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亚冬盛会 畅享冰雪魅力

360影视 2025-02-07 06:39 2

摘要:2月7日,“冰城”哈尔滨万众瞩目,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如约而至,精彩亮相。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性冬季体育盛会,也是哈尔滨自1996年以来第二次承办亚洲冬季运动会。作为“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如何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呈现一届“

2月7日,“冰城”哈尔滨万众瞩目,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如约而至,精彩亮相。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性冬季体育盛会,也是哈尔滨自1996年以来第二次承办亚洲冬季运动会。作为“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如何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冬会?

精心筹备确保品质

高质量的赛前组织筹备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与夏季项目相比,冬季项目受天气因素影响更为显著。为确保比赛安全、顺利进行,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气象部门全力投入,编制了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方案,并组建了一支由北京冬奥会、内蒙古“十四冬”等首席专家组成的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据介绍,气象部门在开幕式闭幕式、比赛场馆(场地)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等关键区域,布设了60余套先进的自动气象监测设备,全力打造“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预报服务系统,为亚冬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哈尔滨市制定了详尽的清冰雪计划,确保亚冬会期间道路交通顺畅。城管部门对关键区域进行了专业保障,建立完善市、区、街三级包保机制,并组建清冰雪机动保障队伍,及时应对处置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哈尔滨市城管局局长唐可欣介绍,哈尔滨坚持“绿色清冰雪”理念,在绿地、公园、广场、景区等地方合理设置“景观留白”区域,既保障道路交通顺畅,又兼顾游客赏雪体验。

为确保亚冬会赛事车辆优先通行、安全准时,哈尔滨在长江路、中山路、红旗大街等28条道路设置了专用车道,主要涉及火车站、竞赛场馆和宾馆住地等与亚冬会交通保障相关的通行道路。

1月27日至2月15日,“亚冬车道”正式启用。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李玉介绍,每日6时至23时为专属时段,专属时段外其他社会车辆可以通行。此外,公安交管部门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亚冬会期间旅游景区道路畅通。

据介绍,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全部设在尚志市的亚布力赛区。在赛事运行方面,尚志市组建了专业的赛事筹备团队,按照国际赛事标准对场馆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与优化,确保场地符合各项比赛要求。提前与国际体育组织及各国和各地区参赛队伍沟通协调,精准安排赛事日程,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尚志市副市长赵莹介绍,尚志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亚冬会场馆的衔接,增加了公交专线数量并延长运营时间,方便游客往返;住宿方面,整合全市酒店与民宿资源,筛选出一批服务优质、设施完备的住宿点,并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确保为游客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餐饮服务上,推出尚志特色美食推荐清单,对餐饮商家进行严格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让游客品尝地道的东北美食。

科学演练做好保障

科学的赛时后勤保障是赛事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本届亚冬会组委会在竞赛器材的选定上坚持高标准,确保器材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场地准备方面,冰上项目的冰面浇冰工艺精湛,雪上项目的场地塑形及平整工作精细到位。

为做好亚冬会的竞赛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从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选派了11名竞赛组织和运动项目专家担任亚冬会各比赛项目竞赛主任,全过程指导各方面准备工作和场地设计施工工作。同时,还举办了多场测试赛,对场馆、设施、人员等进行了全面检验和磨合,为正赛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月12日,亚冬会速度滑冰测试赛在黑龙江省冰上基地速滑馆拉开帷幕,亚冬会速度滑冰竞赛的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1月23日,2024—2025赛季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系列比赛在亚布力赛区举行。至此,第九届亚冬会17场测试赛正式圆满收官。

作为亚冬会开赛前对各场馆、各环节的重要演练和全方位检验,亚冬会测试赛是确保赛会成功举办不可缺少的部分。按照亚奥理事会的要求和国际大型体育赛会的组织惯例,亚冬会执委会从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中旬连续举办7场冰上项目测试赛、10场雪上项目测试赛,以及1次全流程演练活动,实现了对所有亚冬会比赛场馆和项目的全覆盖。

据介绍,测试赛的举办基本达到了摸清办赛规律、锻炼人员队伍、熟悉岗位职责、检验设施设备、磨合工作机制、积累办赛经验的目的,为正赛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亚冬会执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柏志国表示,测试赛期间全面检验了13个竞赛场馆(场地)的设施设备;优化升级了竞赛场地器材、计时记分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照明保温设施、视频转播设备以及景观标识系统;持续进行了竞赛场馆(场地)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环境质量、水电热气运行等方面安全检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高强度压力测试和实战演练,为正赛期间各竞赛场馆(场地)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每逢重大体育赛事,运动员村总是备受关注。近日,亚冬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亚冬会执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详细介绍了哈尔滨市为亚冬会所做的精心准备。

据悉,哈尔滨市为本届亚冬会预备了39家接待酒店,以确保参赛运动员等的住宿需求得到满足。在餐饮方面,所有食材和调料均实现了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旨在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为确保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哈尔滨市共安排了1090辆赛事保障车辆。从机场到酒店、从酒店到场馆,均设有专用班车,为参赛人员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此外,赛事期间哈尔滨至亚布力的铁路动车组也将增加至每天40列次,以满足大量人员流动需求。在医疗保障方面,哈尔滨市确定了31家定点医院,并安排了600余名专职医疗卫生保障人员进驻场馆。各类医疗设备和药品也已配备齐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

记者探访了冰上项目运动员村的一家酒店,发现服务接待区功能齐全,可为运动员提供综合服务、访客接待、保险办理和收费卡服务等多项便捷服务。运动员餐厅宽敞明亮,可容纳400人同时就餐,餐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式风味、东南亚风味、欧式风味等多种美食,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口味需求。在运动员房间内,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酒店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住宿政策和房间分配方案,尽可能满足各代表团的合理住宿需求。

绿色简约呈现精彩

本届亚冬会贯穿绿色办赛的理念,一系列“绿色”场景格外吸引眼球。350辆醇氢电混汽车亮相哈尔滨,为本届亚冬会提供安全、低碳的“醇净”出行。据介绍,此次为亚冬会提供出行保障的汽车,是吉利控股集团的第四代帝豪醇氢电混汽车,这也是甲醇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国际性体育赛事。使用该车碳排放相较同级汽油车减少42%,每行驶1万公里可减碳约0.8吨。

吉利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具备耐低温、可再生、更经济、排放清洁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将助力哈尔滨绿色交通转型,为公众带来绿色清洁出行服务。

本届亚冬会冰上项目将全部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在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网络等功能方面提升改造,均已通过安全监测和比赛测试,而赛后各场馆将以更高标准、更好环境、更完善的功能向社会开放。

作为亚冬会冰球赛场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室内滑冰馆也进行了专业的改造升级。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教师吴菲介绍,这次改造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改善了学校冰雪运动设施。比赛结束后,学校将拥有一个更加专业的日常教学训练场地。

速滑馆是1995年在露天场地基础上建成的室内速滑馆。本届亚冬会专门对速滑馆屋面和外墙体进行改造,增加保温和防水性能,同时还对馆内制冷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以及热能回收装置,使场馆节能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1月31日,第九届亚冬会主媒体中心正式运行。本届亚冬会吸引了约500名境内外平面媒体记者报名参与。为服务保障好媒体报道,主媒体中心分为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将24小时不间断地为中外媒体记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运用先进的AI技术,首次实现单语种采访、多语种分发的形式,满足中外媒体记者的采访需求。

哈尔滨用精心和细心做好赛事筹备,用绿色和简约奉献精彩亚冬会。(经济日报记者 马维维)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