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优势,即内容丰富、检索方便、情境对话。指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说学习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感知,其二是表达,其三是交往。本文结合实例,探究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策略。认为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能让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李 静
摘要:阐述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优势,即内容丰富、检索方便、情境对话。指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说学习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感知,其二是表达,其三是交往。本文结合实例,探究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策略。认为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能让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变得更真实、生动、有趣,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英语听说感知形态、表达形态、交往形态,通过多元活动提升他们的聆听力,通过搭建平台、提供载体,培养他们的表达力,通过师生听说共学共进,培养他们的对话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听说教学;深度学习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小学英语教学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与英语学习相关的AP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此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微视频、QQ群等助推学生的听说学习,还有一些电子点读笔、翻译笔等被部分学生应用于英语学习。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助推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听,而且有助于他们英语学习中的跟读,还有助于其英语表达。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育人功能,彰显信息技术的育人价值,借助信息技术助推学生的英语听说深度学习。
一、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优势
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学生的英语听说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选择、摄取、加工、吸收信息的过程。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是教师带录音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聆听、跟读,缺乏应有情境。而信息技术具有声、色、光、影的特质,因此借助信息技术能让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具有情境性。那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听说学习具有怎样的优势呢?
(一)内容丰富
传统的英语听说主题、内容往往围绕教材展开,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主题、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借助信息技术,则能拓展、延伸英语教材的主题和内容。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不同主题的英语听说内容,涉及文化、历史、娱乐、地理等方面。这样的英语听说练习打开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视界,拓展了他们的英语认知,让其学到了很多英语新单词,了解了很多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8 At Christmas时,教师借助学校英语网站上的“节日类”英语文化内容,播放关于圣诞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聆听。圣诞节的英语解读匹配相关的画面,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其从中了解到圣诞节的一些习俗,英语文化素养在听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
(二)检索方便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英语学习内容,却没有便捷的途径。信息技术则为学生的英语听说检索提供了一条便利的路径。所在学校英语网站上有一个文件夹,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当学生需要聆听相关方面的内容时,就可以在相应的主题下进行检索。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听说数据库几乎可以适应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所有需求。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了解这一童话故事,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引入内容更丰富的绘本。在信息技术平台上,检索到几个不同版本的绘本,通过比较性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浓烈的英语听说兴趣,调动了他们的英语听说积极性。相较教材内容,多元绘本内容的开发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丰富、生动。
(三)情境对话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十分注重学生的单词记忆、语法理解。这种过度强化学生识记的教学模式容易让他们的英语学习陷入“哑巴英语”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学生能“写英语”,却不能“听英语”“说英语”,导致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应试,而不是借助英语语言进行对话与交往。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对话与交往”的情境、场域,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人机对话”,或虚拟性、在线性的“人人对话”范式(王燕 2020)。尤其是人机对话,不仅发音标准,而且言简意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信息技术搭建、开辟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空中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某些学生因为出色的英语表达可以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名人”,引领全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提升。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4 Then and now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呈现自己过去与现在的照片,并进行在线表达。照片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表达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及时跟进、适度介入,逐步引导他们用本课重点句型There be进行表达。
信息技术是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载体、媒介,也是其英语听说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深入发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并将其引入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为他们的英语听说学习服务。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英语听说练习融入游戏、表演等活动,创设了英语交际的情境、场域,助推其英语言语输入和输出。
二、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形态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说学习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感知,其二是表达,其三是交往(田密娟、付蓉 2019)。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操作简单化、理解片面化,如有的教师认为,英语听说练习就是让学生听、说;有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读,但还是比较狭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感知、表达、交往扩大了学生的听、说样态,让他们的英语学习更丰富、生动。
(一)感知形态
传统媒体如录音机、播放机等支持下的英语学习形态主要指纯粹的聆听。纯粹的聆听只需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真听,捕捉英语单词、句子等的内涵。这样仅仅诉诸听觉的英语学习容易让学生生厌、生恶。而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可以进行视觉感知,从而成为视听感官协同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相关信息较传统的聆听更丰富、生动。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7 How much?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发了一款多媒体动画软件,创设了一个“小小商品”的英语听说表达活动。在多媒体动画的濡染下,学生能循着动画情境进行积极的英语聆听、英语表达。置身于多模态的情境中,学生的英语感知丰富了。在多元感知中,学生会产生“询问价格”的内在需求,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应用重点句型如“How much is it / are they?” “It’s / They’re ... yuan.”等进行英语表达。
(二)表达形态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仅仅将“说”作为英语学习外化的路径,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英语言语输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英语言语输出形态不应仅仅理解为“说”,更应理解为“表达”。表达不仅是一种“言语”外化,还可以辅之以各种支撑、支持言语表达的动作、表情等。这样的表达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丰富、生动。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4 My Family时,教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基础上进行英语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呈现全家福照片,并借助相关介绍、动作进行英语的言语表达。这样的英语言语表达与单纯的语音输出相比,更具理解性,更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当学生表达时,其他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at does your mother often do?”等。尽管学生有时候表达不规范、不标准,但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不仅促进了其英语认知,而且促进了其英语情感的交往、表达。
(三)交往形态
交往形态是学生英语听说表达的一种高阶形态。交往不仅仅是一种言语的“你来我往”,更是一种师生、生生彼此协商、互动(江艾萍 2013)。基于交往形态的英语听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扩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时空,引导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合作。在英语的言语交往中,不仅仅要鼓励学生模仿,更要鼓励其创新。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对话的习惯、交往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1 Hello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了“两个小男孩介绍自我”的情境。熟练的英语语音规范着学生的英语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介绍自我”的英语活动。为了助推学生的英语表达,教师选择了合适的背景音乐,从而让他们的英语现实性交往更具有情境性。在情境表达中,学生学会了打招呼、问候、礼貌用语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言语交往让学生的英语表达更有趣,英语学习过程更简洁、省力,从而深受其喜爱。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英语听说形态是丰富、多元的,是充满趣味性、英语味的,以及学生的英语言语交流包括发音等是规范的。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信心,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质量,优化他们的英语表达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英语表达是其英语素养的确证与表征。
三、信息技术支持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策略
学生的英语听说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是其英语思想、情感等的表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复述,而且要引导他们在表达中创新性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融入相关的英语文化、精神等(李悦 2020)。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表达才富有感染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要将学生的听与说割裂开来,而是要将其英语听说作为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英语“言语输入”是为了“言语输出”。学生的英语输出就是其英语学习的积极语用过程。
(一)多元活动:提升学生的聆听力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小学英语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教师要充分发掘课程资源、素材,并将其融入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On the Farm时,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补充大量与动物有关的歌曲、戏剧等,让学生跟唱、跟读、跟说、跟着表演。由于多元形态的跟唱、跟读、跟说活动富有旋律、节奏,激发了学生的聆听兴趣。同时,歌曲中反复出现的相关英语词汇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轻松的聆听中,学生能展开有效的口语表达。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情境,尽可能引导学生用英语口语表达。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辅之以与口语表达相关的肢体语言等,从而让他们尽可能听清、听懂、听透。在多元化的英语活动中,学生还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相关教材之外的英语单词。这些丰富性、多元化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而且提升了他们的英语素养,还推动、提升了其英语聆听能力的发展。
(二)提供载体: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力。表达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模仿,更要注重他们的创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创意性、个性化的表达。为了促进学生的表达,教师可以创设表达情境,催生其表达欲望;可以展开活动,提升其表达能力;可以引导其思考,培育其表达品质。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句型,而且让他们在线寻找班上的一位同伴进行英语互听互说,并引导他们将互听互说的过程录制下来,发送到微信群。借助微信群,让学生的听说活动接受“公众的眼光”的审视。这样,学生就会精心准备对话,力图让拍摄的听说视频精致化。同时,学生会对自我的听说进行打磨,对他人的视频提出建议。这样的任务能有效驱动学生的英语表达,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力,让他们的英语精致性表达成为一种常态。
(三)共学共进:培养学生的对话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聆听是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一种态度,而表达则是传递思想、濡染情感的过程。教师要将学生的听说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听中说、在说中听,从而让听与说互动起来,让听与说相互促进、相互生成。听催生说,说促进听,听与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要尽可能利用一切中介如图片、实物、玩具、录音、录像、指套、木偶等,促进学生的听与说。听与说的互动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对话力。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Our new home时,教师借助微视频向学生介绍villa、flat、apartment等房屋类型。借助微视频,学生能从中提炼相关信息。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启发、点拨相关词汇的意思,却不能告知学生整个句子的意思,而应让他们在聆听中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词汇、句子与情境对应、匹配,引导他们在回想视频的过程中进行英语表达,从而让其英语言语输出更好地适应表达情境。学生英语听说的共学共进有助于培育其对话力。
结语
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能让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变得更真实、生动、有趣。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进行言语输入,而且能有效地进行言语输出,从而培育良好的英语语感。借助信息技术,能造就学生高阶的英语听说学习,能让他们的英语听说自主化、个性化。教师要不断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将其听、说、读、写、视、思、评结合起来,促进其英语语用力的发展。
引用文献
江艾萍. 2013.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9):379-380,314.
李悦. 2020.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的整合策略 [J]. 校园英语,(52):126-127.
田密娟,付蓉. 2019.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乐山市为例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7):18-19,22.
王燕. 2020.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路径探究 [J]. 中小学电教(教学),(12):70-71.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深度学习”(编号:2022-R-101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永大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