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零部件上,自主研发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双目相机等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更高的掌控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和生产,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宇树科技
投资方:美团、深创投、经纬创投、中关村科学城、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红杉中国等
代表产品:H1/G1,主要应用于工业、商业领域
商业化进展:已售出超400台,教育科研市场为主; 在吉利、蔚来车厂测试
在核心零部件上,自主研发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双目相机等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更高的掌控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和生产,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用人形机器人H1,工业级四足机器人UnitreeB2以及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使用与英伟达合作的大模型,利用其通用AI优势为机器人赋能
2025年1月公布的新升级的G1,软硬件能力进一步提升,行走和奔跑姿态更接近人类,配备了先进的三指灵巧手Dex3-1,同时由机器人世界模型UnifoLM驱动,使G1更加适应复杂的工业化场景应用,第二代G1实现售价9.9万起
2. 优必选
投资方:腾讯、启明创投、亦庄国际等
代表产品:Walker S,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商业化进展:已经与东风柳汽、一汽大众、比亚迪等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称获得了车厂超500台订单
Walker S1已经进入多个企业进行实训:在比亚迪,已初步完成第一阶段实训工作;在吉利进入领克工厂进行第三阶段实训;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已完成物流场景的搬运任务。并且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红旗、顺丰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预计2025年会有1000-2000台人形机器人订单,未来会有更多汽车工厂预计3C电子公司进行合作接洽
3. 智元机器人
投资方:高瓴创投、奇绩创坛、鼎晖投资、临港新片区基金、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比亚迪等
代表产品:远征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商业化进展:已经量产超千台,发货将近700台,建设全球第二家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
软件、硬件、大脑、小脑、云系统等都做,同时不考虑代工组装,直接在上海临港建厂投产,开始即全栈
计划在2025年对外扩大销售,全年销售3000-5000台
4. 众擎机器人
投资方:商汤国香资本、合肥滨湖金投、弘晖基金等
代表产品:PM01、SE01,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
商业化进展:已开启预售,双足机器人SA01销量已超百台
计划在2025年完善具身智能板块,并转向商业化,实现全系列机器人年产销1000台以上
通过全栈自研核心部件,成功实现了大规模降本,SA01/SE01/PM01分别仅售3.85/15/8.8万元
5. 普渡机器人
投资方:长盈鑫投资、腾讯、美团、红杉中国、深圳投控、大湾区资金等
代表产品:PUDU D7
商业化进展:PUDU D7机器人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商业化落地
以餐饮配送机器人起步,2017即发布第一款产品“欢乐送”并进入全球市场,截至2023年底,累计出货量超70000台,出货量国内居首,以23%份额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收入第一
开发了初代类人形机器PUDU D7,五指灵巧手PUDU DH11以及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率先完成了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类机器人的完整产品布局
6. 傅利叶智能
投资方: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国鑫投资等
代表产品:GR系列
商业化进展:人形机器人GR-1交付量超过100台
在中国建设银行训练,在上汽通用汽车工厂实测,借助康复领域的经验进行康复助手试练等
7. 乐聚机器人
投资方:深创投、腾讯、洪泰基金等
代表产品:KUAVO
商业化进展:已量产超百台,主要为教育、科研市场。与蔚来、江苏亨通、中国一汽、华为等合作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3大场景完成批量交付
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于2024年12月启动了江苏省内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计划年产200台
2025年预计将产能提升至200台,并朝着年产300至500台的目标稳步推进。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具身智能训练场
8. 银河通用
投资方:美团、北汽产投、上汽恒旭、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启明创投、经纬创投等
代表产品:Galbot G1,主要应用于工业、商业领域
商业化进展:将Galbot G1投入到无人药店、商超等场景试点,在奔驰、极氪工厂测试
2024年5月成立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依托北大与银河通用的优势联合研发。9月与美团买药合作,在24小时无人值守下,G1在美团买药展位完成了补货、取货任务
目前G1已与奔驰、极氪等车企合作,在天窗转运、拆跺、料箱转运中自主规划纠错,提升整个生产装配效率
9. 星动纪元
投资方:联想创投,世纪金源、金鼎资本
代表产品:STAR1
商业化进展:目前正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探索,并已开始在工业领域进行商业化验证
2024年12月公布的ERA-42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比肩世界领先水平
10. 千寻智能
投资方:千乘资本、柏睿资本
运用视觉语言模型ViLa和部件约束模型CoPa,构建了高泛化、高通用机器人大脑
商业化进展:预计在2025年实现首个商用场景闭环,并快速推进市场化落地。同时将借助柏睿资本及其背后产投资源,开展小规模出货,为量产做准备,计划在2025年交付数百台具身智能产品
来源:投资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