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要吐槽和表扬一下电源,吐槽的原因是两段式的电源还是有点繁琐,表扬的是电源口是USB-type C,我用我的小米充电器也能正常供电。
首先,请原谅我的标题党行为,其实,教程里并没有ikuai的安装部分(网上有很多,大家自行搜索即可)。
其次,这是一篇恰饭文(其实也是自费买的,只不过写评测文章有点折扣而已),但内容相较很客观,没有恶意贬低也没有刻意吹捧。
按照国际惯例,先来个简单的开箱:
配件比较简约,主机、电源线、HDMI线、VESA支架。
其中要吐槽和表扬一下电源,吐槽的原因是两段式的电源还是有点繁琐,表扬的是电源口是USB-type C,我用我的小米充电器也能正常供电。
VESA孔支架设计值得表扬,可以直接挂在显示器后面,更方便收纳。
贴个外观图,大家简单看一下,机身很小巧,整体的设计质感还是不错的,进风口、出风口分布也比较合理。极摩客 G9 的长宽高分别为 146.6mm×100.25mm×38.75mm,体积约 0.58L,安装一根 SSD 时整机重量约 338g。采用磨砂质感的银色机身框架,呈现一体化金属边框视觉效果。黑色顶盖有 Y 字型刻线,左边磨砂材质带有 GMK LOGO,右侧横向格栅内含两道箭头状散热孔,透过可看到金属防尘网。
3个USB - A3.2 Gen2 的接口是好评,理论传输速度达 1000MB/s。
。
背面的接口很丰富,从左到右依次是USB-type C电源接口、3.5mm耳机孔、2.5G网口*2、HDMI接口*2、全功能USB-type C数据接口,看着挺多,但实际用起来总是感觉差点事(后文会有提及),尤其是HDMI和网口,我用来做全闪NAS,要两个HDMI接口完全用不上,如果能把一个HDMI换成网口,那对我而言就完美了。
底部有散热孔和挡板,拆掉上面两颗螺丝之后,就能看到硬盘仓了,可以支持4个2280的SSD,单条SSD最高支持4T,其中第四个还支持SATA协议的SSD,这一点好评,估计有些人手里会有一些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或者买个新的SATA固态硬盘当下载盘,用坏了也不可惜。还有两个小点要提出表扬:
1.硬盘位空间足够,可以给SSD贴散热马甲;
2.每个硬盘位都带一颗小螺丝,这一点拯救了我,我有一条SATA老硬盘,手头也一时间没找到固定螺丝,打开后盖后发现自带螺丝,那一刻是满满的幸福感。
继续拆机后,看到主板,带了两个5v 0.12A的小风扇,但我总是感觉这两个小风扇的散热效果还有待提升,后期琢磨一下换个风扇或者研究一下其他的散热方式。
还有一张Intel AX101 WiFi6无线网卡,不过对于我搞NAS来讲,用处不大(但事实打了我的脸,后文中会提及)。
板载一颗时创意的型号为E64GCM7T1ABE00的eMMC 5.1 ,在这颗板载存储上出厂预装了ubuntu系统,这个用来装个飞牛正好合适啊,简直美滋滋(但我后来还是没给板载存储装飞牛,后文会提及原因)。
贴两张核心参数图,极摩客G9用的是Intel N150的CPU,这颗CPU可以看作网上大火的N100的升级版,主频从N100的3.4GHz升级到了3.6GHz,4 核心 4 线程,内置 6MB 高速缓存,24EU 核显频率从 N100 的 750MHz 提升到 1GHz,支持大多数视频格式硬解码和 Intel Unison 软件,最高功耗15w,非常适合用来搞NAS,就这颗CPU的性能已经比白群晖的绝大部分机型的性能好了。板载了一颗12G的LPDDR5 4800MHz内存,性能提升很大,不过这个12G有点奇怪,估计是和成本有关,由于极摩客G9的高集成度,后续无法升级内存容量,希望厂家后续能提供更多内存容量的选项。
其他的基本没什么看的了,进入正题:
先开个机,短暂感受一下正版Windows11 pro和ubuntu系统,然后摧毁他们。
开机默认启动Windows系统,在开机时按下F7按钮,可选择不同的系统引导,如上图,可选择Windows或ubuntu
分布进入Windows系统和ubuntu系统纪念一下,稍后就摧毁他们。
好了,下面开始干正事,安装PVE和ikuai、istoreOS以及飞牛:
我并没有将PVE的固件烧录进U盘,而是用了ventoy,这里强烈推荐ventoy,简直是神器。把ventoy“安装”进U盘后(教程自行搜索),将从PVE官网下载的镜像文件拷贝进U盘目录,插上U盘,用U盘启动,然后选择PVE的安装镜像,回车。如上图。
我的第一稿方案是直接在emmc上安装飞牛,这个小主机就只安装飞牛来使用,后来我犹豫了,想着这个小主机做个All in One,做成软路由+飞牛NAS,由此产生了第二稿方案:PVE打底,安装ikuai软路由拨号+iStoreOS当旁路由+飞牛NAS,但这版方案简直折腾死我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后文会提及)。
暂且先按照第二版方案走一走,选择安装PVE,到了硬盘选取的界面,我犹豫了许久许久,是把PVE安装在板载emmc上呢还是安装在SSD上呢?后来最终决定安装到SSD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对比说emmc不适合安装PVE(主要是寿命),但PVE作为底层,还是尽量让它少一些风险,而且emmc上出厂自带了ubuntu系统,指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于是乎,就选择了1T的SSD(如上图)。
国家选China,时区选上海,键盘默认,下一步。
输入root密码和邮箱,其中邮箱不建议乱填,尽量填写个能正常收到邮件的,一些系统提醒会发送至这个邮箱。
因为极摩客G9有两个网卡,这里随便选一个(选好后,要记住是哪个),IP地址最好一步填写到位,根据你的路由器的网关情况,填写一个不太常用的,比如192.168.31.188,这就是以后PVE的管理IP。
确认无误后,点右下角的安装,等进度条跑完,会自动重启,这里要注意,别忘了启动时切换引导盘或者直接把U盘拔掉,要不然又会引导至U盘的ventoy。当看到出现IP地址和端口的界面,说明PVE启动成功,在电脑上输入https://ip+端口,这里的https一定要写全,如果没有s,就进不去。
进入PVE后,对PVE进行一些优化,这里推荐pve_source脚本(具体教程可自行搜索),在这部分我得重点插播一下我在这个小主机上遇到的坑,本来我是打算PVE+ikuai软路由拨号+iStoreOS旁路由+飞牛NAS系统的All in One方案,结果忽略了极摩客G9只有2个网口,按照我的方案,我需要把2个网口都直通给ikuai,其中网口1用来拨号,网口2用来接路由器当AP(路由器已开启AP模式),结果直通之后,PVE失联了,是的,失联了,我完全忘记了它只有2个网口,还以为是我的主设备板载1个网口+一张PCIE转4网口,不得已,就推到重来,重装了PVE,于是乎我在网上开始搜索解决方案,方案很多,其中比较靠谱的是用无线网卡当PVE的管理网口和再加一个USB转RJ45的网卡,用USB网卡来当PVE管理网口,目前我更倾向于用USB网卡的方案,反正有3个USB接口,你觉得呢?另
外,求推荐个性价比高且稳定的USB网卡,因为只是为了管理PVE,所以对性能没要求,稳定就好。
优化完成后安装ikuai、iStoreOS和飞牛NAS,这里重点说一下飞牛:
点右上角的“创建虚拟机”,vm ID可以默认也可以自定义,一般默认即可,名称我填入了FnOS,然后点下一步。
操作系统界面,选“不适用任何介质”,其他默认即可。
机型切换成q35,其他默认即可。
磁盘大小填32G即可,不够了再扩容,PVE的虚拟磁盘扩容很简单,但缩小很麻烦,磁盘这里还可以切换到高级模式,选中“SSD仿真”。
CPU核心这里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我只给了2核,类别优先选x86-64-v2-AES,也可以选择host,我这里选了host。
内存至少8G(填入8192),飞牛新上线的AI相册体验很好,如果想用最强版的大模型,需要至少8G内存才能下载。
确认一下配置,无误后,点完成,不要启动。
参考上图路径,在ISO镜像项目里选择从URL下载,输入飞牛系统镜像的下载链接,并进行下载,下载链接可上飞牛官网复制,由于飞牛更新频繁,建议安装时选择最新的镜像。
镜像下载完成后,按照上图步骤,双击编辑一下CD/DVD驱动器,选取刚下载的飞牛镜像文件。
在选项-引导顺序里,把CD/DVD驱动器拖到最上面,即优先启动,参考上图。
开机启动飞牛虚拟机
安装位置选择32的那个虚拟磁盘。
自定义设置里保持默认即可,这里我填错了【注意】。
复制文件完成后,会弹出网络设置,这里保持默认就行。会提示你拔出引导盘,然后重启系统,这里要注意,不要点确认重启,直接在PVE停止飞牛虚拟机,调整一下引导顺序:
参考上图,将ide2取消勾选,将32G的虚拟磁盘拖到第一排,保存,启动虚拟机。
启动虚拟机后,显示如上命令提示符界面,说明飞牛NAS系统启动成功,访问屏幕上的IP+端口,即可体验飞牛。
在这些步骤里,其实少了个将核显直通给飞牛虚拟机,核显留着没啥用,直通给飞牛,搞个硬解码,美滋滋,这个也很简单,网上有很多教程,另外pve_source脚本里有一键直通的功能,可以体验一下。
进入飞牛后,需要进行初始化,自定义输入设备名称、炒鸡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创建存储空间,因为我之前已经给添加了一块256G的虚拟磁盘,这里就用这块磁盘来。
后期插上其他SSD之后,需要把新插入的SSD直通给飞牛虚拟机,参考上图,在虚拟机的“硬件”-“添加”-“添加PCI设备”-选择你要直通的SSD就行。
存储空间新建完成后,点开系统设置查看飞牛NAS的系统信息,这里可以看到CPU是N150(因为我选的host模式),内存是8GB。
别忘了打开防火墙。
点开应用中心,安装影视和相册,这两个是飞牛的两大特色,尤其是相册,在年前更新了AI相册之后,实用性大大提升,AI相册的主要更新日志:
1. 新增“人脸识别”,支持识别照片中的人脸,并自动聚合成人物相册
2. 新增“智能识别”,支持识别照片中的内容,以支持“以文搜图”和“智能分类”
3. 新增“AI 相册设置”,支持安装卸载、启停、执行识别、设置GPU等功能
4. 新增在图片“预览”中显示人物信息
人脸识别用的是insightface的大模型,识别成功率很高,下面就重点体验一下飞牛AI相册
安装完相册应用之后,点右上角的AI相册设置
在这里选择下载模型,其中智能识别的模型选择增强模型。
经过短(man)暂(chang)的下载之后,几个大模型加载成功,可以跑图了。然后就别管了,玩别的吧。
跑大模型的过程中发现CPU占满,内存占用了4G多,整机功耗来到了25w,CPU温度跑到了90℃,这是真正的煎熬啊,好在极摩客G9的散热还凑合,风扇虽然疯狂旋转,但声音着实不大。
经过极其短(man)暂(chang)的跑图识别之后,我们开始体验:
跑图完成后,发现人脸识别和场景识别都已完成,其中人脸识别的准确度很高,场景识别还有待提升,把打羽毛球的场景识别成大排球的场景了。
再试一下以文搜图:
在相册的搜索栏输入搜索关键词之后回车稍等即可,这里首次搜索比较慢,是因为模型要加载到内存,后续搜索就很快了。
不跑图的情况下,日常功耗是12w,很稳定,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整体看完之后总结一下:
【缺点】
1.接口布局不合理:站在NAS的角度,如果能把2个HDMI接口中的一个改成网口,哪怕是千兆网口呢,实用性也远高于两个HDMI;
2.散热有待加强;
3.定位略显尴尬:如果是办公用机,搞4个盘位干什么?如果是全闪NAS,搞个音频接口和两个HDMI接口干啥?如果能做成4网口,哪怕是贵一些,那也是能满足很多NAS爱好者的需求了。
【优点】
1.机身小巧;
2.板载64G的eMMC 5.1,简直是为飞牛NAS量身定制的,因为飞牛和群晖的系统安装逻辑不一样,需要有个系统盘(类似Windows的C盘),64G的板载存储正好安装飞牛系统,和其他4个SSD不干扰;
3.四个SSD盘位:如果没有大量的电影需要存储,那强烈建议组全闪NAS,尤其是第四个盘位还支持SATA协议的SSD,有淘汰下来的SATA协议SSD或者买一条用来当下载盘,不心疼,其中两个盘位可以组Raid1,用以存放重要的资料。如果实在嫌空间小,飞牛官方推出了周边:5盘位的硬盘柜FD5,兼容3.5和2.5英寸的机械硬盘,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充容量,由于是官方配件,理论上来讲和飞牛NAS系统的兼容性会好点。
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各位尝试一下这些四盘位的小主机,搞个全闪NAS好好玩一下。
至于有人说极摩客G9性价比的问题,那得看和谁对比了,如果是和天钡WTR PRO N100相比,同样是1399左右的价格,极摩客G9 N150的CPU比天钡WTR PRO 的N100好点,还多了板载12G内存以及64G的eMMC 5.1存储,这么一比较,心里好受多了。
最后,祝各位玩的开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