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提醒
目前正处于流感高发期
而儿童是重症流感的高风险人群
家长千万不可大意
那么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儿童流感和成人流感症状有何不同?
面对流感
孩子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一起来了解
↓↓↓
流感≠普通感冒
据“健康中国”消息,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三型。 目前,引起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要注意的是,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相对于普通感冒,流感患者发热时体温更高,病程持续时间更长,全身症状更重。严重者可能出现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坏死性脑炎、肾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专家表示,得了流感,并不都需要去医院,症状较轻的居家隔离即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祛痰止咳的药物,一般7天左右可以康复。
但如果出现39℃以上的高热、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或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等严重症状,或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需要及时就医。
流感并发肺炎
可能出现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专家提醒,流感季需要格外重视存在重症高危风险的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缺陷、免疫力低的人,比如因病正在使用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者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化疗后、肥胖人群,尤其是超胖的,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人群。
这些人群因自身特点导致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此类人群可能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重症症状不怎么突出,反而表现为嗜睡、不吃不喝、精神差,容易被忽略。
容易出现流感并发症、发展至重症肺炎的病人,大部分为年纪大、免疫力低,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例如患有肿瘤、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流感病人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流感并发肺炎,病人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
若出现流感类似症状,建议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去医院进行鼻拭子、咽拭子等检测,确认是否患流感。
儿童与成人患流感的症状区别
图源:首都教育
据“ 科普中国”对国外统计的研究,尽管不少儿童能自行康复,但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儿童流感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中耳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2岁以下儿童中高发。耳部感染通常引起剧烈耳痛和听力问题,症状多在发病第3—4天出现,约占10%—50%的流感儿童。
●肺炎
流感病毒可直接侵袭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易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心脏病)的儿童。
在因流感住院的儿童中,约28%伴有肺炎。
●哮喘/喘息发作
流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22%。
●热性惊厥
发热时出现抽搐,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5%。
●呼吸衰竭
约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5% ,为危重症并发症之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热性惊厥外),包括脑炎、脑病等, 约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2.9%。
●严重细菌感染
流感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约为2%。
●喉炎及喉—气管—支气管炎
虽少见(
●脑炎、肌炎和心肌炎
极为罕见(
划重点: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以及并发症和重症率。
哪些儿童需要积极治疗?
以下四类情况(流感高风险人群)更容易出现重症或并发症,在确诊或疑诊流感后,需要积极治疗,不需要常规检测(除非结果影响治疗或其它原因)或因等待结果而延迟治疗:
①年龄
②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比如肥胖、哮喘、癫痫、先心、川崎病、影响免疫功能或长期用药的情况等)。
③出现流感重症,比如精神差、高热>3天,或出现并发症。
④会密切接触以下人群的儿童:
a.
b. 怀孕或产后2周内;
c.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居住在养老院或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
d. 家庭人口多,且没有接种流感疫苗。
得了流感要怎么治疗?
呼吸道感染从临床症状上无法判断感染了哪些病原,需要通过多重核酸检测(PCR)才能鉴别是流感、新冠还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在“捣乱”,从而进行积极治疗或缓解症状。
★ 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治疗。
★ 在流感流行期,没有什么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可居家观察、选择合适药物、保持房间通风。
★ 对于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在48小时内用药治疗,如果吃药期间高烧不退,或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流感?
1.日常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
★ 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外出旅行如何做好防护,出现症状怎么办?
★ 应提前关注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备足防护用品。
★ 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相对密闭,建议乘坐时科学佩戴口罩。在接触门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区域后,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返回住处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 如旅途中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风保暖措施,充分休息并密切注意病程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3.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 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到4周以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的水平。
红星新闻、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中国疾控中心、广州卫健委
编辑:朱晓芳
审核:王 珺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