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2024年,我市聚焦“底板”保和谐,聚焦“短板”促变革,聚焦“长板”求实效,全方位、全过程、全区域营造校外教育良好生态环境,努力为学生成长撑起一方蓝天,擦亮“优学在嘉”教育品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2024年,我市聚焦“底板”保和谐,聚焦“短板”促变革,聚焦“长板”求实效,全方位、全过程、全区域营造校外教育良好生态环境,努力为学生成长撑起一方蓝天,擦亮“优学在嘉”教育品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
全方位创设校外培训安全环境
全面推进分类网格监管
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行业职责,推进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谁家孩子谁来抱”模式,细化校外培训管理权责边界,织密“教育+文旅、体育、科技+相关部门”的“1+3+N”校外培训协同监管网格。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常态运行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努力形成符合属地实际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二)
全面把好人员材料关口
加强校外机构从业人员管理,严禁聘用有从业禁止行为记录的人员。将培训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作为新增机构准入审核的前置条件和主要内容,全面禁止不合格培训材料以“打擦边球”“挂羊头卖狗肉”等情况出现。落实《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培训材料规范管理年”活动,按照思想性、科学性等方面要求进行全覆盖审核。
▲培训材料检查
(三)
全面梳理消防安全隐患
制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春节前夕完成培训机构全覆盖排查。同时市“双减”办牵头科技、文旅、体育、民政、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和单位,组织4个督查组分赴全市各地开展明查和暗访,加快推进整改销号,实现全市安全隐患动态清零。
▲暑期安全检查
全过程规范校外行政执法工作
(一)
不断优化行政执法协同机制
按照《关于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行政执法队伍培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协调教育、科技、文旅、体育、公安、行政执法以及属地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确保案件处置事实清楚、程序正当,法律适用合法合理,实现违法线索、证据材料、执法标准、处理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推动建立流程清晰、责任明确、运转流畅的执法协同体系。
▲校外执法培训
(二)
创新实施“二次督查”工作机制
组建市、县(市、区)两级检查组,市级对县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二次查”。
一是重点机构“二次查”。密切关注中小学周边地区的机构和原学科类机构转型机构,在“二次查”中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二是场所安全“二次查”。重点检查培训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风险点,以零容忍态度即查即改,或限时整改,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收费行为“二次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实行明码标价、合理定价是检查重点内容之一,要求问题机构立查立改。
四是资金问题“二次查”。市县两级检查组未雨绸缪,深入排查培训机构是否存在欠薪、欠房租和银行贷款等资金异常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各地全面应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
▲市级“二次查”
(三)
积极探索隐形变异处置机制
通过摸索建立隐形变异培训发现、辨别、查处、销号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能,突出零容忍导向,重点打击“成建制”“大规模”以及借“托管”“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现象。2024年,全市接到各类隐形变异培训举报投诉112件,立查立改数量37个,移交11个,出动人员6397人次,立案10件,已完成处置10件,共罚没金额 19.2万元。
▲机构问题整改督查
全区域延展校外科普教育空间
(一)
以系列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联合科协、共青团少先队、青少年宫、街道社区和科研单位等部门,挖掘校外科普教育资源,以各中小学为中心,以毗邻的距离优势构建15分钟科创圈。出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开展超过120场次“科学家精神进课堂”系列活动。
(二)
以赛事活动驱动科普提质
▲2024年嘉兴市科技节启动仪式
(三)
以区域特色锻造科普品牌
全市各地结合区域优势,积极开展多元科普品牌建设。海盐县科普“盐”讲堂、桐乡市“科学桐行·科普讲堂”、秀洲区“院士秀洲行”活动、南湖区“小南科学营”、平湖市航天科普等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普品牌。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全市组织开展48场专题展览,开设115场科普报告,创作科普内容33个,网络传播量4万多人次。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