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在钓鱼的时候,遇到一群大鱼浮在水面的情况,你会去捞吗?近日,一位四川女钓友@爱钓鱼的瑶妹在网络平台上直播自己的钓鱼过程,却遭遇了一群巨型鲤鱼的“挑衅”。下图是视频做成的动图,大家看看怎么回事。
如果你在钓鱼的时候,遇到一群大鱼浮在水面的情况,你会去捞吗?近日,一位四川女钓友@爱钓鱼的瑶妹在网络平台上直播自己的钓鱼过程,却遭遇了一群巨型鲤鱼的“挑衅”。下图是视频做成的动图,大家看看怎么回事。
画面中,一群巨型鲤鱼在她面前游来游去,时而跃出水面,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存在,却始终不吃钓钩上的饵料。这一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猜测,为何这些鲤鱼如此活跃,却对饵料视而不见?
有网友回复说:“这很正常,钓鱼人都懂”。这位网友应该是钓鱼人,在我们平时钓鱼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
1、气压影响、气压对鱼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当气压较低时,水中的溶氧量会减少,导致鱼类呼吸困难,活动减少,食欲下降。
虽然这群鲤鱼看似活跃,但如果气压确实较低,它们可能只是在水面游动以呼吸更多氧气,而非真正有食欲。如果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类即便看到饵料,也可能因为身体机能受限而无法正常摄食。
2、温度影响、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鱼类的身体机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
如果这群鲤鱼所处的水域温度不适宜,它们可能只是出于本能地在水中游动,以寻找更适宜的水温环境,而非真正对饵料感兴趣。
气压和温度确实对于鱼类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么多鲤鱼浮在水面,很可能是缺氧导致,它们需要浮在水面呼吸空气,还有个原因是污染导致,不过从女子钓鱼的环境来看,钓位对面灯火辉煌,应该不是污染导致。
有网友回复说:“知道什么叫引路鱼吗”?在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渔民的口口相传中,“引路鱼”被描述得神乎其神。据说,这种鱼会主动出现在捕鱼者或钓鱼人的面前,引领他们前往一些神秘的水域,或者暗示着某些特殊的情况。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引路鱼”的存在。但在自然界中,确实有一些鱼类的行为可能会被误解为“引路”。
比如某些具有洄游习性的鱼群,它们的集体行动可能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它们是在引领人类前往某个特定地点,其实不过是鱼类的本能罢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鱼类受伤或者因为疾病,即将死亡的时候,会浮在水面慢慢等待生命的结束,这种鱼类也被称之为“引路鱼”,这也属于自然现象。所以综合来说,引路鱼不过是传说罢了。
有网友急吼:“别冲动下水,小心有诈”!在直播中,当网友们看到女钓友面对这群“挑衅”的鲤鱼时,纷纷发出警告:“别下水!”,主要是安全问题。
野外不管在熟悉的水域,还是陌生的水域内垂钓,都应该保持警惕,切勿轻易下水。尤其是在没有足够了解和准备的情况下,冒险下水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
水域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暗流、漩涡、水草缠绕等潜在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下水后可能会发生危险。
所以网友看到这么多巨型鲤鱼浮在水面的情况后,虽然激动但是没有失去理智,劝女子不要下水去捞鱼,也体现了网友们对于女钓友的关心。
最后:四川女钓手被群鲤“挑衅”,在面前游来游去不吃钩!这并不是引路鱼,应该是缺氧导致鱼类上浮,从而不吃钩,女子遇到这种情况,并没有下水去抓,不管陌生的水域还是熟悉的水域内,都不建议下水捞鱼。
这场四川女钓友的直播,不仅让我们见证了群鲤“挑衅”却不吃钩的奇特景象,更引发了我们对气压、含氧量、温度、饵料选择、钓法运用以及自然传说和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享受钓鱼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安全、保护环境,让钓鱼成为一项健康、文明、和谐的活动。
来源:光头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