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在《十三邀》节目中,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他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84岁田连元:结婚60年每年送妻子生日礼物,晚年痛失爱子,把儿媳当成亲闺女
前不久,在《十三邀》节目中,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他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节目中,84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但其实,他的人生一点儿都不顺遂。
年少辍学、中年失意、晚年丧子,人生经历了诸多重击,田连元却一直没有倒下。因为他的身边,有一位全心支持他,彼此心疼的人:妻子刘彩芹。
结婚60多年,每次妻子过生日,田连元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儿子遇车祸去世后,田连元对儿媳和孙子的关爱更甚,和老伴儿一起把儿媳当成亲闺女疼;不接任何广告,但零片酬接演了拒绝酒驾的公益短片。
田连元在逆境中的不屈精神,任谁都会为之动容。
01
自小跟着父亲去说书,14岁就开始养家
1941年冬天,田连元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曲艺世家。祖父田锡贵是著名沧州木板艺人,父亲田庆瑞能说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耳濡目染,田连元自幼对评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每天早上5点,田连元就起床学说书,9岁那年,他拜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后来还跟一位拳师学形意拳。
14岁那年,田连元的父亲生病,正上小学五年级的他不得不辍学,从此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学艺,也为了养家开启了说书之路。
17岁那年,田连元开始正式登台说评书。第一次上台表演,台下只有9位观众。一场书说下来,算上给剧场打扫卫生的只剩下6位观众了。后来回忆起这次演出,他说:“别人都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不鸣则已,一鸣就‘趴台’。”
一连说了3天,观众依然寥寥,他偷偷地抹眼泪,萌生了退意,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说书的料。
“我干不了这个,我得改行。”田连元低声跟父亲说。
“你已经学了这么多年,再改行做别的也来不及了,再苦再难也得走下去。”父亲根本不给他任何退路,田连元也没反驳。
他何尝不懂父亲的苦心?当时,父亲病重,卧床不起,无法继续说书,家里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
田连元是长子,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为了省钱,父亲甚至连药也舍不得吃。田连元想当兵,或者考戏曲学校,但这两个梦想都挣不到钱。
将眼泪埋在心底,田连元一次次走上舞台说书。因为他一边潜心钻研说书技法;一边博览群书,增加阅历,舞台表现也越来越好。观众也渐渐多了起来。
1959年,说书有了些许名气的田连元,考进了辽宁省本溪市曲艺团,成为一名演员。
不过一开始,团里让他弹弦伴奏,而不是说书。他并没有抱怨,而是耐心地等待着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有一个区的晚场表演,原定的演员来不了。田连元主动请缨。他的表演广受好评,也因此成为了团里的正式说书演员。
后来,凭借一场《隋唐演义》,声名大噪的田连元开始了专职说书。收入增多了,每个月领了工资,田连元就交给妈妈。
就在他一边努力养家,一边努力实现梦想之时,爱情之花也悄然绽放。
02
迎娶大5岁的妻子,爱一个人就要把她宠成公主
在曲艺团里,田连元认识了比自己大5岁的妻子刘彩芹。当时,刘彩芹是团里的名角,追求者众多,但她偏偏被默默无闻的田连元打动。
“连元很有才气,是个有为的青年,只是他比我小5岁,如果(他年龄)再大点儿该多好……”刘彩芹在日记里写下的心事,被田连元无意间发现,他的内心也第一次泛起了波澜。
不好意思直接表白,田连元将这件事写在了日记中,还故意让刘彩芹看到。两个互生情愫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然而,这段感情一开始便遭到了刘彩芹父母的坚决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田连元家里穷,父亲有病,母亲没工作,弟弟妹妹还要他养;另一方面是因为田连元比女儿小5岁,父母怕女大男小的婚姻不会幸福。
面对女方家长的反对,田连元也犹豫了:“当时在曲艺团,她是主演,我是伴奏员,给她弹三弦。我的工资是62元,她是120元……”
他退缩不前,刘彩芹却下定了决心,非他不嫁。
她的勇敢无畏,与成长经历有关。刘彩芹12岁时,就跟着父亲一起弹三弦,15岁崭露头角开始以演出为生。后来父亲退休,她一个人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这样的经历,与田连元何其相似?
面对家里的阻挠,刘彩芹先是不理解,后来她冷静下来后跟田连元一起商量,让他用5年的时间,将业务攀登到一个高峰后再来求亲。
为了向刘彩芹的父母证明自己,田连元更加努力地说书。最终,他凭借《隋唐演义》家喻户晓,刘彩芹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婚后,刘彩芹生下一女两男,为照顾孩子,她渐渐回归了家庭。
1985年,田连元将评书《杨家将》搬上电视,引发万人空巷。他演播的《刘秀传》《水浒传》《杨家将》等长篇历史评书,在全国数百家广播电台循环播出,成为与刘兰芳、袁阔成齐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本溪市“人民艺术家”、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面对诸多荣誉,田连元总是说,都是妻子成就了他。
事业再成功,田连元也没有忽视妻子,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妻子却非常大方。“每到我生日,他都送我一个礼物,结婚这么多年,没有一次落下过,他出去挣的钱,全在我这儿花了。给我花钱,他一点儿都不心疼。”
田连元说他一直都记得,当初刘彩芹的工资高他一倍,追求者众多,但面对父母的阻挠,却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所以他要一直对她好,用行动证明,刘彩芹的选择没有错。
田连元在外打拼事业,刘彩芹把孩子们培养得也很好。他们事业有成,孝顺父母,婚姻幸福。
然而一场意外的到来,却打破了田连元夫妇令人艳羡的幸福。
03
好好活着,是对先离开的人的最好告慰
2014年5月28日,田连元结束了北京的工作,回本溪和家人团聚。他先坐火车到沈阳,小儿子田昱开车去火车站接他。
在开车返回本溪的途中,一辆逆行而来的车,飞过来砸在田昱的车上。危急时刻,田昱向右打轮将车停在路边,保护了副驾驶上的父亲,自己却因此失去了生命……
昏迷不醒的田连元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家人不敢把儿子去世的消息告诉他。7天后,刘彩芹才和他说:“田昱没了,儿子没了……”
后来,田连元在节目中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老伴儿比我大,儿子骤然而亡,我死活不知,这是多么大的打击。所以我要为了我老伴儿,好好活着!”
儿子去世后,田连元和老伴儿将儿媳当成亲女儿,给予了她和孙女更多的呵护和关爱。每次从北京回本溪,老两口都要先去儿媳家,陪陪孙女,跟儿媳吃一顿饭。
2015年,辽宁省交管局计划拍摄一部呼吁司机拒绝酒驾的公益广告。工作人员联系到田连元,问他能否做广告代言人?从未接过商业广告的他,为了警醒更多人不再重演儿子的悲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分文不要。
儿子去世后,田连元推掉了很多演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还为高教出版社撰写评书理论的教科书。
老伴儿陪在他的身边,事无巨细地照顾。他对她也一如当初对岳父母许下的诺言:我是个男子汉,一定能给心爱的女人幸福!
田连元在采访中,谈及儿子10年前意外离世时,饱含深情地说:“生可以挑,但是你什么时候死,谁也不知道……在世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好好活着,活好每一天……”
结婚60多年,田连元和刘彩芹在风雨中并肩,在岁月里相伴,一起携手度过人生的诸多难关。
他说,会一直对妻子好,要一直互相打气好好活着,因为这才是对先行离去的人,最好的告慰。
来源:村花的希望谈历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