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人之死:传承、牺牲、哪吒的回归,我们在搬动心中的成见大山

360影视 2025-02-06 22:25 2

摘要:央视专门发了视频,祝贺《哪吒2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上的票房冠军,春节档的票房创历史新高,而《哪吒2魔童闹海》贡献了半壁江山。66次剧本修改,完成了1400多个特效镜头,传统文化的叙事结构,让很多没有看过第一部的人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一场浓郁中式风格的动画片

央视专门发了视频,祝贺《哪吒2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上的票房冠军,春节档的票房创历史新高,而《哪吒2魔童闹海》贡献了半壁江山。66次剧本修改,完成了1400多个特效镜头,传统文化的叙事结构,让很多没有看过第一部的人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一场浓郁中式风格的动画片,而这部电影的爆火,其实已经在说明我们传统价值观正在回归。

即将化为仙丹之前,殷夫人用力拥抱着哪吒,哪吒说:“娘,这会扎疼你的”,可是殷夫人依然用力拥抱着哪吒,一如刚刚哪吒刚刚降生时大家都说是魔童,而殷夫人无条件的接纳了自己的孩子,纵然哪吒浑身是刺,可是母爱从来不会远离。

妈妈不怕疼,妈妈只想抱抱你。母爱从来都是值得歌颂的,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歌颂母爱的电影了?我记得上一部以母爱为主题的电影叫做《你好,李焕英》。可是,如果你用“歌颂母爱过时”作为关键词,你能得到一堆比较奇葩的言论。

甚至,你能看到有人表示“只有完成精神上的弑母,你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这些年来,我们受到太多不良文化的影响,比如“西方人的孩子在年满18周岁就会搬出去独立”等等,更多的言论中父母成为一个只是帮助自己诞生、长大的工具,在自己长大之后父母就会成为自己的负担、束缚,可是他们从来想不到,因为你的降生也束缚了父母。

在西方的叙事中,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妨碍我的人都是异端。而中式的叙事逻辑是我不能给人添麻烦,我们可以为了孩子无条件的付出,我们不希望用自己的孩子换来自己的生存,我们宁愿牺牲。所以,当殷夫人化为仙丹,哪吒终于用三昧真火练就身躯,浴火重生,殷夫人的牺牲、哪吒的重生就在一瞬间。

2023年的春晚,希林娜依高和黄绮珊唱的那首《是妈妈是女儿》感动无数国人,这首讲述母亲、女儿之间相互体谅的歌曲,谁都是第一次当母亲、谁也是第一次当儿女。母亲的牵挂、女儿在奋斗时对母亲牢骚的不满在舒缓的旋律中娓娓道来。

央视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曾经有过一个篇章,那就是徐霞客溯源长江的典故,当徐霞客的母亲对徐霞客说出那一句:“走不到就回家”时,也感动了无数的国人。我在这里谈母爱,可是我谈论的不仅仅是母爱,而是传承:行万里而脚下有根。这里说的根,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

这里说的根就是传承,我们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其中关键的一点也是传承。如果你翻看历朝历代的典籍,无不透露着传承二字:伏生传经讲的是典籍的传承,永乐大典的编撰讲的是怎么吸取前人智慧,《典籍里的中国》最为点题的一篇《道德经》讲述老子悟道时,有过一句:“典籍如灯,灯可照亮世人”。

那么我们需要传承些什么东西?《哪吒2魔童闹海》做出了很好的典范,母爱、仁义、道德、包容、反抗。西方人面对困难,会说一句“上帝保佑”,而东方人面对困难,往往会说一句:“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也只有东方人才能说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讲好中国故事,要讲好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完全依靠于官媒的输出,也需要对于传统文化有着切身体会的影视从业者的输出。影视从业者的工作是什么?仅仅是通过资本的游戏进行圈钱么?并不是,他需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好莱坞近些年的大IP漫威宇宙的核心是复仇者联盟,而复仇者联盟的队长是美国队长,美国好莱坞靠着自己的大制作传播美国优先、美式价值观已经不是秘密了,那么迫切需要文化自信的我们呢?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写过一本《大同书》,里面曾经有过那么一句“白种之强固居优胜,而黄种之多而且智”,他想要改变人种结构。在民国时期,也曾经有一批人认为汉字阻碍了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废除汉字。在积贫积弱的百年屈辱中,我们不少人探索复兴的办法,一部分人渐渐走向了极端,否认了自己的一切,希望一切都向西方靠拢。

这种思维延续百余年时间,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人否定传统文化,认为西化就是好的。多年来西方媒体不余遗力的抹黑,让不少老外也存在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延续下来,就如同申公豹说的那一句:“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哪吒2魔童闹海》就是一场搬山之旅,搬动人心中的成见大山。从小往大的方面叙述,小的方面正如导演饺子说的,主创曾把一些重要镜头外包给国外顶级视效制作团队,结果很多镜头都不尽人意,因为你是中国的影视作品,所以他们也不用心。这才有了国内130多家团队宁愿亏本,也要帮助《哪吒2魔童闹海》,团结可以搬山。《大圣归来》的时候,我们说国产动漫要崛起了,可是等待了如许年,我们终于看到了哪吒。

从大的方面来说,央视不久之前发了一条视频,谈论了我们在2025年开年取得的科技成就,包括了deepseek、春晚的机器人、《哪吒2魔童闹海》,是的,《哪吒2魔童闹海》被认为是一场科技上的成就,各种特效的落地毕竟需要靠科技的实现。我们也在搬动世界的成见大山,中美网友大交流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生活到底如何,我们科技上的进步让大家看到这里到底经历什么变化,许多老外的眼里我们还是80年代的模样,而在我们眼里他们才是80年代的模样,我们也在搬山,搬动老外心中的成见大山。

今年的春节档从一开始的宣发就被认为是一场文化盛宴,从宣发口径来说,包括了:讲述家国情怀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IP故事的《唐探1900》、军事角度的《蛟龙行动》、超大IP制作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等,被认为是体裁最为丰富、风格最为丰富的一届。

结果,一部讲述传统文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依然在走流量小胜路线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遭遇了滑铁卢。曾几何时,我们的影视圈经历了一场粉丝经济、资本游戏的怪圈,似乎只要找到几个粉丝多的明星参与电影,就能给电影带来好的口碑和市场。

这种情况一度给影视圈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数字台词的出现本来就是乱象了,背台词等本质工作已经成为值得夸耀的地方,特效的粗制滥造让影视圈开始突出脸蛋和身材,而不是剧情、内核,曾经需要三年打磨的电影,成为了3个月的流水工业。每年的9至12月份成为抢拍贺岁片、春节档的黄金拍摄时期,快餐文化本来就是资本造就的游戏,慢工出细活成为嘲讽的对象。

五年磨一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影视圈的人知道,慢工出细活有市场,一场电影不是耍帅、扮酷就能演好的,也告诉了一些人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套上中式文化的皮、讲述西方魔法故事就能讲好的,你好歹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了解、有敬畏。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搬山,搬掉一座座大山。

来源:卡灵顿球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