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啃老3年,靠母亲养老金生活:《哪吒2》的导演,竟是这样?

360影视 2025-02-07 22:51 2

摘要:(正常情况下电影上映第一天票房会最高,然后慢慢下跌,但《哪吒2》却连续一天比一天高,就叫逆跌。)

《哪吒2》的票房,大步流星奔着100亿去了。

都知道它很猛,但没想到竟然猛成这样。

中国影视票房总冠军;

过去5年累计人次第一;

还让大家学习到了一个新名词:逆跌……

(正常情况下电影上映第一天票房会最高,然后慢慢下跌,但《哪吒2》却连续一天比一天高,就叫逆跌。)

从《哪吒1》狂揽50亿,到《哪吒2》打破影史票房纪录,导演“饺子”的名字,也越来越家喻户晓。

这几天,有一组饺子的对比图很火。

从第一部到第二部,青丝忽已长白发。

五年时间,脸上肉眼可见的沧桑。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的人生竟然如此坎坷,如此反转,如此精彩。

半路出家,弃医从影;

啃老三年又八个月,仅靠着母亲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艰难度日;

连朋友都劝他“好自为之”,找个班上吧,他却不为所动;

直到一朝成名,所有人终于看到了他的热爱。

“我没想过退休,因为如果不干这事儿,生命就会衰败得很快。

我希望能一直做动画,哪怕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

某种程度上,饺子亦是“哪吒”。

他用他的“偏执”,点燃了中国动画的一盏灯,更照亮了无数孤注一掷的追梦人。

01

“一个深受父母宠爱的人,

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生于四川泸州。

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医院保管室的管理员。

从小,他就喜欢看漫画,并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漫画家。

但在小县城里,这样的梦想无疑有些遥不可及。

于是在高考时,他听从了家人的意见,考进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而有一句话说得好——

不管现实如何阻挠,每个人都会想尽办法回到自己舒适的人生轨道。

大三那年,饺子第一次接触到了三维动画制作,惊为天人。

梦想是指引人生方向的灯塔。

点燃起巨大兴趣的他,开始自学动画创作,自学MAYA等软件,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能用自己的爱好赚钱养活自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003年,饺子大学毕业。

自学成才的他,很顺利找到了一份广告公司的工作。

可996的忙碌,只是为了完成客户交代的东西,根本没时间做自己的作品。

于是,仅仅在工作一年后,饺子便提交了一份辞职信,回家专心创作。

同事都以为他异想天开,太幼稚了。

谁不曾怀揣着梦想,谁不曾想靠自己一朝成名。

可最后不都为了碎银几两,亲手打碎了自己的梦,在城市里忙碌求生吗。

你一个半路自学的人,还真想要逆天改命?

幸好,在周围一片质疑声中,有一个人,无条件理解并支持他。

那就是他的母亲。

母亲对他的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没有任何怨言。

更困难的是,那时父亲刚刚去世,母亲也已退休。

在那几年里,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每个月仅仅靠着1000元退休金过日子,还要还700多的房贷。

每天基本都是吃超市里打折的特价菜,肉也非常少,衣服更是基本没买新的。

更难得的是,母亲从没有抱怨过饺子,而是始终对他包容。

成名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饺子自己都说:

“甚至站在我的角度,我成了父母,我觉得我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苦心,饺子也拼尽了全力。

他过起了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都是“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

旅行更是想都没想过,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从没离开家超过40公里。

甚至,他连网线都没牵,只为减少娱乐时间,多留出时间来创作。

在电影《哪吒》里,最被观众喜欢的改编,便是李靖夫妇对哪吒深沉的爱。

哪怕哪吒是魔丸转世,但父母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给予了他无条件的爱。

尤其是殷夫人消失前,与哪吒的那段对话,更是让无数人感动流泪。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

正是这份爱,让哪吒有底气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实,这也正是饺子自己的真实投射。

想起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话:

“一个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

殷夫人是哪吒的光。

饺子母亲则是饺子的光。

是她付出的这份爱,才滋养出肥沃的土壤,让饺子有了成功的信念,并最终绚烂绽放。

02

所有横空出世的背后,

都是拼命换来的死磕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

在蛰伏了3年多以后,饺子终于用自己的破电脑,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16分09秒的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片名一看让人不知道在讲什么,但如果知道它的来源,那就瞬间明白了。

电影《鹿鼎记II:神龙教》结尾,韦小宝和冯锡范在打斗中无意发现了宝藏,俩人急忙握手言和——

“还打,打个大西瓜!”

是的,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反战题材短片。

两名敌对的飞行兵一起落难到荒岛上,打,还打个大西瓜。

于是两人握手言和,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成了生死之交。

可最后却发现,这场死伤无数的战争,只不过是上层统治者桌盘上的一场游戏……

短片一经上映,就狂揽了国内外30多个大项,包括柏林电影节中的“评委会特别奖”。

在网上,它的播放量更是破千万。

无数up上传了这部短片,标题都是“神作”、“最牛”。

饺子一战成名。

从24岁到29岁,他终于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他的窘境并没有减轻多少,因为那时的动画行情特别不好,基本上都不赚钱。

来找他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是骗子,想利用他的名气。

他开了一家公司,但还是只能靠做动画外包养家糊口。

直到2014年,他接到一个电话,说想要和他干一番大事业。

这一次不是骗子,而是光线传媒旗下动画公司彩条屋的CEO,易巧。

易巧偶然中看到了那部《打,打个大西瓜》,更得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后,大过震撼。

他告诉饺子,一起花三五年的时间做一部好电影,成就成,不成也认,并保证这期间不会让饺子的公司倒闭。

他们还一拍即合,敲定了“哪吒”的雏形。

5年的时间里,饺子全身心扑在了《哪吒1》身上。

光了剧本就前前后后修改了66版,最后才终于确定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主题

哪吒的原型他反复画了100多张初稿,最后选了一张最丑的,他就是想要一个最颠覆的形象;

剧本、人物设计、场景搭建、视觉效果……

每一个环节饺子都全程参与,甚至很多环节都是他一个人全包揽。

不仅是他自己,整个团队的人也全在拼命。

因为太过于追求完美,前后共有60多个团队参与了制作这部电影。

有个比较搞笑的插曲是——

有位做申公豹变身豹子头的特效师,被磨了2个月,还是达不到饺子的要求。

他崩溃了,跳槽去了新公司。

没想到,这个项目同时也转到了新公司,新老板还是要他负责……

饺子笑称:如果有人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晓得,但我晓得让申公豹长毛就是他的命。

不服输,不认命,没有捷径,只有死磕。

他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带着对动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硬生生地扛下了所有的困难。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饺子配得上这句话。

是他用死磕的态度,为中国动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03

真正顶尖的高手,

都是长期主义者

《哪吒1》创造票房奇迹后,饺子彻底地火了。

但他没有趁着有名气,赚流量、上节目。

而是仿佛消失了一般,5年之内几乎都没有看到他的消息。

再见他时,已是头发白了一圈,带着《哪吒2》归来。

《哪吒1》的巨大成功,是动力,更是压力。

超越《哪吒1》,有多难?

但他做到了。

看过电影的你,一定也被那宏大的场景、炫酷的特效所惊艳。

所有人物和场景不仅更好了,细节也更加完善。

资金不再像第一部时那样窘迫,饺子这次彻底放开了手脚。

《哪吒1》的总镜头数是1864个,而《哪吒2》光是特效镜头数就有1948个,比第一部的总镜头都多。

而且每一帧,他都做到了极致。

很多细节,如果细看细想,根本看不出来。

比如敖光,一开始据说是想做成鳌拜那种形象。

但有人说,敖丙那么帅,他爹肯定也很帅,才有了现在迷倒无数人的“帅爹”敖光。

比如土拨鼠。

由于要和毛发匹配,需要同步进行,一只大耗子就得耗掉一个月的时间精细打磨。

再比如千万妖兽。

他们被关在海底数千年,所以铠甲都是破破烂烂的。

对于每个镜头怎么演,饺子也精益求精。

“《哪吒2》里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我都表演过一次。”

“我感觉挺好,但总会反复问,能不能更好,然后就会不断尝试。”

当饺子把分镜交给分镜师时,很多人都打退堂鼓了。

他们觉得,太精细了,简直无从下手,这要怎么画?

但饺子从不会妥协:

“我们不图快,只图好。因为观众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资源用到极致,要对得起观众。”

在接受采访时,他自嘲,又为《哪吒3》埋下了新的“坑”。

但他很享受这种追求极致的感觉:

“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

跨过这座高山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新的极限。”

他的这段话,狠狠打脸了那些唱衰电影行业的人。

去年的电影行业极其惨淡,一整年的总票房只有425亿。

整个行业哀鸿遍野,许多人纷纷感叹,电影行业不行了,观众不再愿意走进电影院了。

但饺子和《哪吒2》的出现,就像是在说:

“不是电影行业不行了,而是你们拍的作品不行。”

大家并不是不愿意为电影买单,而是不愿意为烂片买单。

很喜欢《延迟满足》中的一句话: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因为他们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看上去很聪明,总是能找到捷径,钻到空子。

另一种人却很“笨”,只会沉住气,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在现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大家都从崇尚第一种人,认为快速的搞到流量、攥取利益才是王道。

而饺子的出现,却罕见得让我们看到了第二种人的力量。

所以,如果现在的你,比别人辛苦、比别人慢、比别人难。

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得偿所愿的一天。

不要怕前途渺茫,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与大家共勉。

*作者:双木君,一位三观正、思想深、态度明的90后中年男人,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愿浮生看尽长安花。关注我,我会用独到的视角帮你解读世间万事万物。

来源:双木的生活观

相关推荐