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松花江畔的雾凇披上银装,中央大街的方石映出冰灯流光,这座被称为"东方莫斯科"的北国名城,正在用千年冰雪书写新的传奇。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进入倒计时,哈尔滨将以冰雪为墨,以热情作笔,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描绘出最炽热的城市画卷。
当松花江畔的雾凇披上银装,中央大街的方石映出冰灯流光,这座被称为"东方莫斯科"的北国名城,正在用千年冰雪书写新的传奇。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进入倒计时,哈尔滨将以冰雪为墨,以热情作笔,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描绘出最炽热的城市画卷。
一、千年冰韵绽放时代华彩
哈尔滨的冰雪基因深植于城市血脉。百年前中东铁路的汽笛声中,铁路工人用铁桶冻制冰灯的传统,如今已演变成世界顶级的冰雪艺术盛会。兆麟公园里冰雕师们手握冰铲的叮当声,冰雪大世界中高达40米的冰建筑,松花江上自由嬉戏的冰尜与雪橇,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冬季交响。
在道外老巷,三代传承的冰雕世家王师傅说:"我们雕冰,冰也在雕琢这座城市。"从最初简单的几何造型到如今融合声光电的沉浸式体验,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始终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平衡。国际冰雕比赛评委玛丽娜·波波娃曾赞叹:"这里每块冰都闪耀着匠人精神的微光。"
二、亚冬东风催生冰雪蝶变
亚冬会的到来,让哈尔滨的冰雪经济迎来质变拐点。全市13个室内冰场、28个滑雪场完成智慧化改造,地铁3号线直通亚布力赛场,"半小时冰雪运动圈"逐渐成型。在平房区速滑馆,智能浇冰车正进行最后调试;在香坊区滑雪模拟舱,青少年们提前体验高山速降的刺激。
"冷资源"正在转化为"热经济"。2023年冰雪季,哈尔滨接待游客突破1.2亿人次,冰雪大世界门票收入超5亿元。随着"三亿人上冰雪"国家战略推进,这座城市的冰雪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7%,碳纤维雪板、智能温控冰刀等"黑科技"产品远销北欧。
三、冰城温度温暖亚洲目光
"老铁,整点热乎的!"在运动员村体验中心,志愿者小张用地道东北话招呼着客人们。冻梨雕花、冰糖葫芦串成的"亚冬会徽",马迭尔冰棍搭配俄式红菜汤,这些充满巧思的待客之道,让卡塔尔代表团成员阿卜杜拉直呼:"这里比沙漠的阳光更温暖。"
夜幕下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冰雪音乐节与东北大秧歌同台竞演。来自日本的冰球运动员佐藤健跟着唢呐节奏扭起秧歌,泰国短道速滑选手素帕玛在直播间向粉丝展示貂绒帽子。当索菲亚教堂的钟声与赛场的发令枪声共鸣,哈尔滨正用开放包容书写新的冰雪文明。
站在亚布力滑雪场的山顶眺望,银色赛道如哈达般铺展。这场冰雪盛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明互鉴的窗口。当亚奥理事会会旗在圣索菲亚教堂前升起,哈尔滨正在向世界证明:严寒从不是发展的桎梏,而是砥砺奋进的勋章。这场属于亚洲的冰雪之约,必将成为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之一。让我们共同期待,北国明珠将在冬奥火炬映照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一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