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1600年前后,西方突然出现了一种新思潮:以伽利略、笛卡尔、卡文迪许、培根等为代表的哲人们不再花费时间进行苏格拉底式旷日持久的口舌之争,也不再以亚里士多德语录为权威,轻易下定结论,而是更加关注证据和实践。
公元1600年前后,西方突然出现了一种新思潮:以伽利略、笛卡尔、卡文迪许、培根等为代表的哲人们不再花费时间进行苏格拉底式旷日持久的口舌之争,也不再以亚里士多德语录为权威,轻易下定结论,而是更加关注证据和实践。
“你说的真的就是这样吗?”出于对空洞言语的不赞成,这些关注于证据和实践的哲学家们开始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为此制定了实验方法和流程,被弗洛里斯·科恩称之为“动手思考(hands-on thinking)”模式。
动手思考模式的诞生,也直接催生了科学观察自然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越来越多的“动手思考”执行者的参与,促生了科学思想的大爆发,1687年英国人牛顿在总结前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宣告了人类社会正式进入科学时代。
人类对科学的发现和认知也收到了巨大的回报:自牛顿之后,天体力学、工程力学、数学、生物医药学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人类文明也在近300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超越以往4600年总和几百倍、几千倍的财富。
科学:绝非不带感情的木讷器械,而是一场扩充人类视野、探求未知世界的“活力运动”
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深受中华儒家思想熏陶的人而言,科学就是一具“冷冰冰”的工具,没有思想,没有人性,更没有儒家思想看重的“人情味”,也没办法达到孔子提出的文明境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故而很多儒家忠实信徒拒绝承认科学的发源地——西方也有文明,也拒绝承认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认为文明在于“仁智礼仪信”,强国之本“在人心而不在技艺”,将科学视之为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哪有我道德来的光鲜亮丽、朝野肃然?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虽然科学已经来临世间300年,创造的财富有目共睹,对人类生活的变革毋庸置疑,但在华夏大地之上,科学依旧是没有悟性、没有感情、更没有灵性的木讷器械,与他们心中的圣洁之地还是相距万里之遥。
对于这种“一根筋”式的顽固认知,清者自清自不必理会。科学也不会因为歧视他不是文明而恼羞成怒、自怨自艾,依旧一如既往发挥出了它在改造世界、创造世界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
另外,科学也绝非不带感情的木讷机器,更不是像个傻子一样闷头研究自然界,而是一场扩充人类视野、探求未知世界的“活力运动”。
人生来本无知、视野本狭隘,但是一旦接触了广袤的大自然,一旦开动大脑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探索再去检验的话,他的视野将会逐步扩大,并且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同时,拓宽了思维,提高了认知,转而创造出了自然界不曾有的东西:
汽车、飞机、轮船、卫星、显微镜等,若站在儒家信徒角度绝对是不可能的东西,因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但人类通过科学方法的分析提炼,却将他们一一发明创造了出来,将人类的足迹、人类的眼睛带向了更高、更远也更微观的世界。
视野开阔了,思维打开了,生产力提升了,资源丰富了,人类还会扎进道德的狭小世界中“猛钻牛角尖”吗?还在为君王无道、百姓无礼而捶胸顿足吗?还在为君王不开仓放粮,百姓就得饿死的凄惨现实忧心忡忡吗?
科学魅力非常大,中世纪的他为了反对科学、打倒科学,不得已接触了科学,结果很是着迷
虽然科学的作用十分显著,生命力也很强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科学绝对是人类世界的外来事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对其的态度一开始都是排挤的。
东方自不必说,直至晚清的1900年,依旧还在斥责科技为“奇技淫巧”,大谈特谈治国在于人心而非技艺;西方虽然是科学的发源地,但在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时期,依然还有很多权威对科学持打压、仇视态度,比如公元四世纪的巴西尔教父。
作为神权人员,巴西尔对科学表现出了好不造作的反对态度:“希腊哲人们撰写了许多关于自然的著作,但其中没有一处说法能够保持原样,没有一种说法建立在严格的基础之上,因为后续的解释总是会推翻先前的解释,因此我们没必要去反驳他们,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就可以相互诋毁。”
当然作为神职人员,巴西尔得为上帝辩护,赞美上帝的荣耀和全能,希望在基督徒心中灌注一种强烈的道德目标感。在筹备这个工作的时候,他必须求助于作为上帝作品的自然,这个时候他得去了解自然的构造。
比如“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时”,巴西尔不得不思考几个问题:创世是同时发生的还是有先后顺序?天是先于地被创造的吗?世界的形状是怎么来的?飞鸟、虫兽为何趋向于多种多样?难道上帝很有耐心一个个去雕琢?
再往下思考就更可怕了,地球作为宇宙中心,到底如何屹立不倒的?如果有个东西支撑它,那是谁支撑它?这个支撑物又是怎么支撑的?
还有在大自然中,巴西尔发现了很多有毒的动植物,这就让人费解了,既然上帝这么仁慈,这么有爱心,创造这些有毒的动植物是何意思啊?难不成活不下去的时候吃一个提前GG?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种种疑问,巴西尔逐渐埋头钻研了起来,并且习惯性地引用了他反对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科学对应的庞大世界,也从他的角度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比如有毒植物不仅可以给某些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在医学上帮助人类减轻痛苦。
领略了自然知识的庞博和科学世界的广袤,巴西尔不得不承认一点:原本他致力于反对的科学,在不得已接触之后,他着迷了。经过巴西尔持之以恒地钻研,最终巴西尔的思想在东西罗马帝国影响深远,客观上也促进了科学的进一步传播。
来源:历史中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