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山女孩”站上颁奖台:张桂梅的学生们撕掉了多少标签?

360影视 2025-02-07 16:20 3

摘要: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CMG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于央视总台盛大播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盛典邀请到了华坪女高第十四届学生代表团。

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CMG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于央视总台盛大播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盛典邀请到了华坪女高第十四届学生代表团

学生代表团于舞台之上喊出了“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这一经典台词。

这样震撼人心的画面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是她在教育上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才有了这番成果,她就是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

那么,当这群“高山女孩”站在颁奖台上时,在张桂梅的助力下,她们究竟撕掉了多少命运的标签呢?

标签这两个字,在网络世界里大家喜欢用某个具体的特征来形容一个人身上的典型性格。

上升到一个群体的标签,也就是华坪女高的女学生们身上,那就是命运的方向。

她们原本被社会贴上“大山里的孩子”的标签,“高山女孩”这一称谓便由此而来。

华坪女高成立于2008年9月,位置是在云南丽江。

张桂梅在创校之初决定的招生对象,就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因此上这是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而张桂梅之所以扎根于华坪县,也有着一段故事,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张桂梅曾考到了云南事业单位工作,后续调任为中学教师。

最后又在中学教师的位置上前进一步,上了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并在此期间认识了丈夫,两人在毕业后一同前往大理生活工作。

然而在后面的生活工作过程中,张桂梅的丈夫因病离世,为了找地方恢复心理创伤,张桂梅就到了华坪县,在当地民族中学任教。

到1997年的时候,张桂梅被查出子宫肌瘤,治疗疾病所需要的医疗费是张桂梅无法承担的,县妇女代表和华坪群众看到了张桂梅的辛苦付出,筹募了钱款,帮助张桂梅渡过难关。

这件事以后,张桂梅就将华坪当成了自己的家,也发誓要尽自己所有的努力为华坪做出的贡献,报答华坪县人民,因此上开办免费女子高中就是她的理想实践。

张桂梅决定向贫困家庭招生,这就注定了这所学校从成立之初就面对着资金上的困难状况,但这并未让她有任何退缩。

她坚持向贫困家庭女孩提供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全免的教育,为此到处筹集资金,当时人们经常看到她拄着拐杖东奔西走的画面。

在谈及开办华坪女高最开始这段回忆的时候,张桂梅经常提起自己在昆明街头找人募捐资金的事情,张桂梅说:

“许多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还骂我是骗子!”

尽管这条路走得异常艰辛,张桂梅却始终坚守,不容许任何一个女孩因贫困而辍学。

最开始的时候,不少人都觉得这种“免费式”的教育很难实行下去,可能最后导致学校无法运转。

但张桂梅秉持着自己的一个理念:只要能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所有的苦便都是值得的。

因为这些女学生都出身于贫困家庭,大部分情况下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并且时常面对经济上的难题。

张桂梅是真正的意义上即当老师,又在学校里承担起了“母亲”这个角色,亲自教学生们如何做家务,如何照顾自己,并且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鼓励。

学校最关键的问题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华坪女高初始师资力量薄弱,面对这种状况,张桂梅始终督促学生刻苦学习,以自身努力克服条件的艰难。

张桂梅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这一辈可能就会无法走出大山。

因此上华坪女高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于其他地区的高中,要更加严格,学生们往往早上五点半就要进教室,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结束一天的学业。

然而即便是全免费的教育条件,每到开学的时候,依然会有不少的女学生被留在家中,她们的家中大多希望她们能够放弃学业。

这种大山深处的思想状况是很难被外界社会影响到的,许多上年纪的父母,对于女儿保留的基本人生规划,依然是做好家务活,出去进几年工厂,然后嫁人。

这亦是张桂梅开办女子免费高中的一个初衷,她妄图以自身力量改变这些“高山女孩”的命运。

为了劝这些学生回到学校,张桂梅常年在大山中奔走,挨家挨户的劝说女孩们的家长,山中道路偏僻难行,就像这些女孩的命运一样充满曲折。

自从到华坪工作以后以来,张桂梅已经记不得走过多少山路,其中覆盖的学生人数高达1300多名,这些付出只为了让女孩们重返学校。

张桂梅在这一路上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家长们的偏见。

在他们眼里,女儿到了十六七岁就已经长大了,留在家里干两年农活就该嫁人了,读书不仅浪费钱,还会错过嫁人的好年龄。

面对家长们的阻拦,张桂梅总是无比耐心的去解释,声明上高中不需要他们花费一分钱,但孩子自己一定会带走,一定要让他们读书。

一路上遇到了山村里有关上学道路和用水等生活问题,张桂梅还会找到相关部门去解决,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理想。

自到华坪县任教以来,张桂梅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便是深入大山“抢孩子”。面对那些意欲放弃学业的女孩,张桂梅会告知她们:

“跟我走吧,咱们把书读出来!”

常年的奔走致使张桂梅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骨瘤、肺气肿等病症不断侵蚀着她的健康。

然而她连治疗的时间都没有留给自己,一句话总是挂在张桂梅嘴边:

“我的时间是要给女高的。”

自2008年创办以来,华坪女高已将两千余名女学生送入大学。在张桂梅如愚公移山般的坚守下,两千多人的命运被改写。

而张桂梅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告诉这些女学生们,乃至于冲击大山里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环境,向整个社会散发一种声音。

没有哪个“高山女孩”是生来就一定要被困在大山里的,只要给她们一定的平台,帮助她们完成教育,她们就可以摆脱掉“贫穷”这个标签,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从华坪女中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很多人进入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人感恩于张桂梅的教育,选择去当一名教师,延续这份希望。

有人投身大城市的工作,亦有人选择参军入伍。一位华坪女中的毕业生在回忆张桂梅时,曾提及这样一句话:

“张老师常说,人活一辈子,不要随便低头,要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努力,这句话一直激励我,不管我在哪里,我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走下去。”

显然张桂梅在以自己为榜样,用自己走过的路来告诉深山里的孩子们,要努力走出自己的困境,不要轻易向命运屈服。

“高山女孩”有着怎样的标签?

以外界社会的角度来看是贫穷和闭塞的生存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命运。

用她们父母的角度来看则更加具体,初中毕业在家干几年农活,成年以后嫁人,然后在山里继续着上一代人的生活。

从2008年张桂梅开办华坪女子免费高中开始,已经有许多“高山女孩”的命运标签被撕了下来,也预示着她们将有一个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资料:

1.上观新闻:14届毕业生同台,张桂梅带出的姑娘们如今闪闪发光——2025-01-30 14:30

2.“校长妈妈”张桂梅:我把她们送出大山,她们把我留在人间——人民网2024-09-10 09:18北京

来源:浩舞默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