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动画片,这次号称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哪吒2》表现大超预期,尤其是画面,美术表现惊喜连连,里面几个打斗场面,有细节、有想象力、色彩什么的处理也到位,整体水平比第一部还要再好点。
作为动画片,这次号称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哪吒2》表现大超预期,尤其是画面,美术表现惊喜连连,里面几个打斗场面,有细节、有想象力、色彩什么的处理也到位,整体水平比第一部还要再好点。
打磨剧本两年,制作三年,除了叙事讨喜,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特效。《哪吒之魔童闹海》有1948个特效镜头,参与制作人数超过4000人。
画面里每一帧都是金钱的味道,所以看下来观众们觉得这部片子没有糊弄人,于是口碑越传越好,最终成就了中国电影史票房冠军。
用几个数据来说明《哪吒2》的成功或许更有说服力。
1. 7天破50亿:上映首周票房即达50.38亿,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亿的最终成绩,刷新影史最快破50亿纪录。
2. 单日票房逆跌:连续3天单日票房超8亿,最高单日达8.44亿,春节档连续6天大盘破10亿,堪称“票房永动机”。
3. 预测72亿天花板: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总票房将达72.41亿。
《哪吒2》的成功,也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哪吒这个角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而作为《哪吒2》的投资方光线传媒这一波赚的盆满钵满。光线传媒公告,来自哪吒2的营收大约是9.5~10.1亿,它家去年前三季度营收14.4亿,看起来好像一部电影干了大半年的活。
而《哪吒2》的成功,势必会带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人物ip的发展,至于动画行业以及相关的特效制作还是要看导演和制作舍不舍得投入了。
请你务必抓住你的《科幻世界》ip跟《哪吒》制作方可可豆公司,打造一个《流浪地球》《哪吒》《三体》等的主题公园。
成都已然成为一个巨大的哪吒“痛城”(二次元用语,指覆盖了二次元主题的元素),到处都是哪吒周边。
但大家也别忘了,在《流浪地球2》播出以及世界科幻大会的23年,成都也是到处都是科幻元素。
并且官方在答复网友留言时也有让刘慈欣ip落地的意愿——
可别小看电影ip对延伸产业的影响啊,要知道,当年《流浪地球2》播出后官方周边被人哄抢的盛况——官方正版授权商赛凡科幻空间推出的周边众筹目标仅10万元,上线一分钟即达成。从1月22日15点开启到1月29上午10点,众筹金额超7000万。截至1月30日10时,已筹金额超过9515万元,最终筹到1.2亿元。
周边包括机械狗笨笨、人工智能MOSS、数字生命卡等,一经推出直接卖断货,即便商家发文呼吁理性消费也难以阻挡购买热情。
《哪吒》手办现在的众筹金额也已经突破1500万了。
至于主题公园
哪吒这边,陈塘关建筑就是街市景观,太乙真人可以带着小朋友扮演哪吒进入山河社稷图里玩项目,一定一定要有土拨鼠人偶,我去打翻他饭碗,然后指着鼻子,摸摸小脸蛋。
海底龙宫整水下项目,玉虚宫体验成仙感觉,申公豹一家因为教小妖怪嘛,他们的主题融合萌萌的小动物元素,小孩子一定很喜欢。
《流浪地球》这边,门框机器人安检,笨笨机器狗送菜,极地运载车可以弄成过山车项目,旋转小摩托对于旋转木马,“人类的骨头”单元进行沙坑寻宝游戏,贝加尔湖之约亲子钓鲑鱼,配以航空航天互动项目进行科学知识普及,让小孩子们萌生对航天航空的探索之心。
特色美食,哪吒餐厅卖铁板大鱿鱼和虾兵蟹将套餐、哪吒亲点三昧真火火锅和烧烤、炸藕盒、仙丹、玉露琼浆,码头餐厅售卖薯条和海鸥套餐,海鸥饭团配上薯条和月球肉丸,或者是马欧汉堡包配薯条肉丸也行。
既然都是中国电影的知名ip了,我们把其他ip也拉进来也未尝不可,比如《唐人街探案》融合探案元素,搞搞密室,那每一部的唐人街的街景是真不错啊,跟电影联动,我相信有不少喜欢探案主题的朋友也想去。
我是很希望能有好的导演能把刘慈欣宇宙跟中国传统神话动画ip慢慢拍全达成高票房的,这样众多ip一同落地才能给主题乐园带来足以支撑其运营的客流。
希望中国电影多出几个ip,早日落地我们的影视乐园!!!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预测票房从最初的34亿—39亿飙升至94亿—95亿,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市场对影片的高度认可
截至2月6日,《哪吒2》累计票房已达57.75亿,仅用9天便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其单日票房连续6天逆跌(即工作日票房不降反升),最高单日票房突破6亿,刷新了《复仇者联盟4》的首日票房纪录。这种爆发力远超市场预期,成为预测上调的核心依据。灯塔与猫眼两大平台的AI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如观影人次、票价、排片率)和实时市场反馈(如二刷率、家庭观影比例)动态调整预测。目前两大平台均给出94亿—95亿的预测值,且若后续保持当前增速,甚至可能突破100亿。
春节档红利与长尾效应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达95.10亿,创历史新高,而《哪吒2》以48.39亿票房领跑,占档期总票房的50%以上。春节档结束后,其单日票房仍保持强劲(如2月5日单日6亿),显示非档期观众的持续涌入。
- 影片的“合家欢”属性显著,30—39岁观众及中低频观影人群占比突出,拉动长尾效应。灯塔数据显示,二刷率可观,且大量观众因口碑“召回”影院。《哪吒2》延续了前作对传统神话的解构,但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复杂性。例如,反派无量仙翁的“伪善”设定、申公豹的立场反转、敖光与哪吒的“误会”设计,均颠覆了观众预期,增强了剧情张力。 亲情内核的强化(如殷夫人牺牲情节)与“逆天改命”主题的延续,既保持了IP的连贯性,又通过更细腻的情感表达扩大了受众群体。影片制作耗时5年,集结138家国内团队(如《大圣归来》的深海十月、《熊出没》的华强方特),技术层面实现突破。例如,哪吒与敖丙的合体战斗场景、炼丹炉的粒子特效等,均达到国际一流动画水准。
说实话,《哪吒2》能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我是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前作已经打下了“哪吒”这个IP的强大号召力,而续集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剧情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今天我想聊的,不仅仅是票房,而是这部电影背后隐藏的“产业金矿”。
一、周边产品:IP变现的“王道”
首先,周边产品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你看哪吒的形象,从玩偶到服饰,从文具到3C产品,几乎无处不在。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大圣归来》爆火后,各种大圣主题的周边产品也是卖到脱销。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是开潮玩店的,《哪吒2》上映后,他迅速联系了厂家,定制了一批哪吒主题的潮玩,结果不到一周就卖光了。这种周边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进一步扩大IP的影响力。
小贴士: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周边产品的开发绝对是一门必修课。它不仅能延长IP的生命周期,还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二、主题乐园和实景娱乐:沉浸式体验的“吸金石”
《哪吒2》的成功,也让我看到了主题乐园和实景娱乐的巨大潜力。想象一下,如果能打造一个以“哪吒”为主题的乐园,里面有电影中的经典场景、角色互动,甚至还有VR、AR等高科技体验,那该有多吸引人?
案例分析:
迪士尼乐园就是最好的例子。它通过将电影中的元素搬到现实中,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电影世界。《哪吒2》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打造一个充满中国神话色彩的主题乐园。
个人感受:
三、影视基地和拍摄地:打卡热潮的“催化剂”
说到横店,就不得不提影视基地和拍摄地。随着《哪吒2》的热映,其拍摄地也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专门跑去打卡。
实际案例:
很多影视作品的成功,都会带动其拍摄地的旅游发展。比如《指环王》带火了新西兰的旅游,《哪吒2》也可以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的新引擎。
四、跨行业联动:1+1>2的“化学反应”
《哪吒2》的成功,还让我看到了跨行业联动的巨大潜力。比如,动漫和游戏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元化的产品体验。
举个例子:
我最近在玩一款手游,里面就加入了《哪吒2》的元素,比如角色、道具、场景等。这种跨行业的合作,不仅能吸引更多玩家,还能进一步扩大IP的影响力。
个人见解:
影视IP与游戏、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实现1+1>2的“化学反应”。
五、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国潮风的“助推器”
最后,《哪吒2》的成功,也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比如,服装、玩具、文具等行业可以推出以“哪吒”为主题的产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国潮”风格。
实际案例:
我最近看到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以“哪吒”为主题的服装和配饰,这些产品不仅设计感十足,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
“一个藕!”
“死猴子!”
“走?大闹天宫去?”
“走!早就看他们不爽了!”
“汪汪汪!等一下,带带我!”
看到有人找茬批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把修仙的设计成反派,阴谋论,
我想说……
哪吒那个盲盒!真的好可爱
尤其是两坨藕粉,打开发现是两个小可爱的时候~
《哪吒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这事儿可太厉害了!这部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先,动画制作公司成了打卡圣地。成都的可可豆动画公司,也就是《哪吒2》的制作方,现在门口每天都挤满了粉丝,大家纷纷来打卡拍照。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公司的曝光度,还提升了成都作为“动漫之都”的知名度。成都的影视特效实力得到了充分展示,甚至有从业者评价说,成都终于有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
其次,电影的衍生品市场也是一片火热。从周边产品到联名商品,各种《哪吒2》的衍生品供不应求。比如,电影中的一些经典角色形象被制作成玩偶、手办,甚至还有与电影联动的文具、服装等产品。这些衍生品不仅为电影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来源:本间芽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