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也不过如此

360影视 2025-02-06 09:27 3

摘要:这篇绝对不说“要努力”“要坚持”之类的片汤话,直接上硬菜,把我从笔试垫底逆袭到综合第二的独门秘籍都掏出来。

备考那会儿每天在小红薯刷经验贴续命,现在终于轮到我给大伙儿分享心得了!

这篇绝对不说“要努力”“要坚持”之类的片汤话,直接上硬菜,把我从笔试垫底逆袭到综合第二的独门秘籍都掏出来。

建议先收藏再看,毕竟将近3000字干货可能得嚼两遍才能消化~

一、备考前:别急着看书!先搞清这些事

(一)选岗:考得好不如报得巧

我一开始特天真,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结果发现选岗比努力更重要!

别死磕热门地区: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到怀疑人生(报录比1:200不是梦),我果断转战老家三线城市,竞争瞬间降到1:30。

利用身份优势:应届生?D员?英语六级?这些都能筛掉一堆人!我闺蜜用“应届+师范专业”报名,笔试倒数第三,面试直接逆袭上岸。

偷偷告诉你:教育局G网的往年进面分数一定要看!有些岗位看着招的人多,其实分数线高到离谱(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泪)。

(二) 考试内容:别复习错了方向!

每个地方考得不一样,我差点栽在这!

查公告的隐藏信息:除了“教育基础+学科知识”,有的地方还考公基(比如山东、河南),有的考职测(比如四川)。我当时把当地近3年公告全扒了一遍,发现公基只占10%,果断放弃天文地理,主攻教综。

学科知识别轻敌:我考小学语文,以为很简单,结果真题里文言文和课标题直接把我干懵了……后来才知道,学科占60%分数,比教综还重要!

二、关于备考时间:千万别信“三个月上岸”的毒鸡汤!


去年3月我还在培训机构当996社畜,白天上课晚上刷题,真正有效学习时间每天不到3小时。直到看到岗位表里心仪学校只招1个人,才咬牙辞职开始全职备考。

这里说句大实话:如果你是在职备考,请至少留足6个月;全职备考3个月确实可行,但必须做好每天10小时高效学习的准备。

三、资料选择:少而精才是王道


当初我也犯过资料收集癖,网盘存了几十G的资料直到考试都没打开。血的教训告诉大家:吃透一套教材比囤十套都有用!

教综三件套:

山香大红书(知识点最全但重点不突出,适合打基础)

刘子欧教综和刷题课(教育学讲得超有梗,心理学也是YYDS)

超格题海(争议题少,答案解析能当小论文看)

学科语文必备(我考的是语文):

《高考语文百题大过关》(每天刷20道病句+成语+古诗别停)

《课程标准》原文(重点背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今年考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自己整理的说课模板(别直接用机构的,考官一听就知道)

真题是亲爹:

本地历年真题一定要搞到手!某宝5块钱能买电子版,打印出来反复刷,我甚至能背出哪年考了“四有老师”(没错,就是这么变态)。

刷题APP真香:

粉笔教师、一起考教师,蹲坑都能刷两道题(我每天通勤1小时刷了3000+题)。

四、笔试通关秘籍:把书读薄再读厚


第一轮:地毯式扫盲(30天)


边听课边做笔记,用三种颜色区分一级/二级/三级考点。比如德育原则用荧光黄,教学原则用粉红,常考人物单独记在活页本上。利用课上讲的速记口诀,每天早上将知识点回顾一遍。每天睡前用费曼学习法,假装给空气学生讲课,能讲明白才算过关。

第二轮:专题突破(20天)


这时候要拿出真题研究出题规律。比如我们这里教综每年必考2道《学记》相关,教育心理学必考建构主义。真题写完后,跟着刘子欧的真题精讲课,把知识点补充完整。把近五年考频高的知识点做成扑克牌,正面写问题背面写答案,吃饭上厕所随时抽考。

第三轮:魔鬼冲刺(15天)


每天严格按考试时间模拟,我甚至买了考场同款答题卡练习涂卡。重点训练两个技能:①遇到不会的题先标星号跳过后面的题,②多选题宁缺毋滥只选100%确定的选项。最后三天停止刷新题,把错题本上500+错题重新过一遍。

五、面试逆袭绝招:让考官忘记在打分


作为非师范生,第一次试讲直接被老师评价“像新闻联播主持人”。后来报了刘子欧的结构化面试系统班,也算有一些感悟:面试考的不是完美,而是“教师感”。

试讲:练到肌肉记忆
逐字稿+掐表练:写一篇详细到每句话的教案(比如“请穿红衣服的女生回答”),用手机录视频,回看时重点改口头禅(我经常会说:“嗯…然后…”)。
板书小心机:
用粉笔标重点,画简笔画(讲《荷花》时画两片荷叶,考官眼睛一亮)。


板书字体工整比好看重要!我专门练了半个月正楷字,考试时一笔一划写,速度慢但不出错。
互动演技:假装抽学生回答,手伸向不同方向:“左边这位举手的同学,你来说说看……嗯,回答得真完整!”(哪怕台下只有考官,也要演得跟真有学生一样!)

结构化面试:真诚比套路更重要

课上讲的万能话术:

开头:“感谢提问,作为老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目的是争取10秒思考时间)。

结尾:“我相信,用爱心和耐心一定能……”。

高频题型破解:

应急题(学生打架/家长投诉):冷静处理→安抚情绪→解决问题→反思预防。

观点题(如何看待惩戒教育):辩证回答(合理惩戒有必要,但要把握度)+举例子(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避坑指南:别背模板!考官一听就知道是套路。用自己的话,加上一两句教育名言,立马显得真诚又专业。

在这里分享三个在课上学到的速成技巧:

1.眼神杀:不要扫视全场!选3个“钉子位”(左中右各一个),每个知识点说完就切换注视点,考官会觉得你在和每个学生互动。

2.手势流:左手课本右手粉笔,讲到重点时向前半步,手掌向上像托着知识点。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走到讲台侧面,身体微微前倾。

3.声音变奏:导入时轻快活泼,重难点放缓加重,总结时带点意犹未尽的微笑。特别是语文老师,记得在朗读环节展示“播音腔”,我考前把《荷塘月色》读了50多遍。

六、血泪教训:这些坑千万别踩!


1.不要盲目报线下协议班(3W打水漂,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正确操作:网课+组团线上练习(我们5人小组每天腾讯会议模拟考场)

2.不要作文套模板(去年题目《新时代教师使命》,有人写陶行知直接被判雷同卷)


正确操作:整理10个教育热点案例(如张桂梅、航天王亚平),每个案例准备3种应用角度

3.不要忽视体检(有姐妹笔试面试第一却因甲状腺被刷)


正确操作:预体检!提前去三甲医院做公务员套餐,有问题及时调整

七、心态调节:把自己当成已经上岸的人


备考到后期经常边哭边刷题,后来发现一个玄学方法:把手机锁屏换成目标学校的照片,每天对着镜子说“张老师早上好”。

也可以更绝一些,把自己微信名改成“XX学校张老师”,这种心理暗示真的管用!

最后送大家我的屏保文案:“你考的不是试,是前途和暮年的欢喜,你桌上的书本,是将来做选择的意气和拒绝时的底气。”

现在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备课,终于懂了这句话的重量。姐妹们加油,我在体制内等你们的好消息!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