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与非遗:奏响融合发展的交响曲》

360影视 2024-11-28 14:30 4

摘要:以吴川鼎龙湾非遗小镇为例,2018 年开启非遗工匠招募工作,为非遗工匠开辟 “非遗展示区”,打造非遗文化基地。同时举办 “粤西非遗文化节” 作为景区特色节目,把原本散落各处的非遗技艺集结起来,让非遗走到更多民众面前。如第五届鼎龙湾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以 “游

《文旅与非遗:奏响融合发展的交响曲》

一、文旅与非遗融合的意义

非遗与文旅的融合是旅游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借力景区旅游平台传播非遗内容

非遗小镇集结技艺,起到 “串点成线”“以点带面” 的作用,让非遗 “见人见物见生活”。

以吴川鼎龙湾非遗小镇为例,2018 年开启非遗工匠招募工作,为非遗工匠开辟 “非遗展示区”,打造非遗文化基地。同时举办 “粤西非遗文化节” 作为景区特色节目,把原本散落各处的非遗技艺集结起来,让非遗走到更多民众面前。如第五届鼎龙湾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以 “游鼎龙过年例” 为主题,再现粤西传统节日盛会,设有龙宫序厅、龙宫行大运、龙宫大戏院、龙宫御膳房、龙宫墨房、龙宫宝库等五大探秘 “龙宫” 游玩主题站,涵盖粤剧 battle、冼太夫人和林召棠等财神赐福泥塑展示、信宜竹编和吴川木偶戏等非遗主题铜人行为展示、调顺网龙和梅菉舞狮等表演、粤西美食打榜、齐白石再传弟子梁青国际级书画名家联展、省市级非遗传承大咖现身教学等丰富内容,让游客领略粤西非遗文化魅力。

山东潍坊高度重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工作,发挥非遗资源富集优势,用丰富非遗产品塑造旅游发展品牌,用旅游特色线路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如潍坊市入选 “气象万千 —— 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 的 3 个项目,体现了当地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潍坊市开展全市非遗资源田野调查,分级、分类建立健全全市非遗档案,高质量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支持非遗传承人提升技能艺能,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同时,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核心,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个融入、实施五大工程、强化五大保障,形成 “1455” 建设路径,推动非遗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融入民众生活、公共文化服务、城乡旅游、文创产业,实施非遗传承工程、传播工程、社区建设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出海工程,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机构队伍、资金投入、学术研究保障,建立百余个非遗合作组织,发展近 2000 家传统工艺企业和家庭作坊,培育非遗特色产业村和旅游村,受益民众超过 20 万人。

(二)景区旅游带来经济效益促进非遗传承发展创新

非遗工艺人在传承中创新,根据受众喜好反馈更改产品,让非遗在市场中获得更强生命力。

湛江日报报道了吴川鼎龙湾非遗小镇里的竹编工艺人,他们既参照传统的工艺品样式,不断吸收传统技艺的精华,做出各种各样有趣的竹编工艺品,又 “根据受众的喜好和反馈,再进行更改”,或是把篮子的提手去掉,或是不上光油便于游客装食物,这些满足个性化的小创意,让非遗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惠山泥人厂在传承惠山泥人的过程中,一方面,泥人厂的老手艺人主要制作传统的 “大阿福” 和手捏戏文;另一方面,以 “NANIMOMO” 作为 IP 形象,制作一批 “国潮风” 的 PVC 材质泥人盲盒商品,以较低价格进行售卖。同时,将泥人元素和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推出桃花兔八音盒加湿器、大展鸿兔车载摆件等新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此外,在南长街开了 9 家 “泥人咖啡店”,整体装修风格借鉴惠山泥人的传统配色,饮品命名别出心裁,除传统泥人外,陶瓷杯、帆布袋、手账本等文创衍生品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在 2023 年贵州省两会期间,“90 后” 政协委员石贤投身民族文化传承与非遗工艺创新,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助推家乡民族文化发展。她的手工绣坊里除了传统民族服饰外,还有手工银饰胸针、刺绣蜡染抱枕、刺绣装饰画等文创产品,以及衍生出的民族卡通人物插画等品类丰富、美观实用的非遗创意产品。她打算未来继续主推非遗文创产品,让非遗回归生活,并尝试开发特色动漫 IP 及相关周边产品。

非遗本身有与文旅融合的天然优势,能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有很多创新提升空间。

非遗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体现了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习俗。因此,非遗本身就有与文旅融合的天然优势。“非遗 + 文旅” 融合发展大有可为,能对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产品及服务方面,还是在展示平台、流通渠道、应用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多可供创新、加以提升的空间。

番禺区以 “广东音乐” 非遗小镇为代表的系列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推动了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沙湾古镇以历史街区、古建筑、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工作室、创作基地、文创民俗、文化商铺等作为 “非遗 + 文创” 发展的产业延伸链条,将 “广东音乐” 融入到日常的旅游活动过程之中;以广东音乐纪念馆、何少霞故居等景点为载体,开发具有沙湾何氏 “广东音乐” 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纪念册、手信、文化衣衫等文创产品,有效促进了 “广东音乐” 的传承、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

重庆璧山正式启动以 “非遗创新点亮秀湖” 为主题的中华非遗国际设计周,并与 19 个非遗企业现场签约,拉开了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的建设序幕。小镇以秀湖公园为载体、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植入国家级非遗活化体验中心、非遗商品展示中心、非遗产权交易中心、非遗创业孵化基地等复合型业态,推动秀湖公园的景区功能提升,实现非遗产业与秀湖景区相融相生,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小镇将采取前店后坊的运营模式,设立非遗设计实验室,鼓励优秀双创人员在园区成立工作室,打造文创产品的全产业链条,让非遗文化贴近生活、贴近时尚,走进寻常百姓家。目前,已有 19 家非遗企业入驻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预计未来将达到 100 家。

二、文旅如何促进非遗发展

创新非遗展示方式

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如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青花秘境” 元宇宙沉浸式项目,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游戏小程序,通过趣味盎然的知识问答加深了对青花瓷器的系统性认知。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览馆的局限,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加强非遗项目解说和导览也至关重要,通过专业的讲解,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打造非遗体验项目

设立非遗工坊,开展手工艺体验,如丽江木文家 “东巴扎染体验馆”,游客在欣赏精美扎染作品的同时,还能亲自动手体验扎染的乐趣,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艺术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教学,展示非遗技艺的精湛和独特,让游客近距离领略非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非遗文旅市场

挖掘整理非遗资源,纳入旅游开发范围,创新开发模式,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例如开发非遗创意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非遗技艺的衍生品,也可以是结合现代设计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将其纳入旅游纪念品市场,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进一步推广非遗文化,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

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进行全方位的推广。举办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提高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影响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促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跨界合作促共赢

与文化机构、教育机构、商业机构等跨界合作,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与学校合作,开展非遗主题讲座和研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培养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与企业合作开发非遗主题酒店、餐厅等,将非遗渗透到旅游的方方面面,为游客提供获得感满满的非遗文化体验。

三、非遗在文旅中的作用

为乡村文旅打开新空间

以特色非遗文化突出乡情、留住乡愁,创造乡村旅游新优势。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特色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之路。比如吴江区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工程等平台,将芦墟山歌等非遗演出配送到乡村公共文化特色空间,举办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大力宣传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中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成功创造了乡村旅游新优势。

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让游客在接触中感知、沉浸中融入,感受乡村多元魅力。在一些乡村旅游景点,非遗的身影无处不在。游客可以在街头巷尾遇见非遗表演,如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外国留学生和扬州青少年一起畅游街区,研习非遗技艺,感受雕版印刷、扬派盆景等非遗项目的魅力。在农家铺子品尝地道非遗美食,体验非遗手艺,在接触中感知乡村的多元魅力,在沉浸中融入乡村生活。

助力丰富文旅业态

景区举办非遗活动,建设 “非遗一条街”,为非遗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创业舞台。河北国安第一城景区今年年初举办了 “龙年非遗大集”,建设了拥有 40 多个铺面的 “非遗一条街”,为数十个高等院校非遗专业学生提供实习舞台及创业沃土,让他们在此进行技艺传承、文化展示及线下 “种草”。

吸引海内外游客,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符号,让非遗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国安第一城从入园处经 “永定门” 一路穿行就是一条中轴线,和 “北京中轴线” 遥相呼应。不少国外游客对中轴线,以及园内展示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非常着迷。此外,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的国际青年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赤道几内亚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展示了雕版印刷、扬派盆景等非遗项目,这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和展望,展示了非遗在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上的无限可能。

来源:猴子软件智慧景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