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18日晚,美国东部时间18时,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在美国突然宣布停止服务。美国用户在打开TikTok时,屏幕上立刻跳出一条通知,提示他们暂时无法使用该应用。这一举动是在当天稍早前,TikTok发布的一则公告之后发生的。公告中,TikTok表
TikTok暂停美国服务的背后
2025年1月18日晚,美国东部时间18时,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在美国突然宣布停止服务。美国用户在打开TikTok时,屏幕上立刻跳出一条通知,提示他们暂时无法使用该应用。这一举动是在当天稍早前,TikTok发布的一则公告之后发生的。公告中,TikTok表示:“我们遗憾地通知大家,由于美国政府针对TikTok的相关法律将在1月19日生效,我们将不得不暂时停止在美国的服务。我们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尽快恢复服务,感谢大家的支持,请继续关注。”
实际上,停服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前一天。2025年1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国家安全”为由,作出了一项裁定,确认了一项禁止TikTok继续在美国运营的法律不违宪。根据该法律,美国政府要求TikTok要么将其在美国的业务出售给美国公司,要么就面临禁用的命运。这一裁定使得TikTok无奈地进入了停服倒计时,按照计划,这一禁令将在1月19日正式生效。
TikTok是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所拥有的一款短视频应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尤其在美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成功也伴随着不断增加的政治压力。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指责TikTok收集用户数据,并且认为这些数据可能被中国政府获取,从而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虽然TikTok一再否认这些指控,并表示会采取措施保护用户隐私,但这并未能缓解美国政府对其的担忧。
小红书在美国的爆火
2025年,随着TikTok的被禁止,小红书这个中国的社交平台突然在美国爆火,迅速冲上了美区App Store的榜首。小红书原本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的,曾被视为一个相对小众的社交平台,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广为人知。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外国用户的涌入,尤其是自称“TikTok难民”的外国友人,小红书很快从一个国内的社交应用,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这些外国用户并不是单纯地浏览平台内容,他们在上面活跃地互动,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小红书时,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英语为主的用户,他们发现平台上充满了各种内容,其中不乏讨论中文学习技巧、分享中国美食文化、或者交流如何更好适应中国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博主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并不仅仅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更多的是主动向外国用户提问,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很多中国博主通过评论区直接询问外国朋友想了解什么内容,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比如,有些博主会询问外国用户希望知道中国哪些城市的旅游景点最值得一看,或者有什么特色的中国小吃推荐。
外国人对中国的好奇与渴望
随着小红书的用户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来自美国、德国、瑞典、阿尔及利亚等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他们纷纷涌入小红书,期望能通过这个平台与中国的朋友展开互动。
在评论区,许多网友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尤其是在中国美食、历史遗迹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的讨论更是热烈。有的外国朋友表示,自己以前对中国了解不多,但通过小红书他们开始看到了一个更为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中国,而这一切都让他们激动不已。还有一些外国人表示,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中国后,他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之前对于中国的很多误解和偏见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的认同和向往。
一些评论中可以看到,外国网友不仅仅停留在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上,他们还希望能通过交流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例如,有的网友在评论区询问中国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的则询问如何学习中文、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甚至有网友分享了自己正在通过小红书学习中文,并且向其他用户请教一些学习技巧。对于这些提问,中国博主也积极回应,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有些留言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外国用户对中国的向往,甚至有网友表示,一旦自己习惯了这个平台后,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外国网友通过小红书平台,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人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已经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亲自来到中国走一走,看看这个充满历史与现代化交融的国家。一位外国网友在留言中写道,自己已经计划好了未来的旅行,希望能够亲自去中国的多个城市,去亲身体验那里的文化和生活。
传统西方媒体的负面形象与小红书的反转
过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大多充满了负面色彩,尤其是美国的主流媒体,经常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落后、危险,甚至是对全球构成威胁的国家。这些报道通常侧重于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自这些充斥着负面情绪的新闻,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封闭、落后,且充满风险的地方。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博主来到中国旅游,很多人在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中国的极大兴趣和好奇。很多博主不仅仅是在中国的旅游景点拍照打卡,更多的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展示中国的方方面面。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分享自己在餐馆、商场、街头巷尾的见闻,并且展现了他们对中国生活方式的深度关注。
一些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分享了从科技到文化,从美食到社会秩序的诸多方面。许多人特别提到,中国的科技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扫码支付、智能导航、共享单车等高科技应用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国博主惊讶于中国城市的高效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尤其是在交通、购物、支付等方面的便利,让他们觉得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远超他们的想象。甚至有些博主表示,他们在中国的旅行让他们完全颠覆了之前对这个国家的认知。
这些博主通过视频和图文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许多内容得到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分享。视频的播放量往往达到数十万、几百万次,评论区充满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赞美和向往。很多观众在评论中表示,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因为这些博主的分享而发生了改变,开始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与此同时,关于中国的美誉不断在评论区涌现,一些外国网友用“中国是人类文明目前的最高形态”这样的话语,表达他们对中国的高度赞扬。许多人甚至表示,自己如果有来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中国人。
这些极高的评价并非短暂的情感宣泄,而是在博主亲身体验过中国的社会、文化、科技以及人情后,深刻感受到的真实反应。他们分享的不仅仅是表面上对中国的喜爱,更多的是基于自己所见所闻,对中国多维度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赞扬来自于对中国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不仅仅是游客式的打卡式印象。通过博主的眼睛,外国人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中国,呈现出的是一个与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完全不同的画面。
许多外国博主还特别提到,在中国,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秩序和公共设施的井然有序。比如,在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和公交车井然有序,几乎没有任何混乱;在大街小巷,清洁工人都在辛勤工作,城市的卫生保持得非常好。对于这些外国游客来说,这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表示,自己从未见过如此高效和整洁的城市管理。在中国,公众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让他们感到很舒适,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
随着这些视频和分享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不再单纯依赖西方媒体的报道。通过博主们的分享,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充满现代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并存的中国。这种真实的感受,打破了许多西方观众对中国的偏见,也让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所接触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
在这些外国博主的亲身体验和分享下,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逐渐显得力不从心。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一直通过政治、社会、经济等角度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落后、不安全、甚至具有威胁的国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博主来到中国,亲自体验这里的日常生活、文化、科技和社会秩序,他们的经历与西方媒体所传达的负面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外国博主们记录下的中国,往往是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井然有序、富有活力的国家,与西方媒体的刻板形象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TikTok中止在美服务
来源:作家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