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2 月 6 日 20 时 30 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在湖北武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99 岁。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深情的告白。
2025 年 2 月 6 日 20 时 30 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在湖北武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99 岁。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深情的告白。
1958 年,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参加了 “核潜艇总体设计组” 工作,成为最早参与核潜艇研制的 29 人之一。此后 30 年,他隐姓埋名,在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艰苦年代,和团队迎难而上。没有先进计算设备,就用算盘和计算尺夜以继日计算海量数据;没有现成技术资料,就凭借对国外有限信息的分析研究摸索前行。在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明知风险极高,仍亲自上艇参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凭借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他们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挺直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脊梁。
而在 2 月 3 日,娱乐圈传来令人悲痛的消息,中国台湾女星大 S(徐熙媛)因染上流感并发肺炎,病逝于日本,年仅 48 岁。大 S 在娱乐圈知名度颇高,她主演的《流星花园》在亚洲地区掀起热潮,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她的婚姻生活同样备受关注。
大 S 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台媒第一时间跟进,详细披露了她从染病到去世的过程,以及她过往的癫痫和心脏病史。东南亚、新加坡媒体着重报道大 S 的死讯和生平,韩国媒体侧重报道她和具俊晔的恋情、婚姻。消息发布当天,大 S 去世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日均热搜数量惊人,连续登上 10 条热搜,每一个细节都被连篇累牍地报道。某知名视频平台的数据显示,明星绯闻、隐私类内容的点击率和转化率,竟然是科技类报道的数十倍之多。在这样的数据诱惑下,媒体行业就像被施了邪术,逐渐变成了只知道生产流量的机器。不少媒体人私下吐槽:“科学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的新闻,热度撑不过半天,可明星的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却能被反复炒作,热度持续好几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虽然也引发关注,但在传播广度和热度上,远不及大 S。许多主流媒体虽进行了报道,但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的热度很快被其他娱乐新闻淹没。普通民众中,甚至有不少人在院士逝世后才第一次听闻他的名字和事迹。
当我们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时,不禁会引发一些我一点思考。
思考一: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大 S 在娱乐圈的成就,给大众带来娱乐和放松,收获无数名利与粉丝追捧,但这种价值更多停留在精神娱乐层面。而黄旭华院士把一生奉献给国家核潜艇事业,他的工作成果关乎国家安危和民族尊严,是对国家和民族影响深远的重大贡献。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一时名气和热度,而在于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
思考二:我们应该追逐什么样的 “明星”?在信息爆炸时代,娱乐圈明星易成大众焦点,生活被曝光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引发大量讨论关注。而像黄旭华院士这样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英雄们,却常被大众忽视。我们应反思,目光是否该更多聚焦在为国家、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身上,他们才是真正值得追捧和敬仰的 “明星” 。
思考三:如何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黄旭华院士虽已离去,但他的爱国、奉献、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可将他的故事纳入教育课程,媒体应加大对英雄事迹的宣传力度,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黄旭华院士的离去是国家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在喧嚣中保持清醒,牢记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以他们为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各位网友对此有何看法?
来源:草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