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结婚后的生活里,夫妻的关系应该蕞最为核心的,父母和孩子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夫妻关系才是真正的命运。”
“在结婚后的生活里,夫妻的关系应该蕞最为核心的,父母和孩子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夫妻关系才是真正的命运。”
杨绛先生的一句话,道破了婚姻生活的本质——
只有家庭关系的顺序对了,生活才能顺利!
幸福的家庭里,一定是夫妻第一,儿女第二,父母第三。
一旦顺序错乱,必然矛盾频发。
1、父母相爱,关系和谐,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
父母之间相爱,关系和谐,就如同阳光雨露般滋养孩子的成长。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足以塑造孩子的一生。
恰如电视剧《小欢喜》中,方一凡的父母虽然平凡,但彼此尊重、互相扶持,家庭氛围温暖融洽。
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方一凡成为了一个乐于帮助他人,内心阳光善良的孩子。
反观一些家庭,父母争吵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往往缺乏安全感,难以形成独立的性格。
曾有人专门做了一项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父母关系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自信、更独立,也更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父母之间的爱与包容。
《礼记》有言: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和,谓之融洽;睦,预示着幸福。
父母相爱,家庭和谐,就像肥沃的土壤,让孩子在其中茁壮成长,逐渐学会独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人生,其实就是家庭环境的映射。
所以从现在起,珍惜彼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养出孩子的好未来!
2、先爱伴侣,再爱父母,家庭才会更稳固
《颜氏家训》中讲: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然而,不少人成家之后,尤其是男性,就常常忘记这一点。
他们会把父母关系放在第一位,夫妻关系放在第二位。
甚至有时候会把二者放在对立面,最后导致亲情疏离,矛盾丛生。
还记得去年的热播剧《小巷人家》吗?里面的庄超英就是典型的拎不清。
结婚之后,本应把妻子、孩子放在首位,可从小被灌输“你是老大,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妹要爱护”的思想,庄超英在结婚之后,依旧把父母兄弟放在首位。
发了工资,三分之二的钱要上交父母;弟弟困难,二话不说就要求妻子牺牲、服从。
最后的结果,就是妻子黄玲和他离了心,孩子也在一次次的委屈中,对爸爸失望至极。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早就说过: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关系。”
在一个稳固的家庭结构里,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应当是重中之重,高于亲子关系,也高于与父母的关系。
只有夫妻关系和谐,彼此尊重、支持,家庭才能充满温暖和爱意。
相反,如果颠倒了顺序,把对父母的爱放在伴侣之前,家庭就会像地基不稳的房子,随时可能在各种矛盾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夫妻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孩子也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夫妻关系和睦了,爱才会流动
什么是爱?
夫妻和睦就是爱。
一个家庭里,有默契,有包容,有理解,不管你再迷茫,你都会觉得人间一切值得。
因为爱,是一个有温度的词,既是情感的纽带,也是心灵的共鸣。
知名作家李筱懿,曾分享过一个场景。
她每天忙于写作,常常熬夜到深夜,每当她疲惫地走出书房,总能看见丈夫在客厅等她,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牛奶。
这一刻,所有的焦虑就烟消云散。
后来,每当有人问她婚姻中最温暖的事是什么时,她都会回想起那个画面:
“一个人愿意为你守候,关心你的疲惫,这难道不是我人生的幸福时刻吗?”
人这一生,会历风雨、遇起伏,若是孤身一人,只能自己扛下压力、吞下孤独。
但如果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融洽,一切烦恼、忧愁都会在彼此的陪伴和理解里融化、消散。
就像网上有人说:
“自从有了妻,情感世界有了最终的依靠和归宿,内心多了一份安稳的满足。”
夫妻关系和睦了,爱才会流动。
而身边有爱,再苦的生活,再累的工作,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因为那个小小的家,就是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夫妻是家庭之树的根,孩子是枝,父母是叶。
只有夫妻关系根深蒂固,爱才能向上生长,让全家沐浴在幸福的绿荫之下。
时刻铭记一个真理:珍爱伴侣,就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
来源:闻心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