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机的四个阶段,聊聊达音科平板头戴【岚】

360影视 2025-02-07 14:58 3

摘要:大家还记得岚是什么时候首次亮相的吗?我在2025年的春节之际抛出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答案是什么——2023年的9月初北京国际耳机展,达音科在没有任何前宣消息的情况下带来了这副耳机,而在月底的耳边事线下南京站才正式开了一场发布会。截止到2024年底岚正式出

大家还记得岚是什么时候首次亮相的吗?我在2025年的春节之际抛出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答案是什么——2023年的9月初北京国际耳机展,达音科在没有任何前宣消息的情况下带来了这副耳机,而在月底的耳边事线下南京站才正式开了一场发布会。截止到2024年底岚正式出货,岚在声音方面的大幅度改动至少有四五版、微调不计其数,参加了大大小小十余场展会。当然了,这里肯定会有人说,调音改来改去是不自信、是没主见,你说的也对,这是达音科第一次做头戴、而且上来就是万元级,我认为与其说不自信,我认为这种产品谨慎是必要的,他们没有翻车的机会,翻了可能就是品牌口碑的一落千丈。但达音科在调音层面是有自己的主见的、并不是说参个展就无脑吸收各种各样的意见,其中不乏设计师白河和niuniu audio牛爸的介入带来的效果,而因为我每次展会基本上都会听完样机以后留下文字痕迹、并且和赵工、白河做一些交流,所以这篇文章的思路,就围绕岚的几个调音阶段来展开,也可以让大家大概了解一下岚的进化思路、以及最终的设计方向。当然了,以下内容不完全代表官方视角,加入了很多我的个人理解。

第一阶段 素质打磨

对于素质的打磨,大概也分两个部分,首先是对基础素质的释放、其次是对素质的表达。

在岚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其实同时亮相的还有飞傲的FT5,当时很多人还以为是不是达音科和飞傲找了同一个方案商做的同价位的产品,但当听说达音科的产品在万元价位的时候,我不免也是相当失望的,价格差距有三倍、但是我也没听出比飞傲的强在哪里。给我的感觉是,首次亮相的岚,就像是刚刚完成了腔体的基础结构设计、把单元塞进去就参展了,除了能感知到很好的信息量以外,两端延展打不开、声场拥挤、结像不够清晰,此时的岚,还没有把这颗单元素质给表达出来。

而在一个月后的武汉耳机展上,达音科带来的岚完成了很多素质的“释放”,尤其是两端、空间感,包括声音也有了一个开放式耳机应有的松弛与空气感,但在听感上你能够听出很多突出“素质感”的东西,比如高频有些尖锐,声场大是大、但是结像整体形体感太小,听起来有些空荡荡的,声音的颗粒感也不算自然,听古典的话,乍一听会觉得很适合偏大编制的交响乐,气势足、动态大,但仔细推敲下来的话,人声细腻度不够好、管乐的表现有碎。不过我们不谈主观、只谈素质强度的话,这个阶段的岚已经是一个妥妥的万元级产品应有的水准了。

这个阶段的工程机算是岚的早期版本,也充满着各种争议,但素质算是释放开了,“声价比”可以在万元站住脚。而此时白河的外观设计也已经被用在了样机的身上,虽然整体的重量有点大,但是头梁非常宽且软、而且耳罩的部分带来了很好的重量分配,是一个可以久戴的、舒服的全尺寸包耳式头戴。而可贵的地方在于,白河的设计让它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既视感”,原创设计+极高的辨识度+精湛的做工,是非常加分的地方。

第二阶段 搭配展示&秀肌肉

2023年的年底广州展,耳机本体方面我不觉得和武汉展听到的那个“素质流”风格有太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展会的搭配来看,已经出现了非常好的乐感效果,得益于金砖2+凯音HA300 II的组合,它是一套既有迷人温婉的中频、又有足够动态爆发力和空间感的套装,金砖2本身优秀的音色绵密感、和“胆机石声”的HA300 II是一套看似很不HIFI(因为金砖2没有原生Line Out)的套装,效果却很让人意外,低频丰满有肉感了、人声出现了适度的颗粒感和磁性,横向规模不算大,但纵深、纵高的表现相当惊艳。如果要说不足的话,它的高频能量感还是比较放飞,大声压去听一些流行或者ACG曲目时更甚,高频很上扬、很有力道,但还是存在明显的锯齿感。

其实耳机厂家在展会上的前端搭配向来都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头戴式耳机的门槛本身就比入耳要稍高一些、更何况是平板单元,这个阶段的岚还是在注重调教它本身的声音、进一步打磨素质和优化细节的部分,也许还没有真正去和市面上主流的前端们做适配,所以达音科的做法是选一套和岚最匹配的系统来做展示,非常合理的“展会种草式”处理方案。我当时给岚的评价已经相当高了,但我在展会报道里留下的一句期待是“希望达音科能够进一步把中高频的质感打磨打磨,以及多参考一些主流的前端、优化驱动性和匹配性。”至此,来到了岚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音色进阶&前端适配性打磨

时间来到2024年的4月份上海耳机展,沉寂许久的niuniu audio以“Vengineering”的形象秽土转生,与达音科联名推出了Model 53耳放并且搭配参展,但你以为达音科是想试图用“西装套”的方式来补足岚的某些缺点、或者单纯搭售起来多挣一笔钱吗?那你可把达音科想简单了,Vengineering主理人&工程师&唯一员工牛爸不是个善茬,他和白河对岚的调音做出了很多正面的处理,而岚和Model 53也均保持了独立的人格秉性。

这个阶段的岚,你会发现被做了很多的“减法”,包括但不限于,密度有所收敛、结像变得更加圆润且减少了锐度、高频火气降低、甚至横向声场也略小了一点,换来了更好的低频弹性、自然的低频残响,人声的口型适当增大、齿音控制得当且气息的吞吐细节有所增强。而当时展会上有两套搭配,都是基于Model 53这个耳放,但所搭配的音源、解码有所不同,却在试听阶段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也试图拿Model 53去便携直推、或者插在一些几千块的主流品牌一体机上,它的听感明显要比前一年的版本更为的圆融、温婉,高频依然有很强的能量感、但不再是直冲云霄的奔放,锯齿感几乎处理掉了,换来的是一种“褒义数码味”的高频,明亮、精致、高密度,极高频舒展但不会过分拔亮整体中高频的音色。

第四阶段 正式版敲定 古典修养&流行杂食

其实到了第三阶段,我认为岚已经是一个完全可以出货的状态,而且我认为在高频部分适度的刺激感绝非坏事儿,很多用户对于“素质感”的捕捉是有强需求的,而且在试听环节也更容易取得和竞品同场竞技的优势,但白河、牛爸他们都倾向于一定要做出非常有“修养”的、收放自如的声音,所以在那年夏天的耳边事杭州站上,岚的状态达到了它古典调音的巅峰——完全模拟Live现场录音的那种能量衰减,极高频的滚降点更早、加强了泛音和声音的流畅度。而所谓的“流畅”其实是一个很玄学的词汇,也是白河在玩HIFI的时候无比在意的一个词汇,如果用我的个人视角来理解的话,他不希望一个产品的声音凌厉、过于棱角分明,器乐的声部和群奏的表达太雕刻细节,也不希望声音过于黏糊糊、泛音收的太慢,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泛音充沛但收的也要及时、声部之间有轻微的粘滞感、并以空间混响的方式给“焊接”在一起,尤其是管弦乐的部分千万不能出现刺激感、压迫感,否则和古典现场、以及古典录音环节的实际能量衰减是相悖的。

这个版本的岚在高频的部分非常的灵动、温婉、鲜活、甜润,而且结像的实体感非常完美,钢琴的颗粒感、低音区的轮廓感已经是Hiend级的水准,不仅古典室内乐的表现堪称一绝,人声的部分也有很好的清甜感、且声音醇厚又不失轻盈,很符合大部分流行党对于人声贴耳的需求。但这个版本的声音,也失去了主流市场、包括很多初烧用户、以及刚从便携市场玩过来的用户所喜欢的那种高频在“基音部分的亮度”,说白了,器乐的Solo是亮的、但高频的氛围是暗的,而且作为一个全开放式耳机来说,此时的岚在横向声场方面被削弱了不少,声音扎实、却不够开阔,也和许多人印象中的开放式耳机应有的声场是相悖的。

设计师的意图、品牌想表达的东西,有时候就是得和主流市场、以及品牌原本所积累的用户画像们做一个取舍,就像达音科的川是非常热销的型号,而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感官刺激”很强的型号。最终量产版的岚,声音方面和第三阶段的版本做了一个取舍,你现在所能听到岚,横向声场是非常宽阔的、放在任何超旗舰价位都是第一梯队的空间感水准,而且高频的部分依然有比较足的亮度、在部分搭配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刺激感。而另一点我觉得岚非常大的音色优势在于,它的中频部分有着主流平板耳机的那种厚密感,但低频的弹性、高频的轻盈感是非常接近动圈的质感,对于之前没有玩过平板头戴的用户来说,岚一耳朵的那种声音底子非常有“适口性”,密度高却毫无能量压迫感,和LCD、ZMF、Abyss家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很有自己独到的辨识度。

如果要说岚的强项的话,首先当然是近乎全能的古典表现,大小编制通吃、音色中性且圆润平滑,如果能够和Model 53搭配的话,则会进一步体现它那种大动态下依然波澜不惊的从容感、很能体现演绎古典乐的调音修养。人声方面,它没有明显的冷暖染色、厚薄适中,是属于那种男女声平衡性很好的、偏杂食向的人声路子,不算毒、但也绝非和什么干薄/监听风搭不上边,所以如果对流行要比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来做前端、线材层面的搭配互补。不过在驱动力方面,我虽然也听过几个不错的搭配,比如山灵M8T、凯音的N63、乐彼的E7精挑,但都是各有各的问题,没有办法把每个频段兼顾到,E7推的偏薄、N63的E203推出来缺低频、M8T则打不开声场,C92和EA4的表现当然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播放器直推的话真的是得上到至少万元级大功率国砖才行,目前便宜的设备里我听过有且仅有的满意搭配是乐彼的W2 Ultra,专为头戴耳机设计的强大输出功率,甚至比一些高价位国砖的表现更好,算是为数不多的小体积搭配方案。当然了,我并不打算在这里给你按头案例达音科的官方西装,其实一台几千档位的台机就可以把岚的基础素质发挥出来了,至于搭配就看你个人的选择。

而杭州线下那个古典音色表现极佳、但是横向有所缩减的版本,也一直是达音科官方、包括白河个人的一个执念,后续他们设计了一个耳罩来模拟这个风格,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打样,后续应该会以免费赠送的方式来回馈给岚的客户,重度古典党们可以期待一下,快的话也许三月底可以和大家见面。而在换线方面,我认为流行用户们可以直接原线继续听下去,官方附赠的两根线用料相当扎实,但古典用户来说,我认为换一根声音健康的铜线能够大幅度提升结像的实体感、高频的丝滑程度、以及进一步打开纵深,便宜的ddHiFi BC150B、稍贵一些的万隆NEBC都很好的选择,我近期暂时把NEBC焊死在了岚身上,像NEBA那种华丽路线的单晶银反而可能会把高频过头了,不一定合适,除非你的前端控制力极佳。

这是我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来撰写一篇器材的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文风,好处是能够深度剖析官方的调音方向,缺点是想“速览”文章的话,可能一时找不到总结性的段落,但这样的文风也许可遇不可求,不是每个型号都有如此长的调音周期、其中也包含了我与白河个人的私交所对产品带来的额外关注度。岚的加入,让我觉得今年的万元档耳机市场真的是愈发精彩了,HEKU、GL3K、岚,国产厂家的万元三剑客、而且都颇有常青树的潜质,基本上把各种同价位的进口友商们给拦在了门外,而其中达音科最可贵在于他们虽是头戴市场的新手、但却通过时间和诚意打磨出了很老道的调音水准,并拿到了VGP2025的金奖,在实至名归的同时,也可以感叹一下头戴式的“CHIFI”在国际市场上又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来源:李凌佳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