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份Meta泄露的内部备忘录被披露,该备忘录是由 Meta 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 (Andrew Bosworth) 撰写,备忘录中预告了其 Reality Labs 部门预计会推出6款AI可穿戴设备,以此扩大此前由Meta Ray-Ban所带来的
泄露的不止是信息,还有Meta的野心
科技旋涡作者|孙浩南近日,一份Meta泄露的内部备忘录被披露,该备忘录是由 Meta 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 (Andrew Bosworth) 撰写,备忘录中预告了其 Reality Labs 部门预计会推出6款AI可穿戴设备,以此扩大此前由Meta Ray-Ban所带来的优势。
众所周知,得益于多模态 AI 大模型的推动,Ray-Ban Meta 的热销刺激,2025年 AI智能眼镜市场热度空前,众多厂商都在为百镜大战做着准备,而面对Meta的6款AI产品,最终谁能成功站稳脚步呢?
Meta放大招,6款AI 可穿戴设备
据Business Insider分享,这份备忘录的标题为“2025:伟大之年”,于去年 11 月发送给 Reality Labs 员工。这份备忘录很长,包含不少公司励志演讲以及2025年的大致计划。
Reality Labs是Meta旗下负责Quest头显和Horizon软件平台、Ray-Ban Meta智能眼镜技术、以及AR眼镜和sEMG腕带输入设备研发的部门。
在备忘录中,Bosworth称2025年是“我在Reality Labs八年来最关键的一年”,并告诉员工他们将推出6款左右的AI可穿戴设备来“推动销售、用户留存和参与度的全面增长”。“从数据上看,2024年是我们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年,但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我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没有真正在世界上留下印记”,他宣称。
从字面上理解,Bosworth 的备忘录中表明 Meta 有六款 AI 可穿戴设备——而且听起来它们都将于今年推出。结合此前的消息,Meta可能预计在 2025 年推出的产品可能包括:
1、马克·扎克伯格预告的第三代 Meta Ray-Ban 智能眼镜:据知情人士透露,新眼镜将在单侧镜片内嵌小型显示屏,虽然未透露具体规格,但结合"支持拍摄预览"的功能描述,行业推测该显示屏将采用全彩技术。
2、AI 智能眼镜的 Oakley 版本: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称,Meta和EssilorLuxottica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通过Oakley Meta眼镜来扩展其智能眼镜产品阵容,Oakley眼镜的摄像头则位于中央,面向“骑行者和运动员”用户。
3、腕带:此前有消息称Meta正在测试一种让用户依靠腕带来控制眼镜的方法。该公司曾讨论过将该配件与Hypernova眼镜放在同一个盒子中,后者的镜框镜腿上也将有触摸控制。如果腕带配件不符合要求,镜腿方法将成为标准输入方法。这款腕带控制器类似于Meta去年展示的Orion原型AR眼镜所使用的控制器。
4、带有摄像头的耳机:去年The Information报道了Meta Platforms正在探索开发带有摄像头的AI耳机,这种耳机可能会用于识别物体和翻译外语。在内部,该项目名为Camerabuds,将摄像头和电池放入微型设备中可能会使耳机体积庞大,并有使其过热的风险。将隐蔽的摄像头安装到可穿戴设备上也可能引发隐私问题。
5、AI智能手表:早在2021年,The Verge就报道过Meta正在开发一款智能手表。据说该设备有两个摄像头:一个在前面用于视频通话,一个在后面用作运动摄像头,因为手表的主体可以很容易地从框架上拆卸下来。古尔曼认为这款手表可能想要与苹果产品竞争,可以与Hypernova配合使用,并显示用眼镜拍摄的照片。
结合此前的消息,目前只猜测出了5款AI可穿戴设备,剩下的一种会是什么呢?或许只有5款,因为我们注意到备忘录中Bosworth所写的 “half a dozen” ,鉴于这句话取自泄露的内部备忘录而非官方声明,所以多方猜测所谓的6款可能只是粗略计算,而非确切的六种。
这个名为《2025:伟大之年》的备忘录无疑彰显了Meta的野心以及2025年的来势汹汹。那么国内厂商又会如何应对呢?
超越Meta的同时,与眼镜品牌合作
事实上,尽管有的国内厂商在宣传上称自己早已有AI眼镜的相关计划,但这句话在Meta Ray-Ban 智能眼镜爆火后再说出来已经难以令人信服。
但从竞争的角度看,无论是先于Meta还是跟注Meta,想要在百镜大战中存活下来,需要做的只有靠产品力说话。其中,将这一点看得最清楚的或许是雷鸟V3 AI拍摄眼镜。
在雷鸟V3 AI拍摄眼镜的发布会上,雷鸟将自身产品与Meta Ray-Ban进行了近乎全方位的对比。从第一人称拍摄、音质、AI等硬实力到充电速度、重量、乃至价格,都完成了对Meta Ray-Ban的超越。
Meta在2025年将推出的多款AI可穿戴设备必然是优于曾经的明星产品Meta Ray-Ban,而想要在众多厂商押注AI眼镜以及曾经的明星产品续作下占据市场,超越与创新是为数不多的道路。
而除了产品本身足够能打外,渠道也是国内厂商能够依靠的一大优势。AR厂商Rokid的AI+AR 眼镜——Rokid Glasses,选择与依视路旗下知名时尚眼镜品牌暴龙眼镜进行联名。
雷鸟则更加“激进”,选择与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新一代 AI 眼镜。除此之外,星纪魅族、 XREAL、界环,李未可等AR眼镜厂商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博士眼镜有着紧密合作。
这种合作意味着厂商们更加重视作为一副眼镜的基础体验,比如外观设计、佩戴体验以及验光配镜服务等。然后再是智能体验的融入,并借助传统眼镜品牌的渠道和品牌优势,让智能眼镜渗透到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中。
随着百镜大战的日益到来,各家厂商都试图通过增强硬实力的同时完善视光、设计、渠道的做法,力争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写在最后
Meta的内部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了其野心之大,而国内厂商对此似乎早已准备好了应对办法,这场百镜大战中究竟是Meta守擂成功继续扩大优势,还是其它品牌异军突起抢占市场,科技旋涡也会持续关注相关动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