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女生创业,8个员工营收超2000万元,“我其实没有野心”

360影视 2025-02-07 14:34 3

摘要:“70后”“80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着无数下海经商的传奇;“90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而成长,电商、社交等新兴产业随之造就了一批年轻的互联网新贵;随着“95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在用新的方式创造新时代的财富故事。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机遇。

“70后”“80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着无数下海经商的传奇;“90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而成长,电商、社交等新兴产业随之造就了一批年轻的互联网新贵;随着“95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在用新的方式创造新时代的财富故事。

2024年,25岁的女孩“地球”开MCN公司,签达人,接广告,仅8个员工就拿下了超2000万元的经营流水。

2017年,她在大学念市面上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总是学不明白,常常挂科,大三找实习工作的时候,她直接转行做了新媒体运营,“因为进入这个行业没什么门槛”。从一个运营小白,到创业当老板,再到如今营收规模突破2000万元,“地球”用了5年的时间。

她自认为是一个很懒的人,没什么一定要创业的宏大愿景,也没想过要把生意做到多大,但生活就这么戏剧性地一步步推着她走到了今天。

“很多时候是没有秘诀可以分享的,把一件事情做好,很多类似的项目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你,公司规模慢慢就越来越大了。”地球说。

以下是地球自述的创业经历:

追求稳定

其实我算不上有野心的人,也不是特别聪明,早期我一直在追求的稳定生活。

2017年,我考上大学,念了市面上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因为大家都说这个专业高薪有前途,但实际上我完全学不明白,还常常挂科。所以想明白后,我根本没有把计算机当作我未来的出路,我知道我以后肯定不会干这一行。

上大学的时候,我加入了学生会的新媒体部门,负责管理我们学校抖音和B站(哔哩哔哩)的官方账号,业余时间也学学摄影,拍一些视频。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大三那年,我在阿里做实习生,运营阿里旗下一个重要业务在B站的官方账号。其实我的学历不算出众,也不是相关的专业,所以周围很多人好奇,我是怎么找到的?

那是2020年初,疫情暴发,钉钉向数千万企业和学校开放“在线能力”,许多不满“在家学习”的小学生,组团给钉钉刷1星,钉钉差点就下架了。

在用传统的公关手段操作不奏效之后,钉钉干脆大胆玩梗,以B站特有的鬼畜风格,对争议点进行了调侃化的幽默加工,用极其有限的资源,玩出了百亿级的传播效果。

也就是这件事之后,很多企业看到了B站的价值,开始在B站上运营官方账号,我当时正好有运营过学校官方账号的相关经验,所以正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算是误打误撞吧。

以前在学校虽然也是运营官方账号,但更像是小打小闹,在阿里的那段时间,我开始对整个新媒体有了更加系统化的认知,从选题、人设到细节等方方面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钉钉和我所在的业务还属于一个事业部,所以我也能接触到当时做出钉钉爆款传播视频的团队,学到了不少完善人设,制造爆款的小技巧,比如不反驳争议,干脆自己调侃争议,融入年轻人群体,让他们自发玩梗等等。

实习结束后,我回到学校准备秋招,凭借着实习经历找到了一份品牌运营的工作,也是给B站做账号。其实当时我在实习期间运营B站的同时,也会对接一些B站的商务合作,认识了很多做B站的达人,所以实习结束后,我也一直在接一些项目需求,比如接广告,对接达人,这部分副业收入就能够达到几万元。

但当时我觉得说,还是需要有一个主业,感觉这样稳妥一点。所以2021年毕业的时候,我是在做主业的同时兼顾副业的。

被生活推着前进

创业这件事,我起初是没有想过的。副业虽然挣钱,但是我完全没想过要只做副业,总觉得不稳定。

只是没想到主业我只持续了3个月,当时整个部门的发展方向和我想得完全不一样,人际关系也让我觉得内耗。我当时觉得我还是要辞职出来,哪怕副业不是那么稳定,但是肯定也没有那么内耗。

当时我的计划是全国旅行,一边玩,一边工作,我当时的工作内容也不复杂,我相当于是中介,对接品牌和达人,将品牌的投放需求对给达人。大部分品牌都要通过线上引流或者是卖货,所以这部分需求非常旺盛。

可能是因为我本身的响应速度快,服务态度也还可以,后面需求量慢慢大起来了,自己一个人已经解决不完了,所以我就有了第一个员工。

同时我发现当我有了第一个员工之后,我的视角就发生了变化,以前我自给自足,赚多赚少是很佛系的,但有了第一个员工之后,我的角色就开始向“老板”转变。

最开始,我只让他做一些表格,统计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后面我觉得既然每个月要给他开这么多工资,还是要让这个人给我多赚点钱,比如说7000元的工资,是否能让他创造2万元,甚至是3万元的收益。于是,我逐渐会把自己手上的资源对接给他,让他来做。

慢慢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只有一个员工,所有的对接我如果不自己做,只能让他做,他只需要做我分发的工作就行,没有危机感,也没有主动性。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不能只是仰仗老客户,因为需要去拓客,不断接触新的品牌,所以我就招了第二个员工,我觉得两个人之间有竞争,能够给他带来一些压力和动力。

再就是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员工故意想摆烂,可能只是不会做而已,比如我觉得他不太会主动维护客户,实际上是他完全没接触过,不懂怎么维护。

后来我招了新员工之后,给大家做了统一的培训,拆解具体的工作步骤,比如我们同类型的博主,在接什么样的客户,问问这个客户是否还有需求,再比如一个月与多少个新品牌建立联系等等。

我自己是1999年出生的,很多员工都是“00后”,网上总是说“00后”整顿职场,喜欢摆烂,我觉得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事实上,你愿意教,大家都很愿意学。

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每一步都是生活推着我前进。因为不喜欢主业,所以辞职,工作忙不过来,招了新的员工,招了一个就有后面的,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有时候想起来觉得蛮神奇的。

一年营收2000万元

我们办公室的大小也见证着我们的规模的扩大。

招第一个员工的时候,我租的是一个loft公寓,上面住人,下面办公,生活和工作是在一起的,偶尔接待一些客户,我都不会带他们来公司,因为我这里太小了。后来规模扩大了一些,我就搬了一个40平米的小办公室,只有4个工位,但好歹把生活和工作分开了。

办公室不断变大,最早就是一个公寓

2023年初,为了让我们公司看起来规模化一点,再加上实在也坐不下了,我们就搬到了CBD里的正经办公大楼,最近我又看了一个带冰箱的办公室,过段时间可能就会搬过去了。

这一切发展到现在完全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在阿里实习的时候,又做运营,又做媒介,当时B站官方账号在我手里涨了20多万的粉丝,后面我辞职后很多品牌想试试做B站,也会找到我这里,我负责给他们想选题,出内容。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给扫描全能王做的一个视频。

很多人都会把扫描全能王称为“全能扫描王”,我们帮官方做了一个鬼畜视频,官方播放量已经超过70万次,还有很多年轻人自发玩梗扩散传播。现在市面上如果有品牌想做类似的视频,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基本上都会找到我们,有一段时间业务多到做不完。

这两年,我们的广告业务做的也挺好的,之前我做媒介,从品牌手里接广告投放给博主,后来很多博主直接和我签约了,现在我已经签了40多个博主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觉得我可能还挺会搞流量的。这可能和B站的生态也有关系,B站玩梗的年轻人也很多,从内容制作上来看,只要能够抓住品牌给用户带来的真正痛点,用幽默的方式放大,让大家一起来玩梗,很容易成为爆款;从投放角度来看,B站出圈的视频基本上都是有大量粉丝基础的大博主,素人出圈的概率比较低,不能用别的平台的经验来做B站。

到了今年,我们的业务已经基本稳定,一年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2000万元,而且大部分事情都可以交给同事们处理了。闲下来之后,2024年我还开始了新的业务板块,找了一个有经验的合伙人一起做服装,他负责供应链,我来做营销搞流量,目前还在继续尝试。

一直以来,我其实也没有说一定要把业绩做成什么样子,很多时候都是客户找我,我去做了之后学到了新的东西,可能下一次就能接更大的项目。新年我也没有太多的计划,让我再想什么创业的点子,我也想不出来,当下只想把身体养好,提高一下公司的经营效率吧。

来源:电商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