宣传成为他们的节日,韩国官方花了大价钱拿下了大英博物馆的场地,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韩国春节庆典”,连博物馆官网都打出了印有“韩国农历春节”的海报。
事件一出,外网就炸开了锅。有网民愤怒的说:“那叫中国春节,该节日起源于中国,什么韩国春节?”
今年,有网友发现,韩国综艺《做吧!明秀》在春节特辑中布置了一套“春节风”十足的场景。从道具到布景,再到游戏环节,都充满了中国春节的标志性元素,但只字不提春节起源于中国。
如今我们迎来了首个申遗成功的春节,春节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韩国再怎么想“抢走”春节,也对这一国际上的承认无济于事了。但韩国人其实一直不死心,在各种场合把过年与韩国进行绑定。
春节属于中国,申遗成功,这对于我国的文化输出与旅游业的拉动有重要意义。
但是经济学家王福重发表了一段文字,给春节泼了一盆冷水:“年味就是落后味。”“年味越浓的地方,发展水平越低。”“不要期待年味再浓了,那将是悲剧重演。”
这番话非常奇怪,居然认为大家过年,就不应该太热闹喜庆太开心,否则这是个悲剧。
一个附和王福重的大V“秋雨在日本”也表示:“越穷的地方越爱过年。”
年味越浓,发展水平越低,王福重错哪了?
作为经济学家,在过年说这番话一没有数据支撑,二没有团队调查,也没有去各个城市感受过,三也不合时宜。国家把春节申遗,是因为春节是我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制造更浓的年味,很多地方都解禁了烟花,说明大家是很重视春节的年味。
而王福重这番话,很可能是基于他自己过去的经历与偏见,觉得农村就喜欢过年,城市里反而大家不重视,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
不可否认年味变淡,但各个城市都在营造年味。比如广东佛山过年有龙舟竞渡,浙江有滚灯再到北京的地坛新春庙会,从苏州的桃花坞唐寅故居景区到敦煌的沙洲夜市等地,年味十足。
就拿千年商业古城广州来说,年味一直是刻在这个城市骨子里的。广州的年味之一就是逛花市,来自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9日凌晨2点,全市11个区花市共接待游客495.3万人次,年花年货销售量1.19亿元,人气旺、销量高。
在广州,今年花市也已经不单纯卖年花,卖年货、吃喝的都有,还有很多表演。甚至,在广州,很多地方也跳起了传统的英歌舞,引来了大量游客的驻足与消费。
我们知道,广东潮汕地区经济发达,会做生意的人非常多,富商很多。但同时也是全国年味很重的地区,那里保留下来的传统年俗非常多。
仅仅统计内地富豪,能够登上胡润富豪榜的潮汕富豪就多达112人,这还只是算在内地做生意的潮汕富豪。潮汕人还有非常多在香港跟东南亚做生意。
潮汕人的一个特点恰恰是特别重视过年,重视宗族亲戚关系。在广东潮汕地区普宁,刚从春晚回来的富美青年英歌队,表演时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表演队员都挤不进去。
而整个正月,潮汕地区会举行五花八门的游神活动,潮汕地区都是大闹热,大到每个地区、小到每个村的不同宗族所敬奉的神明,有的迎妈祖、有的迎老爷,初五又是五路财神的生日。
此外,潮汕地区有舞龙舞狮等活动,有中华战舞,英歌舞,有烟花火龙,有各镇各乡各村的营老爷等等。今年一种说法是,春晚舞台限制了英歌该有的野性,大街上才能尽情发挥。
这种集体参与的春节文化加强了地区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
潮汕人因为重视过年,重视宗族活动与传统文化活动,他们当地亲戚朋友的关系、社交网络非常紧密,感情熟络,这使得潮汕人在外打拼倾向于相互帮助和支持,获得彼此的资源,人脉得以扩大,事业越搞越好。
而现如今,恰恰是越来越多的农村没有了年味。这就导致现在的春节,城市里反而比农村更有年味,如前所述,广州盛大的庙会、热闹的舞狮舞龙表演等,今年年初一白鹅潭烟花表演,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绝美盛宴,同时融入无人机、灯光秀等表演,年味十足。
在广州,过年花市是一大看点,有网友说,广州天河花市是全城不花一分钱也能感受的广式年味之一。
而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每到初四初五,打工人返程,各个景区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广州番禺长隆动物园大年初五一天迎来10万游客。
因此,经济发展与年味没有直接的关联。如果要说有关联,其实恰恰是年味更能代表一个地方的活力与经济发展。
越萧条,年味才越淡,年味与经济落后画等号,是一种双标
现在很多农村没有挣钱的生意,所以年轻人只能早早出去打工,初四初五,农村就非常安静了,越萧条,年味才越淡,很多农村家庭也缺乏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宗族文化活动与纽带,各自单飞,导致大家圈子分散,感情疏远,没有地区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也因此发展的越来越不好。
该该经济学家认为过年代表发展水平低,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因为欧美国家过圣诞节相当于中国人过年,他们热热闹闹的,对圣诞节非常重视。
但不能轮到中国人过年的时候你们就说节日氛围重是因为落后吧?这其实是一种双标,是对自己国家重要节日的打压。
节日存在的意义,是让普通人开心,好好休息与消费,与亲戚朋友叙叙旧,熟络熟络感情,休整一下心情,来年再重新出发,这对普通人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韩国想把春节绑定
不可否认,我们的年味在变淡,我们春节的舞龙舞狮、祭祀、游神等文化活动,国内仅有福建、潮汕等少数地方在继承,国内很多地方,春节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很多人对春节的文化仪式与传统习俗渐渐淡忘了。
我们的年味没有了,韩国却在想方设法将春节与韩国绑定。继端午节申遗,把中医、甲骨文、孔子、西施说成韩国的,把汉服纳入韩国文化之后,韩国又在海外把春节宣传成“韩国农历春节”。
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没有国家能偷走,成为老外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全世界都在过中国年,这一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也对春节旅游经济形成拉动。
从经济层面,年味越浓,商业活动与消费才更多,春节对于拉动地方经济、旅游经济、促销费扩内需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
从潮汕的经验来看,春节也是大家扩展人脉与商业的机会,促进地区交流与资源互换,年味恰恰是经济与消费活力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社会各个层面呼吁春节要寻回年味,我们的年味没有了,韩国却在想方设法将春节与韩国绑定,专家也在挖苦讽刺春节,将其与经济落后画等号,这种认知很悲哀。
别让其他国家“偷走”春节,首先是我们自己需要重视,把丢掉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捡起来,把传统节日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形成全球的共识与影响力,这或许是我们当下需要做的。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